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3 22: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重温革命歌曲
感悟人民心声
八下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土地政策得民心

学习目标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说明农村的阶级关系是怎样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
问题:
土地占有不均衡,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20-30%
占有土地比例
70-80%
地主
农民
90%
10%
农村人口比例
90%
10%
——据1947年《中国共产党专业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绘制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解放区的土地政策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时间 文件
内容
总路线
成果
作用
1947年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历时一年多完成,各解放区农民分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探究: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苏维埃,工农兵,共产党领导闹革命,穷人都求当红军!打倒国民党,消灭白匪军!打土豪,分田地,没得房的有房住,没得田的有田耕,劳苦大众从此享太平。流行于贵定、龙里的民歌《穷人都来当红军》
作用: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年)
全民族抗战时期
(1937——1945年)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1936年毛泽东
中共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为什么不同?其出发点是什么?
革命形势、国情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
为了人民的利益



战略决战见民心

战略防御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1946.6——1947.6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武汉
南京
二、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材料一: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二:“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国共兵力变化示意图
1946.6
1947.6

195万

430万

373万

127万
与国民党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示意图(1947年7月~1948年8月)
全国性战略
反攻
中 原
三军突进
刘邓挺进大别山
陈谢兵团
豫陕鄂
陈粟兵团
豫皖苏
外线作战
解放石家庄
聂 华北
发动攻势
使敌孤立
林/罗
东北
三军两翼
品字阵势
内线作战
山东
胶东战役
收复延安
彭/贺
西北
锦州
沈阳
长春
先攻打哪座城市?
若你们能够迅速攻克义县、锦州两点,则主动权便可握在你们手中。
——毛泽东电文
东北陆路通往关内唯一
通道——辽西走廊
黄 海
辽西走廊地形图




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总攻锦州开始,经过31小时的战斗攻克了锦州。
三、战略反攻——辽沈战役
时间:
地点:
兵力:
战况:
战术:
战果:
1948.11—1949.1历时65天
淮河——海州(连云港)
共60万 国80万
歼灭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地区
歼灭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
歼灭杜聿明兵团于陈官庄地区
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共歼敌55.5万余人,长江以北地区基本得到解放。
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
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作用:
歼敌数量最多
徐州
长江中下游
三、战略反攻——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华北(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三、战略反攻——平津战役
红旗在战场上飘扬
三大战役使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7.6
1949.1秋
国共兵力对比图

280万

365万


358万
204万
中共采取了什么方针策略
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
百万雄狮过大江:渡江战役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地点
目的
内容
①党的工作中心调整:由乡村转向城市,恢复发展生产
②重新明确奋斗目标: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①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②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三、七届二中全会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