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专题11:古诗词观点态度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
思
想
情
感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オ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幕或惋惜之情。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意,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评价】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判断。
精选专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猛虎行
高启
阴风吹林乌鹊悲,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炯炯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播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有人评价尾联“虽曰可喜,然多可悲,意在言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同意。①诗歌表面上写猛虎只在深山横行值得庆幸,但暗指深山之外有比猛虎更可怕的东西。②借以批判当时苛政无处不在,表现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因而足见可喜之外多可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题干所引评价的含义:看起来是可喜之事,其实多有可悲的地方,表达的情感在文字背后。注意重点在"意在言外",解题时需从诗句表层挖掘其言外之意。
尾联的言内之意是猛虎虽然凶猛,但还有让人庆幸的地方,就是它只在深山里逞凶狂。猛虎只在山内横行,言外之意是山外的人世间还有比猛虎更凶猛的东西。这里字面写老虎的凶猛,实际影射比猛虎还要可怕的苛政和人间作威作福的当道者,老百姓只能任由苛政盘剥,统治者的可恨之处也体现了出来。
综上,这些情感绝不可能是“喜”的,因而足见可喜之外的可悲之处。
精选专练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社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首诗观点与众不同,请问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
第一首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第二首诗是借史事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观点态度的解读和分析。由甲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可知,杜牧在诗中对"得失胜败”和“世事变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不能气馁,要勇于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消极放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有远见卓识与不屈不挠的意志,只有敢于忍辱负重,才能东山再起,成就自己的宏图霸业,由乙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本诗表面上是说周瑜的侥幸胜利、曹操的落败,实质上是说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能像周瑜一样能成功。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不平之情。
【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人生态度的分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轼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 ,“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有同学认为“牧马还”应解释为“牧马归来”,也有同学认为应该解释为“敌人被击退”。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 示例1:我认为应解释为“牧马归来”。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氛围,与下一句的明月之景呼应。示例2:我认为应解释为“敌人被击退”。胡马北还,写出子达事,写与群归来,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氛围,与下一句的明月之景呼应。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所以哪一种理解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檐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观点,杜甫算是“迁客骚人”还是“古仁人”?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我认为杜甫是“古仁人”,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杜甫不因个人的悲惨遭遇和困苦生活而悲观消沉,而是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表现了他的济世精神及博大胸襟。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理解。
《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间;“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上,而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百姓的忧乐放在心头。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进而联想到全天下的寒士,希望他们都能安居乐业,自己“受冻死亦足”,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由此可以看出杜甫算是一个“古仁人”。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①,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④。
【注释】①苍黄:同仓皇。②慨而慷:感慨而激昂。语出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一句。③沽[gū]名:贪图虚名;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④沧桑:指沧海桑田。
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霸王”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歌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什么观点?
【答案】项羽;表达了毛泽东主席要求我军要乘胜前进,不可坐失良机的观点。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知,"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曾引用寓言故事,强调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不要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坚持革命到底,才能争取革命的全胜。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浸,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翠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图障:指绘有图画的屏风。
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析。
【答案】 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所含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把握诗句大意,结合诗句意象及诗人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尾联"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意为: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可以画成图画,挂在富贵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此诗作于诗人贬谪途中,是诗人贬至江州又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的。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可知,贬谪途中本就充满着孤寂和落寞之感,却又亲睹壮阔景色中满是凄苦,便想将洞庭风景画成图障,张挂在豪者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才能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风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的景色是孤独和悲伤的,也有人认为他描写的景色是雄浑和刚毅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一:同意"孤独和悲伤”。因为诗人此次出使的心情孤寂难言,广阔沙漠中的"孤烟"和"落日”让人更加孤独,让人产生伤感惋惜之情,与作者的心境吻合。
示例二:同意“雄浑和刚毅”。诗人看到大漠的孤烟直上,长河落日的浑圆,孤寂的心情得到释放,心胸为之开阔。
精选专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赏析。明确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一:同意“孤独和悲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诗人通过"直"圆"直接展现"烟""日”的特点,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孤烟直上;暗含作者因出使边塞内心孤寂,抑郁的心情;接下来写落日,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大漠中太阳渐渐落又有苍茫之感;展现了孤独、悲伤之景。
示例二:同意“雄浑和刚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诗人通过“直“圆”直接展现“烟”"“日”的特点,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一个“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与坚毅;一圆”字,似又有圆满之意,带来亲切温暖的感受。直接展现了开阔的边塞之上,狼烟直上,落日正圆的奇异之景,描绘出一幅边塞落日图,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表现景色的雄浑壮阔、雄浑、刚毅。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①。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
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腐儒”是杜甫对怀才不遇的自嘲(或不平、怨愤、自负、自谦):“心犹壮”表现杜甫处境艰难(或年老多病、孤独、漂泊他乡等)却仍忧国忧民(或心系国家、壮心不已、顽强不息等)。
精选专练
解析:结合首联可知,“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饱含着无限辛酸,“一腐儒”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结合颔联可知,诗人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依然像孤月般皎洁;结合颈联可知,“心犹壮”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结合尾联可知,“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全诗可知,杜甫此时漂泊在外,壮志难酬,因此“腐儒”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自嘲,写出诗人的困顿心境。但是他对此并不甘心,所以又说“心犹壮”,诗人忧国忧民,还是渴望能够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答案】可怜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根据题干“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的提示,找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提炼出“可怜”。
【1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精选专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A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B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甲、乙两词都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A、B两处画线句具体阐述。
【答案】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A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B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作诗饮酒都要趁年华尚在,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解析: 考查比较阅读。
A.“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B.“诗酒趁年华”,作者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句同样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精选专练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①寻芳客,未信我庐②别有春。
【注】①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这里借马鞍、笼头的贵美指代贵公子。②庐:本指村房或小屋。这里指书房。
小语认为这首诗题为“观书”,尾联写“金鞍玉勒寻芳客”是画蛇添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不同意,因为是用对比(反衬),用贵公子寻芳问柳反衬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或者诗人书斋读书之乐),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及情趣的高雅、自得其乐。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金鞍玉勒寻芳客”意思是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表明是富家浪子。这些人终寻花问柳为,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作者此句以贵公子反衬,通过对比突出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表达了诗人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据此,先表明观点,再阐明理由即可。
精选专练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备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春,国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答案】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承上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意却又一转折,另辟蹊径,忽开新意: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诗人借草木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当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绝人家赏识;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对人家采择。从“何求美人折”的语气来看,从作者遭谗被贬的身世看,这正是针对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况而发的。“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诗的命意之所在。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点睛】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精选专练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与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回答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看大鹏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来,把我乘坐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凸显出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从而构成了这首诗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之美。如:我会在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展翅飞翔,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朝着我的目标奋进!
精选专练
【16-阅读《咸阳城东楼》,完成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他阐述的心态是:表达了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可谓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据此作答。
精选专练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达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
解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长”意为振作,“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为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的不是忧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精选专练
【1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人认为文天祥是英雄人物,但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请你结合甲诗内容批驳这一观点。
【答案】"说惶恐"是诗人追忆自己江西兵败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叹零丁”是感慨眼前被俘的孤苦(或"惶恐"零丁”是诗人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强化了内心的悲愤,为后面情绪转为激昂蓄势。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分析。
"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惶恐"和“零丁”既指地名又指诗人的心情,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际遇和国家命运的惶恐忧虑,暗示了诗人处境的艰危。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退缩。联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见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所以这两句诗追忆往事,表现了内心的悲愤,为后文抒写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蓄势。
精选专练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春日山居寄友人
杜荀鹤
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
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
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乌踏垂。
倒载①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②欲相随。
前人评此诗是“乐乃其表而悲蕴于中”,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前三联写雨后麦苗、鸟踏花枝等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色和山居生活的喜爱,可谓乐意融融。②然而尾联一转,写干戈扰攘、战乱频仍,连麋鹿都只想躲在山中不出,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之意,可谓悲情极浓。③从尾联可知,作者居于山中,安然自乐,实出于无奈,所以乐只是表象,而悲才是其情感内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是说“郊外吟唱诗歌选在哪里最合适呢,春天温暖和煦的景色最适合写进诗里了”,表面看诗人悠闲自在,看到眼前的春日美景后诗兴大发,准备吟诗;颔联“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是说“春雨过后麦苗高高低低显得生机勃勃,傍晚夕阳之下山间景色深深浅浅很是好看”,这句写静景,表面看诗人沉浸在山间美景之中不能自拔;颈联“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是说“云雾被风吹过就从山岩上飘离,山野里的花枝被小乌起飞时踩踏后压弯了”,这句写动景,云雾被风吹散,鸟踏花枝,充满生机和趣味。可见,前三联写雨后麦苗、鸟踏花枝等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色和山居生活的喜爱,可谓乐意融融。
尾联"倒载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欲相随”,是说“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争斗呢,最近康鹿也打算追随我在山中生活",写干戈扰攘、战乱频仍,连康鹿都只想躲在山中不出,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之意,可谓悲情极浓;同时,"倒载干戈是何日”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期盼,作者居于山中,安然自乐,实出于无奈,所以乐只是表象,而悲才是其情感内核。
综上所述,整首诗是“乐乃其表而悲蕴于中”的。
精选专练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杜甫以马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观点简要分析。
【答案】
①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
②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
③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
④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意思是: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者,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意思是: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
“尘中老尽力”,意思是: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意思是:马儿虽然低微,但蕴藏的情意确是非常深厚,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