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1、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两次战争的性质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理解《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3、认识林则徐等人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鸦片前夕的中国与英国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工业革命完成
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 坚船利炮
外交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危机四伏 国力上升
迅速崛起
鸦片走私 茶叶、生丝等(很畅销)
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出超地位)
英国无法获利 鸦片战争
英
国
中国
正当贸易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
思考: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1)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带了清政府的财政。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由原来的1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腐蚀了统治机构,政府官员吸食鸦片,清政府变得更加腐败。
(4)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剧增。
(5)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久而久之,民风日下,社会萧条。
【虎门销烟】
广州虎门海滩
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并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时间
地点
经过
影响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
2、经过: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第二阶段 1841年秋—1842年8月
3、结果:落后的农业文明——先进的工业文明
纵使中国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但因清政府战和不定,腐败无能,所以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1)根本(2)直接
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割让香港岛;
赔款:赔偿2100万元;
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议定关税)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领土、贸易、司法、关税、领海等主权遭破坏。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列强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传教权
协定关税:
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的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称“最惠国待遇”。
4、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英国国力强大、工业发达、海军强大、科技领先。
(2)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
(3)直接原因: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策略摇摆,军事指挥失当。
(4)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5、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奴役的起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始;
2.社会矛盾和任务:双重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3.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产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4.思想上:兴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概况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0)
已经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为什么英法还要发动战争呢?
1、原因:
①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②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直接原因)
③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结果:
(1)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2)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
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
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
侮辱妇女,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清咸丰六
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
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
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
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
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逮捕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其为英国船,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而实际情况是:执照于1856年9月27日已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旗了。"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亚罗号事件
《天津条约》
内 容 危 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操纵清朝统治核心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允许外国传教士深入内地自由传教等 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赔款英国、法国白银分别是400万和200万 继续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外国人掌管中国海关,确立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的关税权、司法权、贸易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北京条约》
内容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增加赔款至800万两白银
允许外国传教士在华租地和建设教堂
允许汉人受雇出洋做工人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
三、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成就
①设立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情报和国际知识;
②汇译《四洲志》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称誉。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
2、魏源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成就
①编写《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使国家富强。
3、徐继畬
徐继畬,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所著《瀛环志略》描述和注释了自己对他国事物的认识和见解,用简洁的语言和评论分析了西方各国政治与科学技术、经济状况,盛赞美国创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举,其认识高度至今难以超越。
成就:
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评价
积极: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畲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是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社会思潮。
局限:
①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对西方的学习仅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
②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③没有付诸实践。
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
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器物)
第二阶段: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侧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