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初一语文早培之
古诗精品赏析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cānɡ)海。
水何澹澹(dàn) ,山岛竦(sǒnɡ)峙(zhì)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xiāo)瑟(sè),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āi),歌以咏志。
三国.曹操
观沧海
认识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bó zhōu)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赏析诗歌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⑻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非常。
⒂至:极点。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借助注释,用流畅(优美)的语言翻译诗歌。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lǒnɡ)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认识作者
【诗歌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正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认识作者
王湾(693年-751年),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xínɡ)阳县主簿(zhǔ bù)。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zhuàn)辑(jí)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hàn)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诗歌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三】深读诗歌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bèi)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认识作者
【诗歌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整首诗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ɡ)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诗歌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可谓语短情长。
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凋零以及自身和有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诗歌赏析
强(qiánɡ)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bànɡ)战场开。
唐.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棘(jí)阳(今新野县)人 。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因做过嘉州都督,故后人称“岑嘉州” 。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dǐ lì)苦学,遍读经史。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
认识作者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诗歌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xiánɡ)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yú),陇(lǒnɡ)西狄道(今甘肃临洮(táo))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李益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zānɡ fánɡ)。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官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改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江南曲》、《从军北征》等。
认识作者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诗歌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因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
唐.刘禹锡
秋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存在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三种说法,自述“家本荥(xínɡ)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一说为匈奴后裔)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认识作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觉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诗歌赏析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fán)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jūn)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qìn)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xínɡ)阳 (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认识作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您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去,和你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诗歌赏析
这首诗阐发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也有人说是友人)的深深思念。
僵(jiānɡ)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diàn)之孙。
认识作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诗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
终古高云簇(cù)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xián)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谭嗣(sì)同
潼关
谭嗣(sì)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华相众生、海褰(qiān)冥(mínɡ)氏、寥(liáo)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晚清官员谭继洵(xún)之子。中国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认识作者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古往今来的云气簇拥着潼关城隘,此时萧瑟的秋风声将我的马蹄声吹散。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望去表里山河,黄河到了这里虽然已经进入到广阔的关中平原,却还是显着被束缚,
向西而去的群山全无平坦,一山更比一山高。
诗歌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这是一种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所急需的新型人才应有的精神状态。它昭示了诗人短促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就此展开。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