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5 07:01:19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研究表明,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居民在此居住,形成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并养 殖猪羊牛的农耕经济; 与同期的陶寺、石昴等古国遥相呼应。这一城垣遗址的发现
①反映当地先民的定居和防卫等条件 ②证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出现
③说明当时人们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 ④提供中华文明起源的又一考古证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 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 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
①学习华夏制度文化 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③僭越华夏礼制规范 ④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选任重臣担任州的行政长官,“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保持原先的职位)居职。州 任之重,自此而始”;以前边地刺史和太守主兵的制度,也由边境州郡推广至腹地。以上举 措的影响是
A. 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 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有利于对地方官员监察
引经注律,是指汉代儒家学者根据儒家经义来研究、解释法律的现象,魏晋时期律令儒 家化是其中重要的变化。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法律的言论中,反映了“引经注律”趋势的有
①“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晋书 刑法志》)
②“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晋书 刑法志》)
③“齐之以法,示之以礼”(《魏书 刑法志》)
④“(南朝陈)不孝及内乱者……终身不齿”(《隋书 刑法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隋唐时期,政府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对照,称为“貌阅”,以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朝政府规定户籍三年一造。其目的是
①提供赋役征发的依据 ②严格官员的考试诠选 ③完善基层管理与治安 ④强化羁縻府州的职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 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
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说 明南宋时期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C. 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 D. 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
元朝将全国人口依职业、宗教、民族等标准,编入诸色户计之内,世代承袭,不得任意变更。大瘐
(今江西大瘐)有何衢亨与光龙两兄弟,初定籍民户,均输纳税。不久,二 人均试中儒选,编为儒户, 免其徭役。由此判断,元朝
①实行户籍分类管理制度 ②所有户计均需承担赋役
③户籍更改激化社会矛盾 ④一定条件下可变更户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 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表为晚清政府的海关情况。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时期 清政府设立海关情况
1854—1860年 设置上海、广州、汕头 3 处海关
1861—1895年 增设福州、汉口、温州芜湖(安徽辖地)、蒙自(云南辖地)等 12 处海关
1895年以后 增设沙市(湖北辖地)、长沙、哈尔滨等 15 处海关
A. 中国贸易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洋务运动实现“富国”目标 C.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不断深入 D.政府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宗藩体制内容有三:中国不干涉藩属国内部事务,中国与藩属国交 往实行“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藩属国的国家安全。下列条约冲击了宗藩体制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越南条款》 ④《马关条约》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以下是晚清时期国外报刊关于中国报道的标题,这些报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军挥师北伐,大清朝摇摇欲坠》
②《清帝颁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③《黄海海战震惊世界》
④《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④③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 156 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 一时期其
①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均衡 ②工业建设考虑到地域平衡
③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 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
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 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
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美国历史学家克罗斯比提出“生态帝国主义”的概念,指出欧洲人之所以在南北美洲、澳大 利亚、新西兰等广大地区成功殖民,其中一个因素是他们带去了旧大陆的动物、植物和疾病,这些生物挤占了各地土生土长的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许多物种甚至民族,惨遭灭绝。下列对上述欧洲人所作所为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②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③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17世纪初,英国驻威尼斯大使注意到:威尼斯曾称霸于东方贸易,但如今却毫无竞争力;曾 经有无数艘千吨级的大船来回运载货物,但如今却连“一艘都看不见”。威尼斯“毫无竞争 力”的原因在于
①东西方商贸联系中断 ②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③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④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美国独立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不设议会,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行政委员在处理公务时,要按照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关于新英格兰地区的 乡镇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政委员拥有决策权 B. 居民大会掌握司法权 C. 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D. 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一有空闲时间就与普通工人交往,详细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 还研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1844 年,他在《德法年鉴》上
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等文章,指出必须废除私有制。据此说明,恩格 斯的实践与研究
①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②探讨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变化
③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④总结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经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解答题:本部分共 3 题,共 40 分。21.(15分)传承与交融
材料一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 《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缤、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 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 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
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 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 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 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
阅读材料一,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6 分)
材料二 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 天宝后,诸军
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 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 75 匹、少至 8 匹,“冠盖相望,邮驿继 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 为打球,比亦令习”。
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 至数万
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 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 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9 分)
(11 分) 企业与时代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阶段特征 年份 发展情况
创立和发展 1897 “列强劫盟(瓜分狂潮),清室变法图强之际”,商务印书馆由夏 瑞芳等人集 资在上海创办,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1901 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 斯密著 《国富 论》)
1904 响应新学堂章程,率先编印中小学教科书全套《最新教科书》
1912 “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 势之需 要”,编纂整套《共和国教科书》
1920 政府明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采用语体文 (白话文)编辑的第一套教科书”
艰难的 生存 1932 日本突袭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等皆中弹起火,全 部焚毁
1937 转战长沙、香港、重庆等地,编印《抗战小丛书》《战时常识丛书》 《战时手 册》《抗战丛刊》等
1946-1949 经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新生和 兴盛 1954 总管理处迁京,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1959 明确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以译印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为主,兼出中 外语言工具书和一部分外语课本
1963 制定“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 规划”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300余种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
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11分)
23.(14分)金融革命、技术革命与大西洋革命
材料一 实际上,工业革命的技术早已存在,但因为缺乏大量及长期资金支持,无法转
为规模化生产。1694年,英国成立英格兰银行以募资解决财政危机,由此拉开金融革命的 序幕。围绕英格兰银行建立起的遍布全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为棉纺织、煤炭和钢铁企业提供 贷款,满足了工业化
过程中大规模的资金需求。经过工业技术革命,英国银行累积了巨额资 本。鉴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加之伦敦是世界的金融和货币中心,美国和欧洲大 陆国家也逐步采用金本位制。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 17-19 世纪英国金融发展与技术革命的关系。(6 分)
材料二 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 酝酿了变革的危机。直到 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一个“大西洋
革命”时代。
阅读材料二,围绕“大西洋革命”自拟一个观点,进行论述。(8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D C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D B A B D C B
二、解答题:本部分共3题,共40分。
21.(15分)
(1)(6分)
相同点:都重视程序和礼仪;原则上都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不平等(每点1分,共3分)不同点:西
周重视周礼,汉代重视儒家思想教化(或引礼入法);汉代更鼓励晚婚(1点2
分,2点3分)
(2)(9分)
唐朝通过绢马贸易获得了大量马匹,改良了马种,加强了军事力量;进一步便利了邮驿交通,有助于
提高行政效率;丰富了出行方式和娱乐活动。
突厥、回纥(回鹘)等游牧民族通过绢马贸易获得大量绢帛,积累了巨额财富。回纥将多余的绢向
西销售,促进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突厥、回纥尝试建立城市,游牧民族出现定居化倾向,生活方式
更加丰富。
通过绢马贸易,农耕与游牧民族扩大了交往,既促进了自身发展,也加深了民族交融,从而巩固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
(对唐朝影响4个角度4分,涉及军事、交通、出行方式、娱乐方式,每个角度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
分析;对游牧民族影响3个角度3分,涉及贸易、城市、社会习俗或定居,每个角度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
分析;总体影响2分,从民族交融与国家发展角度)
22.(11分)
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先进分子寻求救国之道,发展教育。甲午战后,帝国主
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维新运动兴起,商务印书馆应运而生,出版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受清末新政废科
举,建立新式学堂、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推广白话文等
影响,编纂并不断更新教科书。这一阶段商务印书馆的印书活动,有利于促进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近代教
育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乱和官僚资本的压制使商务印书馆发展遭遇困境。抗日战争期间,商务
印书馆损失惨重并被迫迁徙,仍坚持编印抗战刊物,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国
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商务印书馆濒临破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商务印书馆全面实行公
私合营,获得新生并逐步发展兴盛。商务印书馆出版任务以介绍国外学术著作为主,推动了新中国文化教
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通过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变迁,而其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社会
变革。
(每个阶段背景1分,需要写出两个史实或时代特征,第一个阶段背景2分,需写出三个史实或时代
特征;内容1分,需提取材料信息;作用于不同阶段的影响1分;总结升华1分)
23.(14分)
(1)(6分)
第7页/共8页
{#{QQABDQSQggCIAAB AABgCAQnKCgCQkBACCIoGAFAEMAAAwQNABAA=}#}
17世纪末,工业革命前,工场手工业积累了相关的技术,但缺乏资金,因此未发生革命。同时,英国
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巨额财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需求推动金融革命发生。(2分,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推动金融革命)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创建国家银行和金融体系,将全国居民的储蓄贷款给企业购买原料和机器,
建立工厂,或为工匠们提供研发资金,推动了技术革命的发生,使英国实现了工业的跨越式发展。(2分,
金融革命提供资金推动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并
迫使其他国家接受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头号强国。(2分,工业革命推动金本位制、国际
货币体系形成)
第8页/共8页
{#{QQABDQSQggCIAAB AABgCAQnKCgCQkBACCIoGAFAEMAAAwQ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