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走进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王庄村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精品馆中陈列的500多方澄泥砚雕刻精美、造型多样,令人大饱眼福。前来参观的游客连连称赞:小小砚台竟能做得这么精致!
澄泥砚制作起源于西汉时期,唐宋时兴盛,以山西绛州澄泥砚为主要代表。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陶砚,用经过澄洗过滤的细泥烧制而成,质地细腻,莹润素雅,发墨快,不伤毫。
澄泥砚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新绛县蔺永茂、蔺涛父子多方搜集资料,多年反复试验,终于恢复了澄泥砚的生产。
“政府在推动企校合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支持。”蔺涛表示,未来将为高校师生研学和社会实践提供更好的条件,也期待通过跨界合作带来更多创新活力,将绛州澄泥砚打造成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1.澄泥砚制作工艺起源于西汉时期,在 时兴盛,以 绛州澄泥砚为主要代表,于明末清初失传。(2分)
2.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绛州澄泥砚文化园的精品馆中陈列了500多方澄泥砚。 ( )
(2)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的石砚。 ( )
(3)澄泥砚质地细腻,莹润素雅,发墨快,不伤毫。 ( )
3.( )在推动企校合作方面给了新绛县蔺永茂、蔺涛父子很大帮助和支持。(1分)
A.游客 B.政府 C.高校师生 D.企业
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
他的手指在 qín jiàn( )上 chún shú( )地跳舞,琴声与 xián yuè( )的交织牵动着观众们sī sī lǚ lǚ( ), nián huá sì jǐn( )乐章。
三、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及词语书写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
A.蜀相(shǔ) 奖券(quàn) 琴弦
B.荒谬(miù) 仆人(pú) 键盘
C.抽搐(chù) 尴尬(gà) 盲人
D.奴婢(bēi) 锣鼓(luó) 棉绣
2.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汤汤乎若流水(像汤一样) B.掉尾而斗(摆动,摇)
C.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D.巍巍乎若太山(像)
3.下面是一幅毛泽东主席创作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笔力洒脱很有气势,可以用来赞美这部书法作品的词语是( )
A.妙笔生花 B.笔走龙蛇 C.画龙点睛 D.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B.今晚王教授的讲座蕴含了丰富的实践知识,真是余音绕梁,不虚此行。
C.晚会上,人们或轻歌曼舞,或促膝交谈,气氛十分欢愉。
D.古庙墙上的浮雕惟妙惟肖,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B.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C.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D.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6.下列句子与“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体现的主题相一致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7.下列关于课堂笔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录老师讲的重要的内容。 B.记录课堂上的疑问。
C.记录同学说的话。 D.记录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8.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山水花鸟,奇松怪石;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翁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深尝品味,怡然自乐。
①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③④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④①②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积累填空。(6分)
1.根据《 》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并用“高山流水”比喻 或乐曲高妙。所以,李白说:锺期久已没, 。(4分)
2.《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五、为体验艺术之美,学校举办了“艺术人生”文化长廊活动,请完成小题。(8分)
1.程晨想要介绍书法艺术,找到了下面的词语,请你帮助他选择一个最合适的(2分)( )
A.笔走龙蛇 B.字正腔圆 C.妙手回春 D.粉墨登场
2.学校社团设计了创意书签,请仿照例句格式,从第二、三、四张书签中任选一张进行介绍。(3分)
例句:第一张书签,用方正工整的楷书,书写“艺术人生”。
介绍:第 张书签,用 的 书,书写“艺术人生”。
3.有同学认为,现代社会终将迈入无纸化时代,打字可以彻底替代手写,所以不需要再练习书法了,假如你是书法社的成员,你会如何反驳对方?(3分)
六、阅读理解。(29分)
(一)斗牛图(9分)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①于厅前。有输租氓②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③间,虽壮夫膂力④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注释】①曝:晒。②输租氓:来交租的农民。③牌(bì):大腿。④膂(lǚ)力: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3分)
(1)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 .
(2)暇日展曝于厅前 .
(3)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
请用两个“/”为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朗读节奏。(2分)
马 正 惠 公 尝 珍 其 所 藏 戴 嵩 《斗 牛 图》
4.结合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书戴嵩画牛》,说说农民指出了这幅画中的什么问题。(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近些年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培养中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书法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汉字日益键盘化和触屏化,导致学生书写字迹潦草,不合规范,给学校考试电子阅卷带来很大困难,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材料三:
材料四:俗话说“字如其人”,也就是说能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的学生大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书法教学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在教学中教育指导学生通过硬笔或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使学生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严谨的自学意识。
1.根据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的原因有哪些。(2分)
。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1分)( )
A.开展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B.许多学生字迹潦草,不合规范,这给学校考试电子阅卷带来很大困难。
C.能把字写得正确、整洁的学生肯定都有着认真的学习态度。
3.从材料三的图一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书写的汉字;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进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分)
4.针对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请你为学校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分)
(三)一曲千年的唱腔(12分)
①犹记得,六七岁时,常将母亲一条粉红细长的绸缎围巾,沿下巴往头顶扎成戏中小姐装扮,对着古老妆镜,学打花瓣,一朵一朵开成青涩初始的闽韵流姿,而后将垂留两旁的围巾当作水袖,轻轻悠悠地甩,小脚丫挪步、前移、后退,并摇头晃指。当时由于个子不够高,还蹬爬椅凳站上绣桌,嘴里咿咿呀呀学唱几句……
②每每想起这些场景细节,心中常漾起久远的温馨记忆,幼时对戏曲懵懂的爱好,以及对戏中人物忧喜命运隐隐的体悟,是那样逼真,又似乎远隔重山,遥不可及。
③家乡长乐梅花镇是个古镇,台风裹挟下是素朴的民风乡情。那时候,这里的空地常传来锣声、铙钹声,以及一块醒木“当”的一声,惊起跌宕起伏的故事。场地中央临时向民居搭借的灯光,亮晃晃地投射于一个简陋的台桌,那些早早就聚拢的乡民,里一层外一层,聆听着:一把折扇,抑扬说吟;二胡三弦,乡音伬唱①……每每请神祈福,或有喜事酬谢,便请来闽剧团热闹登场。而我常夹杂于大人中间,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幕起幕落和或喜或悲的结局,觉察戏中人的喜怒哀乐。每次演出散场后,大人总是一边手拎着手电筒,一边手牵着孩子,沿着曲巷深一脚浅一脚回家。夜深了,脚步声响彻青石板四周,手电筒那细细悠长的光柱盈满故事与传奇,照亮了我的童年。
④那时,父亲远洋回来,常抱着幼小的我荡秋千。黝黑健硕的他嘿嘿笑着,还时常唱曲,我从此记下了《珍珠塔》《甘国宝》《孟丽君》《白玉堂》等戏名,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都是闽剧经典剧目。
⑤如今在古城墙边围观听书看戏的场景早已不见,街头巷尾卡带传出的熟悉的唱腔音韵也渐行渐远,戏曲越来越少了……整个世界不由分说地往前疾驶而去,谁也拽不回它前行的步伐,那些曾经辉煌又湮没于时光的珍贵的民间遗产,写满世俗掌故及乡恋。犹记得舞台上那一声声幽叹、一袖袖轻舞,那急切激扬或凄冷之鼓梆,那字正腔圆的古音古韵、诙谐有趣的俚语乡音,无不倾入心魂;那戏里戏外浸润的忠孝仁义、爱憎分明的传统思想;那“邪不压正,历经磨难终现光明"所给予人的希冀;那熟悉的历史典故、鲜活的人物形象、独特的音律曲牌……一声声、一句句、一幕幕如行云流水,荡漾于人生舞台。
⑥母亲那条陪了我多年的粉红围巾,后来是如何遗失,我竟模糊了记忆,但稚嫩的花瓣与飘飞的水袖,早已凝结成永久的依恋。直到今天,当我重新捡拾起闽剧——这朵中国戏剧百花园的奇葩,我仿佛又听到、见到中国千年文明的呼唤。它有着如此广博的天地、如此丰硕的过往、如此精粹的技艺,它的神奇与辽阔,为我打开了一扇心窗!
【注释】①伬唱:福州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
1.文章回忆了“我”与闽剧的渊源。阅读文章,梳理叙事顺序。(2分)
扮作角色学唱→ → →重新捡拾起闽剧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闽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闽剧是福建地方剧种,经典剧目有《孟丽君》《珍珠塔》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B.闽剧在长乐梅花镇一直很流行,每每请神祈福,或有喜事酬谢,便请来闽剧团热闹登场。
C.闽剧中的“小姐"会打花瓣,穿水袖,用水袖配合表演。
D.闽剧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忠孝仁义、爱憎分明的传统思想。
3.阅读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将批注的横线空缺处补充完整。(3分)
4.母亲那条粉红的围巾,在文中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3分)
5.阅读材料,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古老的戏曲艺术在今天有什么价值?你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有什么建议?(3分)
2018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更好地凝聚民族精神,江苏省举办百戏盛典,以“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为宗旨,以“汇中国百戏,展戏曲新颜”为主题,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发展的里程碑。到2022年,百戏盛典一共举办了四届。百戏盛典上,传统与时尚并行,剧场与网络互动,老戏与新编同台,引起社会各界看戏、聊戏、关注戏曲传承发展的热潮。
七、习作。(30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这次作文就让我们来谈谈身边的艺术。可以写你学过的一门艺术或你喜欢的一位艺术家,也可以写你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注意要写清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唐宋 山西 2.(1)√ (2)× (3)√ 3. B
二、琴键 纯熟 弦乐 丝丝缕缕 年华似锦
三、1.C 2.A 3.B 4.B 5.A 6.C 7.C 8.D
四、1.伯牙鼓琴 知音 知音难觅 世上无知音
2.示例: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实际出发
五、1.A 2.示例:二 狂放不羁 草;三 典雅庄重 隶;四 潇洒飘逸 行 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第一,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书法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第二,书法需要静心养性,学习书法可以磨炼人的心性,陶冶人的情操;第三,书写能力也是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不能完全依靠电脑,因此,学习书法是很有必要的。
六、(一)1.(1)曾经 (2)闲暇的日子 (3)偷笑
2.即使是强壮的汉子用尽全力也不能将它们的尾巴从大腿之间拉出来。
3.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
4.牛打架的时候,要把尾巴夹在大腿中间,这张图里,两只牛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高高竖起,这和生活实际不一样。
(二)1.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 2.C 3.不满意没有课时或难于安排上课时间;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4.示例:①增设书法课;②适时举办书法比赛;③邀请专业老师举办讲座;④定期开展优秀书法作品展览。
(三)1.跟着大人看剧 戏曲与民间文艺遗落 2.B 3.听觉 温馨和谐的浓情 视觉
手电筒细细悠长的光柱 4.第一处的粉红围巾是“我”小时候打扮起来唱闽剧的物件,后来这条围巾的遗失,象征着闽剧等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消亡,既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回环,也暗示了闽剧逐渐消亡的命运,加深读者对“戏曲文化”的思索。 5.价值: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方言,传递着忠孝仁义、爱憎分明、邪不压正等思想,其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在今天依然有重要价值,能更好地凝聚民族精神,加强文化自信。 建议示例:①政府支持、推动戏曲文化的发展,各地政府可以举办当地的“戏曲盛典”活动;②戏曲文化进校园,扩大戏曲的影响力;③戏曲本身要学会创新,新编剧目,反映时代面貌。
七、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