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南协作校高一化学12月月考卷(B)答案
考试范围:必修1 第一章~第三章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A【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物质的用途也是化学研究范畴;大理石的产地与化学无关,是地理研究的内容;选A。
2.【答案】B【解析】A.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A错误; B.物质种类发生的改变一定生成新物质,一定是化学变化,B正确;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C错误; D.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有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在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时,主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D错误;选B。
3.【答案】A【解析】A.硫酸亚铁不是干燥剂,而是做抗氧化剂,A错误;B.外出随手关闭电源,可减少能源浪费,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正确;C.当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空气是分散剂,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这是气溶胶性质,C正确;D.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变黄,最终变为褐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选A。
4.【答案】C【解析】A.做实验时,所有药品都不能直接和手接触以免污染试剂或对人体产生伤害,手上可能有汗水,Na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手直接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而要用镊子夹取,A正确;B.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非常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近距离俯视坩埚观察现象,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B正确;C.酒精灯需熄灭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让空气进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C错误;D.做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手上可能沾有药品、煤油等物质,需要用肥皂等清洗双手,D正确;选C。
5.【答案】B【解析】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B错误。
6.【答案】D【解析】打开活塞B,湿润氯气通过活塞B,进入D中,使有色物质褪色;关闭活塞B,潮湿的氯气通过C溶液,D中干燥红色布条无变化,氯气可能被C处溶液吸收,又因为干燥氯气不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因此C处溶液对氯气进行干燥,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或干燥氯气;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够吸收氯气;NaOH溶液吸收氯气;浓硫酸干燥氯气;②③④符合题意;选D。
7.【答案】D【解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B.NaH+H2ONaOH+H2↑,中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错误;C.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形成的化合物是盐,NaH属于金属氢化物,不是盐,C错误;D.反应中H2O中的氢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D正确;选D。
8.【答案】B【解析】A.将铁、铜、银三种金属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铁>氢;铜、
银表面无现象,说明铜、银排在氢的后面,三种金属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但无法证明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错误;B.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说明铜>银;将铜丝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无现象,说明铁>铜,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B正确;C.将铜、银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均不反应,无法判断铜、银的活动性顺序,C错误;D.将铁放入稀盐酸中,生成氢气,说明活动性铁大于氢;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说明活动性铜>银;但无法证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错误;选B。
9.【答案】D【解析】①Al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又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②为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又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为两性氢氧化物、④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又能与盐酸反应氯化铝;因此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有①②③④;选D。
10.【答案】A【解析】由硫酸根离子符号SO可知硫酸根原子团的化合价为 2价,氧元素为 2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则x +( 2)×4= 2,x=+6;选A。
11.【答案】C【解析】A.NaOH是强碱,需要拆开,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A错误;B.石灰乳含有大量Ca(OH)2固体,因此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Ca(OH)2+2H+Ca2++2H2O,B错误;C.HCO与H+反应生成C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O2↑,C正确;D.铁粉和盐酸反应生成Fe2+,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 +3H2↑,D错误;选C。
【答案】C【解析】A.镁比铁活泼,不能实现,A错误;B.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不能实现,B错误;C.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NaOH与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都可以实现,C正确;D.三氧化二铁不溶于水,不能实现,D错误;选C。
13.【答案】C【解析】A.钾的焰色试验为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验证有氧气生成,B正确;C.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得不到氧化钠,C错误;D.通过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来比较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反应快慢,D正确;选C。
14.【答案】D【解析】A.随着光照的进行,不断发生反应2HClO2HCl+O2↑,弱酸HClO不断转化为强酸HCl,氯水的pH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A正确;B.新制氯水是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的,溶解在水中的Cl2有一部分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则新制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这三种分子,B正确;C.光照过程中,氯水中的次氯酸不断发生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溶液的酸性增强,C正确;D.取少量氯水滴入几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表明溶液中含有Cl-,它不一定来自HClO分解,即便来自HClO分解,也不能证明氯水分解完全,D不正确;选D。
15.【答案】A【解析】A.71 g氯气为1 mol,每个Cl有17个电子,1 mol氯气含有电子数目为34 NA,A正
确;B.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C.0.1 mol Mg变为Mg2+时,失去
的电子数目为0.2 NA,C错误;D.0.5 mol L-1的AlCl3溶液,没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其中含有的Cl-的
数目,D错误;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55分。
16.【答案】(13分)(1)(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答案多种,只要前后对应,正确即可) Na(1分) 固(1分) 2Na+2H2O2NaOH+H2↑(2分) 置换反应(1分)[或Cl2(1分) 气(1分) Cl2+H2OHCl+HClO(2分) 氧化还原反应(1分);[或Fe(1分) 固(1分) 3Fe+4H2O(g)Fe3O4+4H2(2分) 置换反应(1分)] (2)①红褐色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2分,答出1点给1分) ②溶液变浑浊(2分) ③红(2分) 不能以此为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实质上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发生,溶液中都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2分,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1)已学过的单质有多种,如钠、铝、铁、氯气等,如选钠,其化学式为Na;钠在常温常压下为银白色固体;钠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①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铁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说明发生了反应。②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③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失了,则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混合后也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
17.【答案】(14分,每空2分) (1)3.95(答 4.0 给分,答 4 不给分) (2)250 mL 容量瓶(只答容量瓶不给分) (3)AB(选1个正确给1分,但只要有错误,该小题0分) (4)BCAED(顺序错误不给分) (5)BC(选1个正确给1分,但只要有错误,该小题0分) (6)5∶1 (7)0.25
【解析】(1)m(KMnO4)=nM=cVM=0.25 L×0.10 mol·L 1×158 g·mol 1=3.95 g。(2)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3)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溶液,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选AB。(4)配制固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计算需要固体质量,用天平称量,加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如果有吸放热情况需要跟室温一致再用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而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再用胶头滴管定容,最后摇匀,顺序是BCAED。(5)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水加入的少了,导致溶液浓度偏高,A错误;B.定容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后,立即吸出多余的水,这样会把溶质吸出去,导致溶液浓度偏低,B正确;C.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部分溶质会残留在烧杯中,溶质减少,导致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选BC。(6)根据化学方程式,还原剂是FeSO4,氧化剂是KMnO4,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7)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5 mol·L 1, 即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 1。
18.【答案】(11分)(1)烧瓶或圆底烧瓶(1分) 盐酸(1分) CaCO3+2H+Ca2++CO2↑+H2O(2分) (2)酒精灯(1分)石棉网(1分) NaOH(1分) 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分) 气体呈黄绿色而花的颜色变浅或白色(2分,答出1点给1分,但答出其他现象,该小问0分)
【解析】(1)反应前在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放入几块大理石,塞好胶塞,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在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2)若将以上整套装置改造用于制取和收集氯气,则需要给装置A添加酒精灯和石棉网,在装置C后接导管并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此法是利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在连接装置前将一朵红色的鲜花放入装置C瓶中,待氯气收集完成后,发现装置C瓶内气体呈黄绿色而花的颜色变浅或变成白色。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其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红色的鲜花颜色变浅至白色。
19.【答案】(17分)(1)Fe3O4(1分) 硫氰化钾(1分,有错字0分)(2)①+6(1分) ②c(2分) ③Na2FeO4和O2 (2分,少写一个扣1分) 5(2分) (3)①2Fe3++Cu2Fe2++Cu2+(2分) 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2分) FeCl2+2NaOHFe(OH)2↓+2NaCl(2分) 4Fe(OH)2+O2+2H2O4Fe(OH)3(2分)
【解析】(1)磁性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3O4。KSCN的化学名称是硫氰化钾。(2)①K2FeO4中K是+1价,O是-2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②高铁酸钾用于水消毒是利用其强氧化性,而净水作用是利用氢氧化铁胶体的吸附性,二者原理不相同,c错误。③根据化学方程式FeSO4是还原剂,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所以氧化产物是Na2FeO4和O2。根据方程式,Fe由+2价到+6价,生成2 mol Na2FeO4,失去电子8 mol 电子,同时O由-1价到0价,生成1 mol O2,失去2 mol电子,则每生成 1 mol Na2FeO4转移5 mol电子。(3)①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制印刷电路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②根据流程图,废液是FeCl2和CuCl2的混合物,加入过量金属A是Fe,铁与氯化铜反应置换出Cu,滤液B是FeCl2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再放置几分钟,可以观察到试管内的现象是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是Fe(OH)2,Fe(OH)2极易被氧化,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两个: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入比日该总分01这对部,西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0m10)
用途
做调味品做发酵粉做红色颜料做消毒剂
6.如图所示A处通入湖湿的C,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打开
学校
高严化学(B)
活塞B时D处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C中的试剂足量可能是
位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1第一章第三章
农城疆小十是海本
班级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016C355NK39M血5()(女)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NaOH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溶液
姓名
符合题目要求。
①饱和氯化钠溶液②澄清石灰水
③NaOH溶液
④浓硫酸
1.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往往会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取一块大
A.①
B.①②3C.②3
D.②30
学号
理石就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研究,以下问题不属于化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是
.氢化钠Na田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1价。Na日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
A,大理石产手何地
B.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应原理为:NaH+H,O一NaOH+H↑。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大理石能发生什么反应
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是什么样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得草海网圈
C.NaH属于盐类
D.H,0中的氢元素被还原
从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定没有物理变化发生
对的常路明计计
保商冷控秋沃N资德
8。为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B.物质种类发生的改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A.将铁、铜、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分别放入氧化亚铁和硝酸银溶液中
℃.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现象产生时,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界冷是剂运
太系流器4动光开
C。将铜、银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将铁放入稀盐酸中,将铜戒入硝酸银溶液中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
9.下列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①A1②NaHCO,③A1(O,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设法不正确的是品常
④AlO
A,氯化钙、生石灰、硫酸亚铁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全部
B.外出随手关闭电源,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10.下列有关疏酸根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当光线透过树卧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这是气溶胶性质
A.硫酸根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B.硫酸根中硫的化合价为+6
D.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变黄,最终变为褐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C.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
D.硫酸根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1.下列离子组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不能用手直接洛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
离子组
加入试剂
离子方程式
B.在空气中加热钠的实验注意不要近距离俯视坩埚
A
Na、soi
Ba(OH)z溶液
Na*+S0+Ba2+20BaS04+2NaOH
C.做完在空气中加热钠的实验用嘴吹灭酒精灯
D.做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要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BHr、CI
足量石灰乳
0H+H*一H:0
5.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K、HCO
稀硫酸溶液
HC0:+h=C0↑+H:0
选项
A
D
D
OH、K
少昼铝粉
生活中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铁红
漂白粉
AH+30H-AK(OID)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NaC
Na:CO
Fe2O
Ca(CIO)
12.在给定条件下,
下列物质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高一化学B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