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6.7《醉花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鲁教版6.7《醉花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8 08:1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李清照

《醉花阴》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走近李清照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旷世才女? ? 词坛--旷世才女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情(离愁)
?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 词风:凄凉、低沉李清照

《醉花阴》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情诵读 听朗读,初步感知
1. 朗读,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怎样?
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2、结合课文注释,梳通文意。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情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愁?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感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思夫
寂寞
无聊
之感 情景关系理论运用情景关系理论解读诗歌鉴赏现状 因为我们对古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缺少最基本的了解,所以:
第一,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读;
第二,也不知道怎样才算读懂了。诗歌理论介绍:古人认为:“诗言志。”
志,是指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所有的诗词都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没有纯写景的诗词。好诗文的标准:思想感情怎样表达才是好文章?
古人说“诗贵隐”。
隐,委婉含蓄的意思。
也就是说,思想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委婉委含蓄地表达的原因:为什么思想感情非得委婉委含蓄地表达呢?
“空本难图,神无可绘!”
意思是,像思想感情这类抽象的东西画也画不出来,写也写不出来,那只好写与它有关的东西来间接地、委婉地展示它们。 委婉含蓄 的方法“山之高大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生机写不出,以草树写之。”用烟笼雾锁、云蒸霞蔚来体现山的高大,用草木发芽,万卉争荣来体现春的生机。
于是“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把烟霞、草树描绘得越清晰、越逼真,山的高大与春的生机就会体现得越充分。窍门指津既然诗中的风景或场景是为了传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所以,诗人一定会在风景或场景中设计一些情景结合的点。这些点要么象征或暗示了人的身份、地位、处境或居住环境,要么暗示了人的样貌、神态、表情、动作和心理。
我们将通过寻找情景结合点来解读这两首词。首先要注意季节:重阳节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外出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其次要注意: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
细节:愁永昼,销金兽,把酒
意象:人比黄花瘦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
————难以排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情感的?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厨 西风 黄花 酒
概括意境特点:
凄凉萧索品读诗歌品味意象品读诗歌品味意象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
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凉”“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品味语言鉴赏探讨有人说:“《醉花阴》是一个人的”,“一个人”,是谁?
李清照
根据我们刚才了解的作品情况,我们知道————那是一个独守空房的女人,一个人的相思,一个人的闲愁,一个人的爱情。可见,“一个人”是本课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对《醉花阴》最初的感悟。《醉花阴》里的李清照是怎样一个人?(把握词的主要内容,紧扣一个“愁”字分析)(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愁”)
愁永昼
半夜凉初透
把酒黄昏后
人比黄花瘦
——真是个说不得的“愁”啊!
可见,李清照是一个满怀思念愁绪的人。这里的“瘦”真是一个人形体的消瘦吗?
不是,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应该是个丰腴的少妇,像盛开的菊花一样鲜艳。
可见,这里的“瘦”是心理之瘦,是情感之瘦。瘦——是全词的词眼
人比黄花瘦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品读诗歌品味语言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词眼三瘦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现在,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词的情感价值。“愁”是全词的感情基调。那么,李清照有怎样的”愁“?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看:1.李清照的“愁”没有说明白,那“愁”是什么呢?一个人的孤独
思念
思念她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
哦,“愁”的原来是爱情!
能直接说李清照思念丈夫吗?那就俗啦。如何才雅?这需要文学的手法,需要修辞(比喻,烘托)。因为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是直露不得的,所以李清照在本词中很含蓄的表达。1、比喻。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的《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等等。但比较起来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的十分紧密,极贴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含而不露。2、烘托。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阕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咏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可见这是一首“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在那样一个时代堪称“勇敢”。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历史故事了解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名句鉴赏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呼应 总结: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 “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