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州桥》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1.《赵州桥》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08: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赵州桥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 中段 学科 语文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版小学语文
课题 赵州桥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 “传统文化”,全单元包括《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单元重点为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种用词精确,结构清晰的范文,在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即上承“词句训练”,下启“段的训练”,所以其教学重点在抓主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感悟的基础上,再加大对段的训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理解书本上的字面意思应该不成问题。但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透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赵州桥, 也许学生很难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
4.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县、拱”等 11 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的特点。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5.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历史悠久、设计上精巧、美观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3. 通过抓关键词句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精巧特点,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
6.教学准备
1.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朗读复习上节课学习词语。 复习导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依次出示段落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概括重点内容,理解重点词语意思以及写法的运用。 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解决重难点问题,有感情朗读课文。 利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更深刻地理解课 文内容,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概括课文内容。
读课文,回顾总结。 出示我国古今的桥,配合音乐, 观看图片、感受音乐 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8.板书设计
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1400 多年) 11 赵州桥 不但坚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 “没有 ......只 有...... 横跨 ...... ”、“创举” 而且美观 :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 智慧和才干、历史文化遗产 板书较直观,既展示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也指向了文章的中心——“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 这是国外游客从河北省博物院参观拍摄回来的赵州桥图片,你能模仿课文,围绕一句话写一写“介绍卡”,把它介绍给外国友人吗? 2.查找与收集“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选做)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比如第 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期间穿插让学生同桌相互“缠绕”、“回 首”、“戏珠”的动作体会,学生参与热情高。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阅读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