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咏雪”,学点文言词
2.赏“咏雪”,说点雪之思
3.感“咏雪”,聊点成才因
教学重难点:
1.读“咏雪”,学点文言词
2.赏“咏雪”,说点雪之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刘禹锡到达了六朝时期只有贵族们才能居住的《乌衣巷》,便写下了此诗,其中王谢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有名的贵族。谢家谢安,他凭着自己卓越的军政才能,指挥过历史上因“以少胜多”而闻名的“淝水之战”;身为宰相,谢安成为了当时“安民救世”的人物。
谢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博才多学,风度优雅,为东晋名士之首。他精通儒家经典,能诗善文,性好音乐,工书善画,待人接物很讲究风度,言谈举止更注重修养。他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当时的社会风气。人称“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如此有影响力的谢安,不仅在历史上诗赫赫有名的人物,其言行逸事被收录在《世说新语》一书中。
二、 知识解读
什么是《世说新语》?
预设:
①别称:《世说》《世说新书》
②主编: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③体裁:“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志:记录)
④内容: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门,用来记录士大夫言行、逸事。
⑤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过渡语: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请做好笔记很重要。
《咏雪》便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今天我们的语文学习之旅,走进谢家,认识谢家两位少年,从中感受名门望族的言行逸事。
三、美读咏雪
1.自读全文,检查预习。
屏显:
谢太傅(fù) 柳絮(xù)
雪骤(zhòu ) 无奕女(yì)
2.听读全文,明确节奏。
3.共读全文,疏通文意。
预设: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家中小辈(古今异义)
文言文翻译方法1:补充人称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①骤:急。现在的成语保留了文言词义,如暴风骤雨,这里骤雨,就是下的很急。
文言文翻译方法2:成语印证。
②欣然:然:…的样子;欣:高兴愉悦。我们前面的课文学过朱自清的春,“欣欣然张开了眼”,
文言文翻译方法3:课内迁移。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太傅)兄长的儿子谢朗,胡儿说。差:大体。拟: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比不上。未:补。若:比得上。因:趁,乘。现在我们说因,它是因为的意思,因此这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
5)公/大笑/乐。乐:高兴的样子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共赏咏雪
1.谢安与家中一众小辈在一块。突发奇想,考考他们:“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呢”,胡儿将雪比白盐,谢道韫将雪比柳絮。同学们,你更加认同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我更认同柳絮这个比喻,因为—
①柳,是春天的使者。给人以春天将到来的温暖之感。
②将雪比作柳絮,柳絮呈灰白色,飞扬之态,轻盈之姿,神似飞雪。
③意境美,意象与环境,情与景,心与物交织在一块的审美境界。
我更认同盐这个比喻,因为—
①:颜色更加像雪。
②:因为盐有晶莹之色,下落之态。
2.那谢太傅更喜欢谁的回答?
预设:
①:谢道韫的,因为文中的“公大笑乐”是在谢道韫发言后,紧接着给的反应
②:因为胡儿和谢道韫的发言他都很欣赏他们的积极发言,虽然他没说出来,不过心里还是更倾向与欣赏谢道韫了,不说出来,可能是不想打击胡儿的积极参与热情。
③:是孩子们各抒己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小结:谁说的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都乐于品评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谢安不评价,不表达自己的喜好,这才是“讲论文义”的氛围,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五、感悟咏雪
1.那编者又更喜欢谁的比喻呢?齐读最后一句,思考:这句话的用意何在?
明确:
这一句是用来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她不仅是谢家的女儿,更是嫁给了另外一个世家大族,王家。补充身份,说明作者更赞同谢道韫的回答。
2.谢道韫的雪若柳絮,更胜一筹,是一种超越形态的意境美,给人丰富的想象,后世用“咏絮之才”形容有才情的女子。“咏絮之才”的谢道韫,是当时很有名的才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出示:
助读资料1:
“明学术”“戒溺爱”“尚勤俭”“慎交友”“重忍耐”
——《谢氏家训》
助读资料2: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
千百年来,谢氏人文荟萃,累世簪缨,为相为将,震烁古今,都与重视教育有关。谢安主张身教重与言教。他的子侄辈,直接在他的精神的熏陶下成长起来。谢安兄弟们都在外做官,他很关注子侄辈的教育。不过他实行的是“不言之教”,经常带他们游观山水,与他们谈玄说理,赏诗品文,以他的名士行为作示范,有时也略加点拨,从不板起面孔正面说教,却在这“不言之教”中传递着家风。
3.本文发生的时间是“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同学们你们在下雪的时候会和家人做什么?谢家又在做什么呢?
4.正因为谢家有“诗书传家、重视教育”的门风,所以,“讲论文义”应该是他们家常有的事儿。俗话说“将门出虎子”。一个孩子的品质特点常常带有家庭的教育和风气,即所谓“家风”。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往往能在家庭中看出成因。
5.细读此文,从这个故事中你能读出谢家怎样的家风?
助读资料3:
谢遏少时
谢遏年少时,好著(zhuó)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jué)与赌,得之即烧。
译文:谢遏(谢玄)年轻时,喜欢佩带紫罗香袋,腰间挂着手巾。太傅(谢安)不希望他这个样子,但也不想伤害了他的自尊,就假装和他赌这些东西,赢了后就全烧掉。
明确:
当两个孩子敏捷地脱口而出“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时,谢太傅只是大笑乐,而没有说话。面对犯错或者行为不妥当,谢安不直接评判谁的比喻好的确是为了维护胡儿的自尊心,让孩子们在自省自悟中进步成长。谢安不仅仅重视教育,而且非常懂得教育。谢安在东山隐居时,主要活动就是培养子侄。正是在他的教育影响下,谢家子弟人才辈出。良好的家庭教养,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6.师小结:原来这些孩子的率真坦诚、任性洒脱,是继承了那些大人的风范。而那些大人的所作所为构成了整个时代的行为准则和审美倾向。
屏显:
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真名士自风流”。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百度百科
它(魏晋风度)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7.读这两则材料,不难发现,是魏晋时代的风尚炼成了这些孩子。
六、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智慧而率真,知礼守礼,有胆识有气度。他们是文学史中的光芒,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优秀与其说是天赋异禀,不如说是家族和时代孕育出来的。
出示: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世说新语·言语》
2.“芝兰玉树”比喻栋梁之才,谢玄用这个比喻,点破谢太傅心中所想,说出了谢太傅希望自家子弟都能成为栋梁之才。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这个时代的“芝兰玉树”!
屏显:
求知求真 向善向美
成大树 柱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