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Cu B.盐酸 C.熔融的NaCl D.NaOH溶液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稀盐酸 B.铜丝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
3.“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在下表中,生活中的物质与所属类别不对应的是( )
生活中的物质
食用油用塑料桶
所属类别 A.盐 B.高分子化合物 C.糖类 D.化合物
A.A B.B C.C D.D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Cl B.KNO3溶液 C.Na D.SO2
5.下列物质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淀粉、CuO、HClO、Cu
B.普通玻璃、H2O、Fe(SCN)3、葡萄糖
C.水玻璃、CaO·Na2O·6SiO2、AgCl、SO3
D.KAl(SO4)2·12H2O、KClO3、NH3·H2O、CH3CH2OH
6.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7.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 B.石油的分馏
C.明矾净水 D.小苏打发酵面粉
8.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甲为( )
A.MgSO4 B.Ba(HCO3)2 C.Mg(HCO3)2 D.Ba(OH)2
9.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mol的硝酸被还原,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
A.3 mol B. mol C. mol D. mol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HCO3-+H+=H2O+CO2↑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CuSO4+2OH-=Cu(OH)2↓+SO42-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AgNO3+Cl-=AgCl↓+NO3-
11.已知2A-+B2=A2+2B-,2A-+C2=A2+2C-,2B-+C2=B2+2C-,2C-+D2= C2+2D-。则各种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2>C2>B2>D2 B.B2>C2>A2>D2
C.D2>C2>B2>A2 D.C2>B2>A2>D2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 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次氯酸:ClO﹣+H2O+CO2═HClO+HCO3﹣
C.向酸性KMnO 4溶液中滴入H 2O2:2MnO 4﹣+6H++3H2O2═2Mn 2++4O2↑+6H2O
D.用Cl2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Cl2+2OH﹣═Cl﹣+ClO﹣+H2O
1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 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 4NO2↑+O2↑+2H2O
14.下列化学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溶液 B. C.Cu D.熔融NaCl
1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7.有下列物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铝丝 ③稀硫酸 ④饱和食盐水 ⑤HCl
⑥Na2CO3.10H2O ⑦酒精 ⑧熔融的KCl ⑨明矾 ⑩石墨
(1)可导电的物质:
(2)属于电解质的:
(3)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
(4)属于非电解质的:
(5)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
18.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H2SO4、Cu2O、Fe2(SO4)3、CuSO4、FeSO4、H2O.
(1)请将Cu2O之外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横线内并配平.
+ + → + +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
(3)每1molCu2O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9.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
①KMnO4的系数是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MnO4+KI+H2SO4→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
20.以下12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u ②NaCl ③NaHSO4④SO3⑤H2SO4⑥C2H5OH ⑦CaCO3⑧BaSO4⑨Cu(OH)2⑩Fe(OH)3 NaOH NH3 H2O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 .
(2)能电离出H+的是 ,属于酸的是 .
(3)属于碱的是 ,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 .
(4)属于难溶的盐是 .
21.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氨气溶解于水,得到的溶液称为氨水.氨溶解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 H2O),它是一种弱碱.写出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 .从上述电离方程式可知,往氨水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的盐是 (填化学式)
(2)标准状况下,将 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 0.5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3)氨可与Cl2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8NH3+3Cl2═6NH4Cl+N2,利用该反应的原理,在工业上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该反应中, 是还原剂;若反应中有1.5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被氧化的物质有 mo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Cu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能够导电;但不属于化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H+、Cl-,能够导电;但该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熔融的NaCl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Cl-,能够导电;NaCl是化合物,本身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C符合题意;
D.NaOH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Na+、OH-,能够导电;但该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解质:必须是纯净物,且是化合物;
B.盐酸、氨水是常见的混合物;
C.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由A项知,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2.【答案】C
【解析】【解答】电解质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A、稀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铜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是电解质,C符合题意;
D、蔗糖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融融状态下能够自身导电的化合物
A.稀盐酸属于混合物;
B.铜丝为单质;
C.氯化钠为化合物且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D.蔗糖属于有机物,不导电。
3.【答案】D
【解析】【解答】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A正确;
B、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淀粉是一种多糖,属于糖类,故C正确;
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B、塑料为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属于多糖;
D、84消毒液属于混合物。
4.【答案】A
【解析】【解答】A.NaCl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可以导电,为电解质,A符合题意;
B.KNO3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a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SO2自身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有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5.【答案】B
【解析】【解答】A.淀粉属于混合物、CuO属于氧化物、HClO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玻璃是混合物,H2O属于氧化物、Fe(SCN)3属于弱电解质、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故B符合题意;
C.水玻璃属于混合物、CaO·Na2O·6SiO2是硅酸盐,属于盐类、AgCl属于强电解质、SO3属于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KAl(SO4)2·12H2O是纯净物、KClO3属于盐类、NH3·H2O是弱电解质、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6.【答案】B
【解析】【解答】A.过滤法分离固体和液体,故A不符合题意;
B.x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在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B符合题意;
C.碳酸钙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促进三价铁的水解,故C不符合题意;
D.z是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胶体可以透过滤纸;
B.X中的使溶液,Z中的是胶体;
C.碳酸钙消耗氢离子促进铁离子的水解;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7.【答案】A
【解析】【解答】A.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该过程中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小苏打在面粉发酵的过程中,与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判断。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八种离子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能够形成的白色沉淀只有:BaSO4、BaCO3、Mg(OH)2,而甲溶液能够与其它各物质生成三种沉淀,所以甲中一定含有Ba2+和OH﹣,即甲为Ba(OH)2,
故选D.
【分析】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离子之间能够反应生成的沉淀有:BaSO4、BaCO3、Mg(OH)2;而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甲只能是Ba(OH)2,据此进行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mol的硝酸被还原,由电子守恒可知,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 mol,
故选B.
【分析】Cu与硝酸的反应中,Cu失去电子,N得到电子,结合电子守恒计算.
10.【答案】B
【解析】【解答】A.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不符合题意;
B.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B符合题意;
C.CuSO4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C不符合题意;
D.AgNO3与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
B.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可溶性NaCl、H2O和CO2;
C.CuSO4为可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可拆解成离子形式;
D.AgNO3为可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应拆解成离子形式;
11.【答案】C
【解析】【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2A-+B2=A2+2B-可知氧化剂是B2,氧化产物是A2,则氧化性是B2>A2;根据2A-+C2=A2+2C-可知氧化剂是C2,氧化产物是A2,则氧化性是C2>A2;根据2B-+C2=B2+2C-可知氧化剂是C2,氧化产物是B2,则氧化性是C2>B2;根据2C-+D2=C2+2D-可知氧化剂是D2,氧化产物是C2,则氧化性是D2>C2,所以各种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2>C2>B2>A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用KIO3 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3﹣+6H++═3I2+3H2O,故A错误;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制次氯酸,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2═HClO+HCO3﹣,故B正确;
C.向酸性KMnO 4溶液中滴入H2O2,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6H++5H2O2═2Mn2++5O2↑+8H2O,故C错误;
D.氢氧化钙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ClO﹣+H2O,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酸性条件下反应产物中不会存在氢氧根离子;
B.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钙;
C.2mol高锰酸根离子反应转移10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应该生成5mol氧气;
D.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不能拆开.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aCO3 CaO+CO2↑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a2O+H2O=2NaOH为化合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a2CO3+2HCl=2NaCl+H2O+CO2↑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4HNO3(浓) 4NO2↑+O2↑+2H2O为分解反应,N、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转移、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14.【答案】C
【解析】【解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因此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因此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以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5.【答案】D
【解析】【解答】A:KNO3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CO2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Cu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熔融NaCl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酸性氰化物等。常见的非电解质: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16.【答案】C
【解析】【解答】A.硫酸钠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是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铝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故C符合题意;
D.硝酸钙属于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7.【答案】(1)②③④⑧⑩
(2)①⑤⑥⑧⑨
(3)①⑤⑥⑨
(4)⑦
(5)②③④⑩
【解析】【解答】(1)石墨、铝丝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稀硫酸、饱和食盐水、熔融的KCl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可导电的物质有②铝丝 、 ③稀硫酸、 ④饱和食盐水 、熔融的KCl、石墨;
(2)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①氢氧化钠固体是电解质 ; ②铝丝是单质; ③稀硫酸 是混合物; ④饱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⑤HCl是电解质; ⑥Na2CO3.10H2O是电解质 ⑦酒精是非电解质; ⑧熔融的KCl 是电解质;⑨明矾 是电解质; ⑩石墨是单质,所以电解质的是①⑤⑥⑧⑨;
(3)结合(1)(2) 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①氢氧化钠固体 ⑤HCl ⑥Na2CO3.10H2O ⑨明矾;
(4)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⑦酒精;
(5)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②铝丝、 ③稀硫酸 、④饱和食盐水 、 ⑩石墨。
【分析】(1)具有可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具有导电性;
(2)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的化合物;
(3)结合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分析;
(4)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5)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8.【答案】(1)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2)Fe;Cu2O
(3)2NA或12.04×1023
【解析】【解答】解:(1)由题给物质可知,Cu2O为反应物,反应生成CuSO4,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2,被氧化,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还有Fe元素,则氧化剂应为Fe2(SO4)3,FeSO4为还原产物,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反应的方程式为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故答案为: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2)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2价,为被氧化,Cu2O为还原剂,故答案为:Fe; Cu2O;(3)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2价,每1molCu2O完全反应,则失去2mol电子,个数为2NA或12.04×1023,故答案为:2NA或12.04×1023.
【分析】由题给物质可知,Cu2O为反应物,反应生成CuSO4,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2,被氧化,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还有Fe元素,则氧化剂应为Fe2(SO4)3,FeSO4为还原产物,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解答该题.
19.【答案】(1)KMnO4
(2)8;
(3)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发生变化.
【解析】【解答】解:(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发生反应的关系是:“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在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锰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是MnSO4,KMnO4是氧化剂,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I2中的0价和KIO3中的+5价,KI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KMnO4;
【分析】(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2)①根据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进行解答;②根据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指向氧化剂进行解答(3)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两种氧化产物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据此解答.(2)①在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反应中,KMnO4是氧化剂,KI作还原剂,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I2中的0价和KIO3中的+5价,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则10KI~5I2,5KI~5KIO3,反应中碘元素失去的电子总数为【0﹣(﹣1)】×10+【+5﹣(﹣1)】×5=40,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每一锰原子参加反应得5个电子,根据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所以8KMnO4~8MnSO4,故答案为:8;②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则10KI~5I2,5KI~5KIO3,反应中碘元素失去的电子总数为【0﹣(﹣1)】×10+【+5﹣(﹣1)】×5=40,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法是,从还原剂中变化的元素出发指向氧化剂中变化的元素,因此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3)在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反应中,KI作还原剂,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I2中的0价和KIO3中的+5价,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
故答案为: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发生变化.
20.【答案】(1)②③⑤⑦⑧⑨⑩
(2)③⑤;⑤
(3)⑨⑩ ;⑨⑩
(4)⑦⑧
【解析】【解答】解:(1)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②NaCl③NaHSO4属于盐,⑤硫酸属于酸⑦CaCO3属于盐⑧BaSO4属于盐⑨Cu(OH)2⑩Fe(OH)3 NaOH NH3 H2O属于碱都是电解质,
故答案为:②③⑤⑦⑧⑨⑩ ;(2)③NaHSO4⑤H2SO4 能电离出氢离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⑤为酸,故答案为:③⑤;⑤;(3)⑨Cu(OH)2⑩Fe(OH)3 NaOH NH3 H2O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其中⑨Cu(OH)2⑩Fe(OH)3
难溶于水,属于难溶性碱,故答案为:⑨⑩ ;⑨⑩;(4)碳酸钙、硫酸钡不溶于水,都属于难溶性盐,
故答案为:⑦⑧.
【分析】(1)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2)酸或酸式盐能电离出氢离子;(3)电离出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4)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21.【答案】(1)NH3 H2O NH4++OH﹣;(NH4)2SO4
(2)0.2
(3)NH3;3;1
【解析】【解答】解:(1)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H3 H2O NH4++OH﹣;一水合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
故答案为:NH3 H2O NH4++OH﹣;(NH4)2SO4;(2)标准状况下,将 2.24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 0.5L溶液,则n(NH3)= =0.1mol,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0.2mol/L,故答案为:0.2;(3)氨可与Cl2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8NH3+3Cl2═6NH4Cl+N2,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则氨气为还原剂,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气为氧化剂;氯气中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1molCl2转移2mol电子,所以1.5mol氧化剂氯气参与反应,则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当8molNH3参加反应时有2mol被氧化,转移电子为6mol,所以转移3mol电子时,被氧化的氨气为1mol,
故答案为:NH3;3;1.
【分析】(1)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部分电离;一水合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2)先根据n= 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 计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氯气中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1molCl2转移2mol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