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我们听过很多故事,故事一般都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它没有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谈话导入
26、好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写“搁、综”等字,会写“预告、烟雾”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
简介作者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的迫害、反动统治的压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为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鲁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写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时代背景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由于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膝髁 乌桕 伽蓝 蓑笠 参差 胭脂
泼剌 皱蹙 虹霓 澄碧 荡漾 退缩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陡然
kē
yān
xuē
jiù
qié
suō
cēn cī
là
cù
ní
shùn
zhòu
dǒu
我会读
凝
综
萍
藻
漾
焰
削
瞬
掷
陡
骤
zōnɡ
pínɡ
yàn
yànɡ
zǎo
xuē
nínɡ
shùn
dǒu
zhì
zhòu
搁
ɡē
澄
chénɡ
写一写
漾
yànɡ
不要写成“水”
易错字
书写时要注意“舛”左半部分的“夕”中间只有一点。
shùn
削
削苹果、削球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xuē
xiāo
多音字
差
chà 差不多
chāi 出差
例:这批货物的质量参差( cī )不齐,差( chā )别很大,爸爸决定出差( chāi )亲自去挑选,差( chà )不多得一个星期
cī 参差
chā 差别
多音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预告:事先通告。 昏沉: 暗淡。
错综:纵横交叉。
澄碧: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刺: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突然;忽然。
我理解
膝髁(xī kē):骨头上的突起,
指膝盖。
幽雅:幽静雅致。
萍藻:浮萍,属水面浮生植物。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黄色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全缘,具3根不明显叶脉;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叶状体背面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短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雌花具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种子具凸出的胚乳并具纵肋。
本文有的标点符号、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
原来: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现在:省略号或破折号前后都不用其它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变化
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2、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美丽、幽雅、有趣
第一层( ):交代环境,引起下文。
第二层( ):梦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层( ):叙述这个好的故事。
第四层( ):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1、2
3
4~10
11~12
一个梦境
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说一说:“好的故事”其实是指什么?
总——分——总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照应开头
昏暗
朦胧、清楚
昏暗
文章的开篇为我们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喧嚣、昏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的故事”写的是“我”的一个梦境。说一说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课堂小结
1.默写本课会写的生字词;
2.你有没有“好的故事”呢?试着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