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23: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材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全诗立足儿童视角,跟随儿童的步伐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溪、小路的对话将雷锋故事娓娓道来,故事中蕴藏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第一、三小节提问,第二、四小节回答,且句式相同,句末押韵,第五小节直接回答诗题,点明主题。全诗语言极具现代诗的特点一优美而富有韵律,且内容简洁明了又暗藏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去想象画面中的故事一雷锋“冒细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讲故事,并学讲身边的雷锋故事,能把故事说清楚,说完整。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讲故事,并学讲身边的雷锋故事,能把故事说清楚,说完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过程: 一、看图听故事,初识雷锋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解放军叔叔。 聚焦外貌:穿着军装,戴着军帽,背着书包,脸上带着笑容,正阔步向前走。 他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让我们亲切地叫一叫他。 出示词卡:雷锋叔叔。 指导学生读好“叔叔”的轻声。 学习生字“锋”。出示刀剑图,说说“锋”在哪儿。理解“锋”的本义刀剑等兵器锐利的部分、尖端。刀剑一般都是金属做的,所以“锋”是“钅”旁。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锋”渐渐有了位于最前面的、带头的意思,比如“先锋”“前锋”“冲锋”。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关注横画的长短和间距。 3.听老师讲故事。 雷锋叔叔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老师讲雷锋出差途中的小故事,或者播放雷锋故事视频。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雷锋小故事。 补4.读一读雷锋简介,说说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了解。投影出示:雷锋叔叔的一生十分短暂,因公务去世时才22岁。他牺牲以后,好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二、初读课文,学短语认字词 过渡:虽然雷锋叔叔离开我们许多年了,但是中国人民的心里从来没有忘记雷锋叔叔,一直在寻找雷锋叔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1.自读课文 第一遍: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第二遍: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想 想:我们到哪儿去寻找雷锋叔叔 2.学习短语 (1)我们到哪儿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出示:“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理解“弯”的意思:曲折不直组词:弯月、弯路、弯腰。学写“弯”字。指导读好词组。 (2)在长长的小溪边、弯弯的小路上,雷锋叔叔分别帮助了谁 出示:“迷路的孩子、年迈的大娘”,指导读好词。 出示大娘图,猜一猜“年迈”的意思。(年纪大) 师:对,这里的“迈”就表示“老”的意思,所以“近”还可以组词“老迈”。看看图,我们就猜出了“年迈”的意思。 (3)出示词语和短语,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加上形容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交流中体会形容词的表达效果。 小溪 长长的小溪 小路 弯弯的小路 孩子 迷路的孩子 大娘 年迈的大娘 3.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指名三四名学生朗读课文,关注第二、四小节中“曾、蒙、泞荆、莹”五个后鼻韵的朗读,朗读中的个性错误及时纠正,共性问题集体指导,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标出诗句的停顿,指名读出诗歌的节奏。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律。 提示:给“足迹”找近义词“脚印”,对比朗读,说说哪个词在小诗中读起来更好听,了解“足迹”读起来更押韵。 个性化修改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二小节,想画面讲故事
过渡:让我们一起先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1.指名读课文第 小节,其余学生思考这两小节写雷锋叔叔做了什么好事。
2.用一两句话把故事讲清楚,讲连贯
讲故事,要求把人物、事件说清楚,讲完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两句话即可,如:雷锋叔叔冒着细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相机指导学写生字“冒”。出示小篆:。“冒”在古时就是帽子的意思,上部像帽子的形状,两短横不搭边,下部的“目”表示眼睛。文中的“冒着”是指不怕被雨淋湿。
3.抓形容词,想象画面,用两三句话把故事讲完整。 冒细雨送小孩时,雷锋叔叔遇到了什么困难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
(2)组织学生讨论:把诗歌中的“长长的、蒙蒙的、泥泞的”去掉可不可以
要点1:“长的”是形容小溪的,表示送孩子回家的路很远,要走很
长时间。
要点2:“蒙蒙的”可以看出天气不好,雨又细又密,会把雷锋叔叔的头发、衣服淋湿,小路也会更加泥泞。容
要点3:相机出示泥泞的道路图,读好“泞”的后鼻音,猜一猜,“泥泞”是什么意思 (道路烂泥淤积,很难走) “:点
教师小结:课文加上“长的、蒙蒙的、泥泞的”三个形容事物特点的词语,突出了雷锋送孩子时遇到的困难。海,腺
(3)读了句子“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加上这些形容词来讲一讲雷锋叔叔送小孩的故事。 提示:抓住课文中的这些词,把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气讲清楚,画面
就出来了。 例: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的细雨,紧紧地抱着孩子。小路泥泞,雷锋叔叔小心地走着,生怕滑倒摔着孩子。
(4)组织学生评价:故事完整一颗运用了合适的容词一颗星,声音响亮、态度大方一颗星。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想画面讲故事
过渡:让我们顺着弯弯的小路,再次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小节,用一两句话把故事讲清楚,讲
连贯。
(1)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说给同桌听一听,这两小节写雷锋叔叔做了什么好事。
(2)展示交流,把故事讲清楚,讲连贯。
同桌合作读课文,指名评价。指名采用不同合作方式朗读的同桌
进行展示。
同桌一人用一两句话讲雷锋故事,另一人评价有没有讲清楚,讲连贯。
2.抓形容词,想象画面讲故事
(1)第三、四小节中也有形容词,用笔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形容词,说说原因。
要点1:“弯弯的路上的”说明小路不直,而且路上长满了荆棘,有可能会划破脚,划破衣服。出示路上“荆棘”图,观察图片,认识荆棘是种带刺的植物,认读并记忆“荆棘”。
要点2:看图猜“晶莹”的意思一光亮而透明。识记“莹”字,本来指光洁像玉的石头,所以里面有个“玉”字。诗歌里“晶莹的露珠”,指雷锋叔叔洒下的晶莹的汗珠,说明背大娘时雷锋叔叔出了很多力气。 读了句子“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加上形容词讲讲雷锋背大娘的故事。
例: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长满了带刺的荆棘,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他小心地往前走,生怕路上的荆棘刺伤大娘。 组织学生运用三星级标准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抓住形容词想象画面,讲述了雷锋叔叔冒细雨送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故事,课后可以选择一个故事写一写。
三、巩固字词,学写生字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冒、背”,找找共同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下部的“目”和“月”的横画靠左不靠右。学生书写,评价反馈。
(2)出示“弯、留”,寻找异同。共同点:上下结构,注意上下对正不同点:“弯”上宽下窄,两点对称;“留”上部紧凑,点、撇穿插,“田”字内收,均匀分割。
(3)学生书写,评价反馈。
个性化修改
课时 第三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教学过程: 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词语:沿着 抱着 冒着 顺着 背着 踏着 乘着 指名读,可以加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齐读
2.出示两组短语
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迷路的孩子弯弯的小路路上的荆棘年迈的大娘。
读一读,选择一组短语简单说说诗歌内容。 学习课文第五小节,寻找身边的雷锋 指名读第五小节,指名评价。
2.识记字词。 学习第五小节中的生字“需”“献”,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拓展积累:献出爱心、献出生命、献上鲜花等。 猜测词义。猜猜这小节中“寻觅”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
法猜测词义的。
提示:在文中给“寻觅”找近义词“寻找”。 升华情感
(1)再次引读第五小节:乘着温暖的春风……
(2)春风拂面,温暖人心。读了这首小诗,你觉得什么也像春风这般温暖
提示:品悟雷锋叔叔献爱心的行为就像春风一般温暖。
4.出示一组图片,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身边雷锋的故事。可以说图上的故事,也可以说自己生活中发现的故事。要求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最好能用上适当的形容词。
小结: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就出现在哪里的人,都是我们身边的
雷锋。
5.出示课文第二、四小节,请学生做小诗人。
(1)你们讲的这些雷锋故事,也可以写成小诗,拿起笔写一写吧。
( ):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 ) ( )
瞧,那( ) 就是他( )
(2)交流点评。
三、合作朗读,体会诗歌问答特点
1.同桌合作读,说说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合作朗读。
提示:这首小诗,有问有答,所以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合作朗读。 分男女生朗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生词卡片。
2.指导写字。
(1)出示“洒、温”
指导要点: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体现了汉字的谦让之美,三点水整体呈弧形,“洒”字右边的“西”边竖内收,“温”字右边的“日”和“皿”,横画、竖画间距匀,“日”头扁,“皿”字宽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指导、反馈 (2)出示“暖、昨”。
指导要点: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也体现了汉字的谦让之美,写“暖”字,日字旁,要变窄,“爱”和“爱”要区分。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指导、反馈。 板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故事完整 ★形容词恰当
★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个性化修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