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21 古诗词三首
内容分析:《枫桥夜泊》《长相思》古诗词,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课文都有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写景,也抒情。
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泊、愁”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教材注释和插图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复习《山居秋暝》,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山居秋暝》,你了解到哪些学诗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学诗方法。 今天我们借《枫桥夜泊》再一次复习巩固学古诗的方法,希望再一次学习,大家掌握的更加牢固,真正做到“学一首诗得一类诗”。二、解诗题 1.你用什么方法解诗题?“枫桥”表示地点。“夜”表示时间。“泊”是停泊。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生: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叠加词义的方法) 2.介绍写作背景。张继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山居秋暝》。2理解诗题意思。
活动意图: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由诗导入词,简单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环节二:借助注释,感知大意
一、自主诵读,理解诗意。 (1)学生多遍读古诗:第一遍:自由读,读准字音;第二遍:播放视频让学生听视频朗读,自主标出节奏;第三遍:师出示标好节奏的古诗,学生对照再读;第四遍:男女生对读,男生读前四个字,女生读后三个字。 (2)学生交流难懂的词句,提醒学生用不同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进行学习。相机点拨:月落: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会渐渐沉落。霜满天: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觉,形容天气很冷。对愁眠:诗人忧愁地对着江枫渔火难以入眠。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生: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二、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 1.找出景物想象画面 (1)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这首诗写在什么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生: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生:诗人抬头仰望,看到月亮逐渐沉落,江边的枫树与点点的渔火默默相对,江边停着一只孤单的来自他乡的客船。 (2)诗人听到了什么?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 生:听到几声乌鸦的啼叫,寒山寺一阵阵悠长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生:乌鸦的叫声和钟声。 2.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择哪个词 生:孤独、凄凉 生:清冷、寂静 3.《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人感受到了孤独、凄凉、清冷、寂静,我们不妨对比着想一想,咱们读过很多首诗,(出示: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齐读,师追问你会感到忧愁吗 生:没有 4.为什么枫桥夜泊偏偏带给你的感觉是愁,想一想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 生:愁眠。 小结:在这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外的枫桥。江南水乡清冷、幽静的夜景,令诗人愁绪万千。此时,又听到钟声悠悠传来,引发了诗人悠远的思绪和无尽的感慨,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慨,再来朗诵这首诗。 1多种形式通读古诗。2交流难懂的词句,用不同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进行学习。3找出景物想画面,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4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向我们传递的情感。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通过听教师范读,划分朗读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诵中,初步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环节三:学法迁移,学习古诗
一、引出课题 1.教师板书诗题(长相思),学生齐读诗题。 二、回忆有关“词”的常识,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回顾“词”的知识。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介绍写作背景: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朗读《长相思》,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重在指导多音字和易错字。 (1) 更(gēng):“更”是多音字,此处读一声。“更”是夜里的计时单位,整夜分为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如“三更半夜”。 (2)聒(guō):“聒”就是“声音嘈杂”的意思,这里指风雪声。 四、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长相思》学习单我圈出的(景物)我想象的(画面)我体会的(感受) 1.学生根据学习单自主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疑难问题。 (1)学生根据学习单,边读边想象“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讨论交流:词人“身”在何处?生:身在山上、船上、帐篷里。 师: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尝试描绘画面,体会征途的艰辛: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的山。 生:波涛滚滚、巨浪滔天的水。 生:从中感受到了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师:“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借助课文插图,我想象到将士们夜间在荒山野岭中安营扎寨的场面,灯火万千,非常壮观。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上阕,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2)学生边读下阕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1展示风和雪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从而感受天气的恶劣。 师: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生: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生: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诗人这个时候会格外思念家乡。 师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2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相机点拨: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3学生交流写话。 小结: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 五、诵读悟诗情 师: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生:(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温暖,那一份的幸福,这里只有—— 生:(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里只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六.总结课堂: 通过《古诗词三首》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通过三首诗,我们领略了《山居秋暝》描绘的清新秀丽的像山水画一样的山中黄昏美景,走进了《枫桥夜泊》中的枫桥夜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孤寂,跟着纳兰性德,走进《长相思》,让我们感受到行军途中的艰苦和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想象古诗文中的美景,描绘画面,制作诗画卡。 1学法迁移,学习长相思。2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了解古诗大意。3利用学习单,自主先学。4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5通过图片展示,体会天气的恶劣。6师生共读,体会古诗感情。
活动意图:学法迁移,紧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习古诗,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创设情境,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朦胧之美,
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2学习古诗词三首,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美景,描绘画面,制作诗画卡。
板书:
课时评价量表
表现性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搜集诗人生平和古诗写作背景,课前交流。
交流难懂的词句,用不同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进行学习。
想象画面,配乐背诵,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自主学习长相思,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