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铁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铁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3 20: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铁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盐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溶液呈蓝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B.不溶于盐酸,可用于肠胃射线造影检查
C.水溶液显酸性,可用于去除天然气中
D.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2.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KSCN溶液 B.铁片 C.HCl溶液 D.石蕊溶液
3.下列有关物质及成分、性质和用途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成分 性质 用途
A 小苏打(Na2CO3) 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作发酵粉
B 胃舒平[Al(OH)3 ]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做胃酸中和剂
C 磁性氧化铁(Fe2O3) 难溶于水,颜色为红色 制造红色涂料
D 蓝矾(CuSO4·5H2O) 蓝色 检验水蒸气
A.A B.B C.C D.D
4.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制作指南针的磁性物质是(  )
A.FeO B.Fe2O3 C.FeS D.Fe3O4
5.含铁物质与其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可用苯酚溶液鉴别 和e B.a与水反应可直接生成c
C.e的水溶液常用于净水 D.存在e-d-f-g的循环转化关系
6.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D.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7.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
A.碳 B.硅 C.镁 D.铝
8.下列两种物质发生反应 ①Na和O2②NaAlO2溶液与盐酸 ③水玻璃与CO2④Fe与Cl2⑤FeI2溶液和Cl2,因反应物用量或反应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9.向同浓度的、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加入溶液可能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
C.溶液中一定含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Na2O2 B.NaClO(aq)HClO(aq)
C.饱和食盐水NaHCO3 D.FeFeCl2
11.将铁粉放入由盐酸、MgCl2溶液、FeCl3溶液、Cu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溶液含有大量的阳离子是(  )
A.Cu2+和Fe2+ B.H+和Cu2+ C.Fe3+和Fe2+ D.Fe2+和Mg2+
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A.NaHCO3(s) Na2CO3(s) NaOH(aq)
B.KClO3(s) Cl2 Ca(ClO)2
C.Fe3O4(s) Fe FeCl2(s)
D.Na Na2O2 NaCl(aq)
13.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铁与水的反应,虚线框处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
B.装置B、C间的干燥管内的药品可以是浓硫酸
C.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乙,试管中是灼热的表面覆盖氧化铜的铜丝
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1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3O4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B.Fe2(SO4)3与KSCN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
D.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15.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均能直接得到e
B.固体g溶于氢碘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C.a能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
D.可存在的转化关系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换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7.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Fe B.FeCl3
C.FeSO4 D.Fe2O3
(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   nm.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   。
(4)我国早在春秋战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OH)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证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有四氧化三铁。
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Fe3+不会。
请回答:
(1)铁合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铁合金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2)写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加入足量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的目的是   (答两点)。
(4)试剂A和实验现象a,试剂B和实验现象b分别是   。
19.现有以下物质:①Na2O2固体、②液氨、③NaOH、④熔融KHSO4、⑤Fe(OH)3胶体、⑥铜、⑦CO2、⑧CH3COOH、⑨蔗糖。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
(2)制备⑤时,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入过量盐酸,实验现象为   。
(3)写出①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③的溶液不能装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   。
20.W是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AB 2型化合物。
(1)若W和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所制得的半导体材料应用广泛。则W为   (填化学式)。
(2)若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W溶液,往一支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氯水,再加入适量CCl 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往上层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①W溶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为   。
②上述实验中,W与足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W是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均含18个电子,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①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
②1 mol W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1.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③各代表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Fe2O3与物质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FeCl3溶液与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FeCl2溶液→Fe(OH)3浊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此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的分散系③是   ,它与FeCl3溶液、Fe(OH)3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CuSO4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与CuSO4溶液呈蓝色无关,故A错误;
B.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可用于肠胃射线造影检查,故B正确;
C.水溶液中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去除天然气中的,与溶液显酸性没有关系,故C错误;
D.能与盐酸反应,且碱性很弱,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受热易分解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B.硫酸钡是医学上钡餐的成分;
C.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H2S;
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中和胃酸。
2.【答案】A
【解析】【解答】A.如果FeCl2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故A符合题意;
B.如果氯化亚铁变质,则生成氯化铁,少量氯化铁和铁片反应,但现象不明显,不能用铁片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现象,无法检验是否变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氯化亚铁是否变质,都是强酸弱碱盐,溶液都呈酸性,所以无法检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的本质就是考查Fe3+的检验方法,要注意现象必须明显。
3.【答案】B
【解析】【解答】A、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小苏打可作发酵粉,故A不符合题意;
B、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 ,是胃酸中和剂,故B符合题意;
C、磁性氧化铁的成分是Fe3O4,颜色为黑色,故C不符合题意;
D、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所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A.做发酵粉的是碳酸氢钠;
B.胃舒平中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
C.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
D.检验水蒸气的试剂是硫酸铜粉末。
4.【答案】D
【解析】【解答】指南针中的磁性物质是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故答案为:D
【分析】铁的氧化物有三种,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俗称铁红,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
5.【答案】A
【解析】【解答】A.d为含Fe3+的盐、e为含Fe2+的盐,Fe3+能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而Fe2+与苯酚不能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可用苯酚溶液鉴别Fe3+和Fe2+,A符合题意;
B.a为Fe、c为Fe2O3,Fe与水在常温下不反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等,不可直接生成Fe2O3,B不符合题意;
C.e为含Fe2+的盐,Fe3+的水溶液常用于净水,但Fe2+氧化后才能用于净水,C不符合题意;
D.Fe2+能一步转化为Fe3+,Fe3+能一步转化为Fe(OH)3,但Fe(OH)3不能一步转化为Fe(OH)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苯酚遇铁离子显紫色;
B、铁和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C、亚铁离子无法净水;
D、氢氧化铁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亚铁。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中信息,溶于盐酸后,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原粉末含有铁元素
A、灰黑色粉末具有氧化性,用作抗氧化剂,故A正确;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故B正确;
C、该灰黑色粉末是铁粉,故C正确;
D、氧化铁不是灰黑色,且不具有还原性,不能抗氧化,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溶于稀盐酸,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可知一定存在三价铁离子,原灰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再逐项分析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答】A. 碳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A符合题意;
B. 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B不符合题意
C. 镁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C不符合题意;
D. 铝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分析】游离态物质指的是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物质,如P,化合态是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物质,如氢氧化钠;物质在自然界中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钠在少量氧气中生成氧化钠,在过量氧气中生成过氧化钠,产物不同,故①正确;
②NaAlO2溶液与盐酸,盐酸少量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铝,盐酸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②正确;
③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③正确;
④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产物与氯气用量无关,故④错误;
⑤FeI2溶液和Cl2,氯气少量只氧化碘离子,氯气过量二价铁离子、碘离子都被氧化,氯气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故⑤正确;
故选:B.
【分析】①钠在少量和过量氧气中生成的产物不同;
②NaAlO2溶液与盐酸,盐酸少量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盐酸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铝;
③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④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⑤FeI2溶液和Cl2,碘离子、二价铁离子都能够被氯气氧化.
9.【答案】D
【解析】【解答】向FeCl3、CuCl2中加入Fe,根据氧化性强弱可知,氧化性,Fe3+>Cu2+,则Fe优先和Fe3+反应生成Fe2+,再和Cu2+反应生成Cu和Fe2+,可以将反应分为以下几种可能性:
(1)Fe和Fe3+反应生成Fe2+,Fe3+有剩余,则Fe反应完,溶液中无固体存在;
(2)Fe和Fe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2+,Fe3+和Fe无剩余,溶液中无固体存在;
(3)Fe和Fe3+反应生成Fe2+完再和Cu2+反应,Fe3+无剩余,Fe和Cu2+反应生成Fe2+和Cu,Fe无剩余,溶液中还存在Cu2+,溶液中有固体Cu剩余;
(4)Fe和Fe3+反应生成Fe2+完再和Cu2+反应,Fe3+无剩余,Fe和Cu2+恰好反应生成Fe2+和Cu,Fe和Cu2+无剩余,溶液中有固体Cu剩余;
(5)Fe和Fe3+反应生成Fe2+完再和Cu2+反应,Fe3+无剩余,Fe和Cu2+反应生成Fe2+和Cu,Fe剩余,溶液中不存在Cu2+,则溶液中有Fe、Cu剩余;
根据固体有剩余,可以排除可能性(1)和(2),则溶液中不存在Fe3+,可能性(3)(4)(5)成立;
AB、根据上述可能性推断,可知溶液中不存在Fe3+,无法使KSCN溶液变为红色,A错误;
C、根据上述可能性推断,可知可能性(3)时Cu2+存在,可能性(4)(5)时Cu2+不存在,C错误;
D、根据上述可能性分析,可知可能性(3)(4)(5)时都有Cu剩余,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掌握,根据氧化性强弱顺序,结合离子方程式,判断溶液中剩余的离子和固体的存在情况,假设几种情况,再分别和题干信息进行对应判断,排除哪些情况可能,哪些情况不存在。
10.【答案】B
【解析】【解答】A.NaNa2O,在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A不符合题意;
B.NaClO(aq)HClO(aq)可以实现,次氯酸的酸性小于碳酸,B符合题意;
C.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二氧化碳不能和氯化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不符合题意;
D.FeFeCl3,不能生成氯化亚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利用强酸制备弱酸,如盐酸、二氧化碳都可以发生反应。
D.氯气为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反应得到高价态化合物。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因为三价铁会和铁单质生成二价铁,所以一定没有三价铁,C错误,铜离子会和单质铁发生置换反应二价铁和单质铜,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铁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二价铁,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铜离子、氢离子,A、B错误,而溶液中的镁离子不会和铁单质发生反应.
故选D.
【分析】根据金属铁能和三价铁、铜离子以及氢离子反应的性质来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 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转化关系均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 氯酸钾和浓盐酸可发生归中反应可生成氯气,氯气和石灰乳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转化关系均可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 Al可与Fe3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和氧化铝,Fe与氯气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FeCl3(s),而不是FeCl2(s),这与氯气的用量无关,该转化关系不能一步实现,故C符合题意;
D. Na可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a2O2,Na2O2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转化关系均可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四氧化三铁可以与金属铝发生铝热反应得到单质铁,单质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氯化铁,结合选项即可判断
13.【答案】C
【解析】【解答】A.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Fe3O4是黑色固体,A不符合题意;
B.干燥管只能装固体干燥剂,B不符合题意;
C.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氢气收集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故使用乙装置进行实验,C符合题意;
D.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反应,Fe3O4与硫酸反应有Fe3+离子出现,Fe与Fe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Fe2+,若B中固体有铁粉剩余且足够多,最终溶液中不会有Fe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B.球型干燥管只可以盛装固体干燥剂;
C.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用灼热的氧化铜来检验生成的氢气;
D.Fe3O4与硫酸反应有Fe3+和Fe2+物质的量之比为2:1,但B中固体有铁粉剩余且足够多的话,会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
14.【答案】C
【解析】【解答】A.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故A不符合题意;
B.Fe2(SO4)3与KSCN发生络合反应产生血红色物质,不生成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可以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即可,故C符合题意;
D.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
B.Fe3+和SCN-反应生成Fe(SCN)3血红色络合物;
D.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不稳定,易被氧化为Fe(OH)3。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e为Fe(OH)3,可由复分解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得到,也可由化合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得到,A不符合题意。
B、固体g为Fe2O3,与HI发生反应Fe2O3+6H++2I-=2Fe2++I2+3H2O,B符合题意。
C、a为Fe,高温下能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g),C不符合题意。
D、c、d、e、f分别为Fe2+、Fe(OH)2、Fe(OH)3、Fe3+,其转化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3+3H+=Fe3++3H2O、2Fe3++Fe=3Fe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e中Fe为+3价,且为碱,因此e为Fe(OH)3。
B、固体g为铁的氧化物,且铁元素为+3价,因此g为Fe2O3。
C、a为Fe,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D、根据相关性质和转化分析。
16.【答案】A
【解析】【解答】A.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O,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Al(OH)3,A项符合题意;
B.FeS2在高温下与O2反应生成SO2,不能转化成SO3,B项不符合题意;
C.H2SiO3高温分解成SiO2和H2O,SiO2与盐酸不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MgCO3与HCl反应生成MgCl2、H2O和CO2,电解MgCl2溶液生成Mg(OH)2、H2和Cl2,不能获得金属Mg,需要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MgCl2制取金属Mg,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FeS2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O2和氧化铁;
C.SiO2与盐酸不反应;
D.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
17.【答案】(1)C
(2)1-100
(3)Fe3O4
(4)Fe2O3+3CO 2Fe+3CO2
(5)2Fe(OH)3+3ClO-+4OH-=2FeO42-+5H2O+3Cl-
【解析】【解答】(1)铁元素有0价、+2价、+3价,+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时,既能升高,又能降低, 所以FeSO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2)因透明的红褐色分散系是胶体,胶体的粒子直径1nm(3)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天然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3O4。
(4)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用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2O3+3CO 2Fe+3CO2。
(5) 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3价铁氧化为FeO42-,本身被还原为Cl-,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42-+5H2O+3C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Fe(OH)3+3ClO-+4OH-=2FeO42-+5H2O+3Cl-。
【分析】(1)中间价态的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根据胶体的概念进行解答;
(3)根据铁的氧化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回答;
(4)工业上炼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法;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18.【答案】(1)a
(2)3Fe+4H2O(g)Fe3O4+4H2
(3)用硫酸铜溶液除去未反应的Fe;过滤、洗涤除去Fe3O4固体附着的Fe2+
(4)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滴加K3[Fe(CN)6],出现特征蓝色沉淀
【解析】【解答】(1)铁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a
(2)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铁和水蒸气反应后铁可能有剩余,加入硫酸铜是为了反应可能剩余的铁,,反应生成的Fe2+可能会附着在Fe3O4固体表面,影响后面的反应,所以过滤、洗涤除去Fe3O4固体附着的Fe2+,故答案为:用硫酸铜溶液除去未反应的Fe;过滤、洗涤除去Fe3O4固体附着的Fe2+。
(4) 试剂A和试剂B是为了检验Fe3+和Fe2+,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Fe3+,滴加K3[Fe(CN)6],出现特征蓝色沉淀,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Fe2+,两个现象说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有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滴加K3[Fe(CN)6],出现特征蓝色沉淀
【分析】(1)考查的是金属材料概念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出产物,结合反应物即可写出方程式
(3)根据物质的性质,加入硫酸铜主要是除去铁,洗涤的目的主要是除去表面的离子
(4)加入试剂主要是检验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结合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方式即可判断
19.【答案】(1)①③④⑧;⑥
(2)饱和FeCl3溶液;先沉淀后溶解
(3)2 Na2O2+2 CO2=2 Na2CO3+ O2
(4)2OH-+SiO2═+H2O
【解析】【解答】(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满足条件的为:①Na2O2固体、③NaOH、④熔融KHSO4、⑧CH3COOH;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满足条件的有:⑥铜;
故答案为:①③④⑧;⑥;
(2)制备⑤Fe(OH)3胶体时,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
向制得Fe(OH)3 胶体中加入盐酸,胶体会发生聚沉,Fe(OH)3能溶于盐酸,所以沉淀又消失,故实验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
(3)①和⑦反应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a2O2+2 CO2=2 Na2CO3+ O2;
(4)氢氧化钠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2NaOH+SiO2═Na2SiO3+H2O,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NaOH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故答案为:2OH-+SiO2═+H2O;
【分析】(1)电解质是在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在能导电的化合物;
(2)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操作为: 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 ,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加入盐酸,胶体会发生聚沉,Fe(OH)3能溶于盐酸;
(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4)NaOH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20.【答案】(1)SiO2
(2)Fe2+;3Cl2+4I-+2Fe2+=2I2+6Cl-+2Fe3+
(3);1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1)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是硅;W是SiO2;(2) W溶液是 。① 溶液中所含金属阳离子为Fe2+。②上述实验中, 与足量氯水反应生成氯化铁和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3Cl2+4I-+2Fe2+=2I2+6Cl-+2Fe3+。(3)W是 。①阴离子是 ,电子式为 。②1 mol 与足量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分析】(1)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二氧化硅可以和焦炭反应生成硅单质;
(2)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溶液含有铁元素,不是铁离子,则应该为亚铁离子,并且加入四氯化碳后为紫红色,即为碘单质;
(3)阴离子有18个电子,阳离子有18个电子,且比例为1:1,所以W为过氧化钙。
21.【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2)2Fe3++Fe=3Fe2+
(3)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4)Fe(OH)3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
【解析】【解答】(1)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3) FeCl2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生成Fe(OH)3浊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氢氧化铁胶体;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
【分析】(1)Fe2O3是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2)铁盐与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盐;
(3) 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易与氧气、水反生成红褐色的Fe(OH)3;
(4)利用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水解制得氢氧化铁胶体;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