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21: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曹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壹·诵读名句,明乱世之景
短歌行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题解:《短歌行》
关于“歌行”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发余此《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创作背景
朗读体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忧 从 中 来 / 不 可 断 绝
何 以 解 忧 / 唯 有 杜 康
慨 当 以 慷 / 忧 思 难 忘
内容赏析
读写活动:曹操对酒当歌,到底产生了哪些忧呢?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填一填、说一说。【题】曹操之忧是( )之忧,诗里说: 。
【举例】曹操之忧是(人生苦短)之忧,诗里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战火四起,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生死无常的日子。 在年近花甲之时, 诗人突然感觉到人生就像那朝露一样,可能转眼即逝,由此顿生感伤。
何 以 解 忧 / 唯 有 杜 康
慨 当 以 慷 / 忧 思 难 忘
譬 如 朝 露 / 去 日 苦 多
对 酒 当 歌 / 人 生 几 何
注:
朝露:指生命短暂易逝(比喻)
杜康:指酒(借代)
一忧:人生短暂




/









/







鹿

/









/









/









/





注:
君:指曹操渴求的贤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指曹操曹操尊重人才,以礼待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暗喻贤才难得。
二忧:贤才难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
乌鹊南飞:暗喻人才难留。
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三忧:功业未就
曹操为什么会有这些“忧”?
赤壁大战前后,面对着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不管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还是实现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他都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但他并未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纳贤士,帮助自己建功立业。 (知人论世)
短歌行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求贤令》
《蒿里行》节选
曹操
淮南弟称号,
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忧 · 天下之乱离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轮流专权,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致使黄巾起义爆发,紧接着董卓之乱,紧接着群雄并起,英雄逐鹿,终成三国鼎立。
连年战争,饥荒,瘟疫使人口大幅减少
东汉后期 三国后期
5600多万 760余万 (不到原来1/7)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公元217年)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丧,或覆族而殪。”----曹植《说疫气》
“昔年疾病,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邪。”---------曹丕《与吴质书》
王瑶:“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能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和情感。”
赠白马王彪
曹植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善哉行·其一
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泛读诗歌,品建安诗风
曹操是如何表达“忧”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1]比喻:将贤才(子衿)比做鹿(高贵,臣 子)、明月(高贵,难得)、乌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等,含有高贵、难得之意。
[2]引用:“断章取义”式赋诗言志。 比如:①《诗经·郑 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隐“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3]用典:引《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隐“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
表达效果:使用比喻和用典,有利于言简意赅、委婉含蓄、不失儒雅地表达自己的忧愁。
曹操忧愁的诉说对象是谁?
贤才
从哪里可以看出?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子衿、君、鹿鸣、嘉宾、明月、乌鹊等均可指贤才。 )
抱负远大
才华横溢
积极进取
求贤若渴
任人唯贤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曹诗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下》
“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
“曹公莽莽,古指悲凉。”--------王世贞《艺苑卮言》
(古直悲凉,慷慨雄健)
思想内容:
描写民生疾苦,百姓流离,战乱饥荒。《蒿里行》《薤露行》
抒发个人统一天下之壮志。《观沧海》
强烈的忧患意识,向外表现为忧国忧民,向内表现为忧自己年寿不永,壮志难酬。《龟虽寿》《短歌行》
殚精竭虑,慷慨激昂,大气磅礴,精彩绝伦的一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毛泽东
在战乱、瘟疫、饥荒之下,此时的中国,不失为最混乱、最苦痛的时代。但是,我们发现,“三曹”的诗歌,虽然都蕴含了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悲叹,却都不沉沦于苦痛,依然高扬理想,热爱生命。这便是“建安风骨”最显著的特征。
往日苦痛已经化为力量和权威。
——〔英〕狄更斯《双城记》
课后拓展
探究:
把本诗与曹操的《求贤令》进行比较,写法上有何异同?
曹操 -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同:引用典故
《求贤令》:
连用史实-——以史出论
借史证己
以己说史
《短歌行》:
比兴手法
作业布置,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
背诵《短歌行》全文。
阅读《蒿里行》并写下鉴赏性文字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