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一分钟能做什么?
导入
一分钟,我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我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我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
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铁凝
今别离
哦,
香雪
第一课时
高考链接
1.从手法看:心理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也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 T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T9、2020年全国I卷T8、2018年全国Ⅱ卷T5考了人物心理。
2.从风格看:本文属于散文体小说。散文体小说作为创新性的小说样式,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20年江苏卷刘庆邦的《少男》和 2019年浙江卷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都是这类小说。
3、从作者看:除了小说,铁凝的其他一些文章也被选为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如2020年浙江卷选过她的《阅读的重量》,2019年全国I卷选过她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作者介绍
铁凝
本文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写作背景
“
”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根据小说结构划分文章脉络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五部分: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喜迎火车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局
香雪深夜归
向往文明
渴望脱贫
自尊自爱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
”
请根据小说情节的不同场景将《哦,香雪》拆分为三个与“铅笔盒”相关的故事。
预习检测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
”
第一个场景63:在学校,香雪与同桌日常聊天,她渴望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 (突出香雪的心理活动);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
”
第二个场景71:在火车上,香雪用鸡蛋换女大学生的自动铅笔盒,错过了下车时间(突出细节描写);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
”
第三个场景75:在西山口车站,香雪在月光下认真打量自己换来的铅笔盒,并紧握着它朝台儿沟的方向坚定地走去(突出环境描写)。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
”
渴望铅笔盒
交换铅笔盒
手握铅笔盒
“铅笔盒”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思考
“铅笔盒”是文化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而言,铅笔盒就像暗夜里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路上的奋然前行,而香雪对于文明的追求,恰恰反映了她智慧的觉醒。
思考
小说《百合花》中,虽然“百合花”是小说主要的意象,但是我们发现,小说中还有类似“野菊花”“中秋月”“干硬的馒头”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在《哦,香雪》中,除了“铅笔盒”之外,该小说是否也还有其他意象呢 请大家仔细寻找、思考,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火 车、大 山
火车开进深山之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文本解析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第1段)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度诚” (第5段)。
火车开进深山之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本解析
当火车开进大山后,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第5段)
文本解析
火车开进深山前:宁静、封闭保守、贫穷落后、质朴纯洁。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开进深山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火车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以往的宁静被搅乱;商品经济、现代文明走进了深山。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字,一般情况下都作叹词,常见的读音有两种:
一是读“ò”
哦
①表示领会、醒悟;
②表示惊喜、赞叹;
③表示提醒;
④表示承诺、应答;
一是读“ó”
①表示将信将疑;
②表示疑问、惊奇。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
表层义
结合小说的情节来看,“哦,香雪!”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在香雪毅然踏进火车又夜半独自走了30里回到台儿沟时)见到香雪时所发出的惊喜之声。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
深层义
①香雪,为了那只铅笔盒,踏上火车毅然走了30里夜路,这种勇气说明香雪已打开心结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为香雪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发出由衷的赞叹。
②“哦”字所表达的是一种惊喜与欢呼。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独自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新生活的勇气与胆量,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哦”都读去声“ò”,表示赞叹之情、敬佩之意。
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香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大家这样惊奇、赞叹,你能否结合文本概括出香雪的形象特点,她和同是台儿沟姐妹的凤娇,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她和同时台儿沟姐妹的凤娇,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香雪”形象特征
①至纯至美: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 (36“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48她有一双“结如水晶的眼睛”,还有48“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48“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②真诚纯洁、清纯朴实、淳朴善良(48没有一个乘客愿意欺骗香雪因为不忍心伤害一个眼睛里面像一汪秋水一样纯粹的女孩,48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33、38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71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学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
肖像描写
正:神态描写:侧:对比衬托
“香雪”形象特征
③坚毅执着: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知识,为了自己想要交换的铅笔盒,(68她在那一分钟的停车间隙里,毅然登上了火车。为此,77她甘愿被爹娘责怪,一个人摸黑走回台儿沟,这对平时少言寡语、文静腼腆的香雪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④渴望知识、自尊上进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追求是香雪内心的驱动力 (58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 72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用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香雪多么渴望台儿沟能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76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 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门窗....)
借助环境烘托
心理描写
“香雪”形象特征
外表是美丽清纯
内心是纯真美好
渴求进取
淳朴自尊
坚毅执着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品味小说的语言
“
”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语言描写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品味小说的语言
“
”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战粟”拟人又双关,一方面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老文明唤醒,共同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语言描写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品味小说的语言
“
”
“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儿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黑暗中,凤娇与香雪本是边走边拉着手的。当听到有人以香雪的“白”贬“北京话”的“白”时,凤娇松开了香雪的手。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小动作,凤娇不知不觉间把“北京话”当作了自己人。当伙伴们贬低“北京话”时,她有点儿生气。她坚信伙伴们是在瞎说,但她又没有理由公开地为“北京话”辩护。伙伴们是拿香雪与“北京话”比较,既然香雪被用作贬低“北京话”的武器,凤娇就不能再拉着香雪的手了。于是,凤娇“松开了香雪的手”。
细节描写
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小结
“
”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她们的纯美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