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06:20:56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答案】B【解析】
A.“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错误。文中说“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的”,是说中国的地理条件比其他地区丰富。
C.“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而又多干旱之患的状况”错误,根据原文“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对‘统一’和‘大同’的追求由此发端”可知,原因应是“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
D.“是因为其陆续接受汉朝文化成熟的技术”错误,根据原文“例如,日本列岛的史前文化在自身基础上发展缓慢,进入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国周代的稻作与粟作农业技术和青铜器经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列岛西部。进入公元一世纪后,日本列岛西部九州地区的一些小国向东汉王朝朝贡,与汉王朝建立了直接联系”可知,促进日本史前文明发展的是中国周代的稻作与粟作农业技术和青铜器。故选B。
2.(3分)【答案】D【解析】D“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对考古起着决定性作用”推断错误。根据原文“加之中国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历史文化精彩纷呈,地下遗迹遗物极为丰富,我们采用这些技术手段研究出的成果,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它们所得到的信息量。这是我们作为文明古国拥有考古沃土的得天独厚之处”可知,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故选D。
3(3分)【答案】A【解析】材料的核心观点,一是认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并取得目前的成就,缘于其研究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其次是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坚定未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A.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符合材料一观点。
B.强调“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的中国特色,与文意无关。
C.强调探源“历史脉络”“特点”“形成原因”等内容,与文意无明显关联。
D.“理解不同文明”“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契合材料二观点。故选A。
4. ①材料一的古埃及文明,首先论证“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进而为论证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奠定基础;②材料二的古埃及文明,是为了论证世界上的原始文明都与域外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每点2分,共4分)
5. ①每一种文明,都与自己土地的地理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呈现自身的独特价值;②探源文明的过往,其成果昭示本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③每一种文明都存在价值,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每点2分,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6.(3分)【答案】A 【解析】A项“也象征着抗日民众人多力量大” 错,属过度解读。
7.(3分)【答案】C 【解析】C 项“是说我们取得胜利,鬼子不再像从前那样猖狂”错,“取得胜利”不准确,从当时的情况看,应是取得局部胜利;从“街上的鬼子全开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可知鬼子依旧残忍,依旧猖狂。故选A。
8.(1)补充人物转变的原因。老头儿赖以生存之物被鬼子吃掉了,促使他走上抗日之路,并且“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2)刻画人物性格。小说以“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来写老头儿人性之美。(3)为下文做铺垫。写老头儿和鱼鹰的情感为下文写他总是说起那两只鱼鹰做铺垫。(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1)淡化战争,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战争,几乎看不到战火硝烟、断壁残垣、血肉横飞,战争也被诗化;(2)强化自然之美,着力描绘白洋淀独特的芦苇,自然风光充满无限诗意;(3)凸显人情美人性美,老头儿质朴热情;美丽女孩为保家卫国投入到各种斗争中,智慧勇敢。(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DF
11(3分)【答案】A 【解析】A.错误。“寻”均为“不久”之意。句意:不久出家为僧。/没有找到,不久便病死了。B.正确。两个“立”,都讲作“站立”。句意:一行站在院门和屏风之间。/提着刀站立起来。C.正确。拜访。/到,前往。句意:一行又曾经拜访道士尹崇。/拿着地图去到寺庙的后面。D.正确。快。/痛心。句意:左右僧人赶紧跑过去看。/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12.(3分)【答案】 D【解析】D.“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错,原文为“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教授一行算法的不是普寂禅师,是天台国清寺一僧人;“废寝忘食”错,属于无中生有。
13.(1)普寂曾经在寺中设下斋饭,大会各方僧侣,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尝”,曾经;“于寺”,“师尝设食于寺”,状语后置,应是“师尝于寺设食”;“皆”,都。 每点1分,大意1分)
(2)卢鸿吃惊了很久,对普寂说:“这个人不是大师您能够教导的,应当听任他四处游学。” (“久之”,很久;“从”,听任;“非……也”,判断句。每点1分,大意1分)
14.①不慕荣利,不畏权贵。②记忆力惊人,善于钻研。③聪慧好学,领悟力强。④懂礼貌,尊重老师。(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
材料二:玄宗召见一行,问道:“大师有什么本领?”一行回答说:“只是擅长记忆。”玄宗就诏令掖庭官员,取来宫人名册给他看。一行看完一遍,合上名册开始背诵,记忆谙熟,就像平素经常读的书一样。几页之后,玄宗不由得走下御榻向他施礼,称作圣人。
在此之前,一行拜嵩山普寂和尚为师。普寂曾经在寺中设下斋饭,大会各方僧侣,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当时有个名叫卢鸿的人,道行高深,学识繁富,隐居在嵩山。普寂就请卢鸿写篇文章称扬这次盛会。到那天,卢鸿带着文章到了寺里,普寂接过文章,放在桌案上。卢鸿对普寂说:“我的文章长达几千字,生字又多,言辞怪异,最好在这些和尚当中选位聪明有灵气的,我亲自教他读。”普寂就让人叫来一行。一行到了之后,微笑着展读文稿,只看了一遍,就又放在桌上。卢鸿很看不惯一行的粗率,心有责怪之意。一会儿,群僧齐聚禅堂,一行挽起袖子走了进来,高声朗读,语音雅健,整篇文章只字不漏。卢鸿非常吃惊,很久才回过神,对普寂说:“这个人不是大师您能够教导的,应当听任他四处游学。”
一行曾经到了天台山国清寺,看见寺中别院苍松成林,门前溪水潺潺。一行站在院门和屏风之间,听见院子里有人正在排列算筹,发出簌簌的声响。过一会儿,这人对他的徒弟说:“今天会有弟子前来学习我的算法,应该已经到了门口,难道没有人通报吗?”一行应声进入庭院,稽首请教算法,最后全都学到了。
一行又曾经拜访道士尹崇,借阅扬雄的《太玄经》。几天后,又去见尹崇,把书还给他。尹崇说:“这本书意旨深奥,我琢磨了几年时间,还不能通晓。您试着再研读探求一番,为什么急着归还呢?”一行说:“我已经穷究这本书的意旨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诀》一卷给尹崇看。尹崇极为叹服。
有一天,普寂焚香正坐。不一会儿,忽然听见敲门声,一连声地说:“天师一行和尚到了。”一行走进来,拜见普寂,行礼,礼毕,贴在普寂耳边悄声说话,表情极为恭敬。普寂只是说:“是,是,都行。”一行说完,走下台阶进入南屋,自己关上门窗。普寂就缓慢地对弟子们说:“派人去敲钟,一行和尚灭度了。”左右僧人赶紧跑过去看,一行果然像普寂所说的,已经灭度了。后来裴宽身着丧服埋葬他,亲自步行出城,送别一行大师。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答案】D【解析】D. “欢快对啼的鹧鸪”错,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等。其声音凄清,常引发惆怅。
16.(6分)【答案】①落花能够理解词人的心情,是由于词人移情于物,认为自己与落花的命运相似。②“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无人知晓词人的心情,表现了词人的孤独。③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词人的心情,也无可劝慰,表明词人的心绪难以排遣。(每点3分)
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6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
【答案】18.①星罗棋布(数不胜数)②心灵手巧(心灵手敏,精明强干)③鬼斧神工(每处1分)
重庆铜梁龙舞凭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压轴戏。(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满分,共4分)
①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②广文义:由乡村至芳草古亭,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每点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3小题,9分)
21.C【解析】(3分)
文中“熊孩子”中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A.引号作用为直接引用。
B.引号作用为标明句子中的象声词。
C.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D.引号作用为讽刺,反语。
22.(1)也有人主张多多包容(宽容/理解/体谅/谅解)
(2)而是对纵容孩子的父母生气
(3)可以做到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闻不问)(每点2分,共6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提示】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题目呈现了人生道路的两种选择,选择“符合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自己”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符合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自己”强调我们应该在社会期望值的引导下,遵循社会角色赋予的责任和贡献期待,将社会期待转化为行动能力,顺应社会期待而成长,社会期待对于人的价值塑造、社会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社会期待有时也必然孕育了与自我观念的矛盾。如果社会整体价值并不高尚,一味固守于期待,会对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另一方面体现在,过分专注于社会期待,会让人丧失自己内心的定力。而一旦迎合外界的期待成了习惯,一味屈内心之志,反而会活得茫然而无方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拥有独立的思想、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了解自己的客观情况,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想要的人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涌出。正如材料中日本学者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所言,“对自己保持诚实,过那种自己满意、认可的人生”。写作时可以选择赞成的一种人生选择展开论述,也可以综合两者,展开思辨思考,比如:顺应社会期待同时努力地发展自我,活出自我生命的精彩。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社会和个体相互成就和促进。社会期待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们个体,同时我们也应当怀有自己生命的热度。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人的本质终究是社会性,我们在服务他人中成全了自我。二、清醒于世,依自己又可以重新定义自我的角色。我们万不可止于外界的角色期待,从社会期待上升到自我期待,依自我内心的动力活出生命的期待。三、被社会期待,又改变着社会期待。当社会角色影响与自我动力相结合,可享个人与社会共进步。
立意:
1.将社会期待和自我定位相统一。
2.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修正调整社会期待。
3.不能被社会期待修剪成为夭梅、病梅。
4.社会期待和个体精彩相互成就和促进。
例文:
忠于自我,从心所欲
在人生的千川万水中,我们都是在旅程里跋涉前行的探索者,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往往受限于看似“正确”、仿若“范本”的人生模式,如同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在规定、督促、引导着我们该如何行走、如何选择。然而,人生是否成功,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忠于自我,从心所欲,选择自己满意的人生道路。
人生不是一场角逐争胜的竞赛,也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由自己选择、创造的,人们可以认可规则,按照社会的“通用型”期待去生活,也可以从心所欲,自由追梦,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安排。在合法合规、不违反社会公德道义的前提下,谁都无须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度量自己的人生,只需完全忠实于自我,跟随内心的呐喊,过上一种不委屈、不为难、不勉强的生活,即是成功。
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在于在追求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诚实面对自我,即意味着审视自己的长短优劣,判断自己的沉浮得失,沉淀自己的心态情绪,明确自己的希望理想,不被俗世舆论所误导,不被强权盛名所牵累,不为道德枷锁所绑缚,不为旁人指点而生愧。这种清醒通透、豁达洒脱,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姿态,一种不可多得的成功。遵从本源本心,则代表着跳出僵硬的认知框架,挣脱裹挟的价值浊流,离开多余的颜面功夫,撕下虚伪的矫饰言辞,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面对自己真正的心灵需求,开拓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享受属于自己的美满人生。这种勇敢真诚、热烈浪漫,本身就是一份特立独行的昂扬,一份圆融深邃的智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与日俱增,假如我们逼迫自己违背自我意愿,强制自己去过一种抗拒厌恶、无法接纳的生活,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难免疲惫,精神难免焦虑,整个人则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相反,如果忠于自我,从心所欲,那么我们大概率会感到快乐愉悦、积极乐观,生活将会充满热情与乐趣,我们也会有更充足的动力和能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有意义。
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请一定要对自己保持诚实,过那种自己满意、认可的人生。” 让我们忠于自我,从心所欲,不慕浮华,不鹜虚声,活出最真实、最坦荡的自我,拥有最合意、最自由的人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索的是文明的过往,
其成果却昭示了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进入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对此依然重任在肩。
(摘自高遍凡《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意义与中国考古学的未来之路》)
学校
高二语文
材料二安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出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中1.2.3单元第十课结束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文明既是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原生文
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明,在形成过程中,也与城外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大约5000年前,发源于西亚地区的小麦和家高黄牛、绵羊等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并继续向中原地区传播,丰富了中原地区农作物和家高的种类,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五谷农业体
姓名
系和家畜饲养体系。与此同时,来白西亚地区的冶金术经我国西北地区传入黄河中游地区后,
材料一:
与此前仰韶和龙山时代已经掌摄的高温烧制陶器的技术相结合,诞生了青铜容器铸造技术,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基础是考古学,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把这样的任务并取
得日前的成就,鲸于其研究扎报于中国广表的土地,揭示了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先民们与这片
夏商周王朝时期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学号
土地真实的互动。
放眼世界其他原生文明,无论是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是印度河流城文明皆是如
此。至于世界各地非原生文明地区,更是由于接受了周围地区业已成熟的文明影响,从而加快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这片土地的地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
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二是生活环境周边有天然屏障为文明的存
了本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甚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日本列岛的史前文化在自身基础
续提供保障。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依托两河流域,在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
上发展缓慢,进入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国周代的稻作与粟作农业技术和青铜器经由朝鲜半岛传
至日本列岛西部。进入公元一世纪后,日本列岛西部九州地区的一些小国向东汉王朝朝贡,与
和波斯湾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三角洲,在沙漠、地中海和红海的包围下发展
汉王朝建立了直接联系。由此,中国汉文化传入日本,稻作技术、铜器和铁器的制作技术陆续
起来;古印度依托印度河流域,在客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洋的包围下发展起来。
被其接受,大大促进了日本古代历史的发展。
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
的。
改草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大力吸收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和理念,
特别是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令中国考古学焕发生机活力,极大提升了中国考古学分析研
中华文明诞生的舞台空间广阔,地形多元,以高原以及大海为天然屏障,内部拥有高原、
究古代遗存并从中提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加之中国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历史文化精彩纷里,
盆地、平原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
地下道迹遗物极为丰富,我们采用这些技术手段研究出的成采,远远超过歌美发达国家应用它
水系发达,又因为流城地形的多元而拥有丰富的支流水系,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
们所得到的信息量。这是我们作为文明古国拥有考古沃土的得天独厚之处。比如,关于良诸水
理空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正是在这若干大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无数个地理空间内,
坝的建筑年代,学术界曾有争论,通过对水坝建筑村料“草裹泥”中的草茎进行测年,确定了水
诞生了“灿若星斗”的早期中华文明:湟水、洮河流城孕有了马家客文化,渭河、泾河流域孕有
坝是在约5000年前修建的。
了仰韶文化,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等等。在这片广阔而又独立的空间里,多元的
文化沿着相通而汇聚的水系在冲突与交流之中不断融合,逐渐塑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变化都充分说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保持活力的法宝。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湖,否则生命就会停止。
气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不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分布格局,更是中华文明
这一优秀基因的源头所在。
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表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
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中华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空间广阔而多元,水系丰富而汇通,又因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
(摘自王巍《从中华文明探源看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候主导的太平洋西岸地区而多水早之患,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城、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才能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
A中华文明诞生的地理空间自成一体又融汇连通,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
太平”之境。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对“统一”和“大同”的追求由此发端。
B两河流域为古巴比伦农业稳定提供基础,高原与海湾的包围为其文明存续提供保障。
无论是良诸古城气势恢宏的水坝,还是秦始皇辐射天下的驰道,抑或是隋场帝沟通南北的
C中华文明对统一的追求,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又多干旱之患的状况,
大运河,都是中国人数千年不变的文明初心在这片土地上刻下的痕迹。当我们通过考古工作重
D日本列岛的史前文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其陆续接受汉朝文化成熟的技术。
新认识它们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感叹于祖先为文明发展所做的务力,更可以坚定我们完成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代考古学取得的成就启示人」,中华文明探源应关注人和周围环境的真实互动。
高二语文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