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期末复习检测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与氧气接触 B.充足的空间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3、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A.A B.B C.C D.D
4、下列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甲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6、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①氢气和空气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③氦气和氧气 ④天然气和氧气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8、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蜡烛燃烧
C.金属锈蚀 D.动植物体的腐烂
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
11、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启。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碳纤维材料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3、如图所示的标识与“危险化学品”无关的是( )
14、现代航空航天研究领域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制造精密仪器,可证实一切化学反应都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C.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15、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氧气的质量
C. 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6、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管①③中充满氧气,试管②中充满氮气,升温至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实验①中的白磷燃烧
B.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C.由实验②③可验证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D.该实验中气球起缓冲试管内压强等作用
二、填空题。
17、试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干冰___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用于人工降雨:
(2)利用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来灭火;
(3)同学们考试涂卡所用铅笔铅芯是_____________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等(答一种即可):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
18、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
19、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2H2+O22H2O;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 ;②______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 。
20、根据如图三幅图示回答:
(1)白磷最易燃烧的是 ,
(2)白磷不会燃烧的是 .
(3)要使上述不能燃烧的白磷燃烧起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要求不同于题中白磷能燃烧的方法)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氯气分子_______。
(2)铝离子_______。
(3)2个氢氧根离子 。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很好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5)“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
(6)国际禁毒日,为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某地警方将缴获的毒品进行了焚烧处理。毒品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 。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 。
23、小明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或“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计算题。
24、学习小组同学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g钙片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稀盐酸与钙片的总质量减少了3.3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计算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期末复习检测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与氧气接触 B.充足的空间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答案】B
3、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A.A B.B C.C D.D
【答案】C
4、下列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A
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甲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答案】B
6、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B.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D.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
【答案】C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①氢气和空气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③氦气和氧气 ④天然气和氧气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答案】D
8、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蜡烛燃烧
C.金属锈蚀 D.动植物体的腐烂
【答案】B
9、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答案】C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
【答案】C
11、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启。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碳纤维材料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1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13、如图所示的标识与“危险化学品”无关的是( )
【答案】D
14、现代航空航天研究领域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制造精密仪器,可证实一切化学反应都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C.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答案】D
15、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氧气的质量
C. 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A
16、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管①③中充满氧气,试管②中充满氮气,升温至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实验①中的白磷燃烧
B.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C.由实验②③可验证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D.该实验中气球起缓冲试管内压强等作用
【答案】C
二、填空题。
17、试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干冰___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用于人工降雨:
(2)利用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来灭火;
(3)同学们考试涂卡所用铅笔铅芯是_____________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等(答一种即可):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1)升华吸热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大
(3)石墨 (4) 臭氧(合理即可) 全球气温升高(合理即可)
18、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X的化学式是 。
【答案】(1)28.09;非金属; (2)+4; (3)CO。
19、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2H2+O22H2O;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 ;②______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 。
【答案】(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化合反应等
(2)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答案合理即可)
20、根据如图三幅图示回答:
(1)白磷最易燃烧的是 ,
(2)白磷不会燃烧的是 .
(3)要使上述不能燃烧的白磷燃烧起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要求不同于题中白磷能燃烧的方法)
【答案】(1)B; (2)C; (3)用导管往C中白磷附近通入氧气 。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氯气分子_______。
(2)铝离子_______。
(3)2个氢氧根离子 。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很好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5)“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
(6)国际禁毒日,为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某地警方将缴获的毒品进行了焚烧处理。毒品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2Cl2 ; Al3+ ; 2OH﹣; +6; Cl2; 2C21H30O2+55O242CO2+30H2O。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 。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 。
【答案】(1)b处火柴头燃烧。 (2)AB。 (3)2Cu+O22CuO。
23、小明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或“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1)反应前后
(2)②有大量气泡产生(或碳酸钙逐渐消失) ③C
四、计算题。
24、学习小组同学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g钙片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稀盐酸与钙片的总质量减少了3.3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计算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3.3 (2)75%
【详解】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3.3g,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x=7.5g
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品牌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