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高考复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温州期末)某用户使用手机“导航”软件,从A地驶向B地,规划路线后开始行驶,途中“导航”提示前方道路拥堵,建议改变路线,并实时提供新的导航路径,该事例主要体现信息的是( )
A.载体依附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
【答案】B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信息的时效性指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题干“实时提供新的导航路径”,能够说明主要体现信息的时效性。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有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等。
2.以下关于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信息加密成不可识别、不可理解的代码,这是信息解码的过程
B.智能手机过一段时间会启动屏幕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手机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是一成不变的,不会随时间、环境而改变
D.要使计算机能够处理信息,首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答案】D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解析】【解答】选项A:将信息加密成不可识别、不可理解的代码,这是信息编码的过程。A错误;选项B:智能手机过一段时间会启动屏幕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手机信息的安全性。B错误;选项C:信息具有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选项D: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数据,若要使计算机处理信息,首先要对该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为二进制的表示方式。D正确。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处理。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信息的编码是将信息加密成不可识别、不可理解的代码,解码是和编码对应的,它使用和编码相同的标准将编码内容还原为最初的对象内容。
3.(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首先使信息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空局限的标志是( )
A.语言的使用 B.文字的创造
C.电报电话的发明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答案】B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解析】【解答】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故答案选B。
【分析】此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的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4.(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据新闻报道,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将全面部署5G网络,其中“5G”指的是( )
A.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 B.手机存储容量为5GB
C.手机CPU 主频为5GHz D.手机上网带宽最大为5G
【答案】A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解析】【解答】5G指的是5th generation,即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5.(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信息都是来源于网络
B.微信朋友圈里的信息都是可信的
C.网上购物时,需要将自己收到的银行支付验证码告诉给卖家
D.不要随意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
【答案】D
【知识点】信息来源的选择与判断;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解析】【解答】选项A:信息除了来源于网络还可以来源于其他人、报刊、杂志等,本项错。选项B:信息具有真伪性,来自于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也有许多虚假信息,本项错。选项C:在网上购物时不能将你的用户名、密码告诉他人,银行验证码是自己支付的凭证不能告诉他人更不能告诉卖家,本项错。选项D:二维码往往是一些链接或支付凭证,广告上的二维码可能含有不良信息所以不能随意扫描,本项对。故本题答案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使用网络方面的知识。网络上的信息具有真伪性我们要学会识别网上的真假信息的安全使用网络,如保存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陌生人随意透漏个人信息,不访问不安全网站,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等。
6.(2018高一上·北仑期中)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也有信息技术,人类主要通过手势、声音和各种形体动作来沟通信息
B.近代信息技术包括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等
C.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技术
D.现代通信技术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采集和编码的一门技术科学
【答案】D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解析】【解答】 选项A,由于古代技术不发达,传递信息主要通过手势、声音和各种形体动作来沟通传递信息,说法是正确的;近代信息技术包括了摄影技术、电影、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等,选项B说法正确;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技术,C选项说法正确;通信技术研究如何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的技术,选项D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选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简单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把有用的消息进行处理的技术,而通信技术则是用来传递信息的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
7.(2019·浙江)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孟浩然的诗《春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诗家喻户晓,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B.“夜来风雨声”包含季节更替的自然信息
C.诗中鸟的啼叫声不是信息的载体
D.学生能背诵《春晓》,说明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答案】A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选项A: 孟浩然的诗《春晓》 家喻户晓说明该信息可以被多人共享,这是信息共享性的表现,本项对。选项B: “夜来风雨声” 只是说明昨夜下了一场雨,”花落知多少“才包含季节更替信息,本项错。选项C:声音是载体,鸟的啼号说明一是天明了,二是到了春天,故 诗中鸟的啼叫是信息的载体。选项D:信息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载体而独立存在, 学生能背诵《春晓》,说明信载体的多样性和信息的传递性。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特征。信息有五个基本特征和五个一般特征。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一般特征:共享性、真伪性、不完全性、价值相对性、可处理性。
8.(2019高二下·丽水期末)下列有关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采用十六进制代码表示
B.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C.从一般意义上说的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
D.同一信息内容只涉及同一种表达技术,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答案】B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关键技术
【解析】【解答】选项A: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而不是十六进制,本项错。选项B:信息有多种载体可以脱离它反映的事件被存储、保存和传播,如历史可以由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本项对。选项C:信息技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现代信息技术是在最近才出现的。本项错。选项D:同一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不同的表达技术,如同一个新闻可以使用电视也可以使用网络来表达,本项错。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的表达技术和表达方式。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信息接收者的实际需要.最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9.(2019高一上·莆田期末)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朝着( )
A.网络化方向发展 B.虚拟化方向发展
C.智能化方向发展 D.多元化方向发展
【答案】A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解析】【解答】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所以体现了信息技术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故答案选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它向着网络化,多元化,多媒体化,虚拟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学生对这些趋势应有所了解和领悟。
10.(2018·广西会考)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 )
①养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②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
③使用信息技术不必顾虑其负面影响
④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影响及合理使用
【解析】【解答】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扬长避短,尽可能避兔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养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答案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好多的方便和快捷,同时,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害处。只有我们能够正确的使用和利用,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信息有好也有坏,我们需要分辨信息的真伪;2,信息使用过程中,不能损害他人的隐私和利益,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秘密,不能违反互联网的有关规定和协议;3.不能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因为电磁辐射对身体有一点的伤害;4.电脑使用过长,会慢慢养成不喜欢与别人交往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影响。
二、判断题
11.(2019高一下·万州期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查看实时路况,这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查看实时路况 ,因为路状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是,体现的正是信息的时效性。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性。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信息的时效性指随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12.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
【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
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但并非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比如手机收到的诈骗短信、电子邮件中收到的垃圾邮件等。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性。信息主要具有普遍性、不完全性、时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此外,还有无限性、传递性、转化性、价值性。
13.(2019高二下·江津期中)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解析】【解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史。
14.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地筛选和判别,才能避免真假混杂。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解析】【解答】信息来源广泛,有的人故意提供假信息实施诈骗,有信息过时,也有大量真实信息,如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所以要在大量信息中鉴别,筛选,才能找到真实有用的信息。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价值的判断。人类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来源广泛有:事物本身,他人和媒体.鉴别与评价信息的方法: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③信息是否可用
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15.(2019高二下·江津期中)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配备了指纹识别系统来增加手机的安全性能,但在使用前,需要先设置自己的指纹信息才可以,添加指纹信息的过程属于信息采集。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获取的环节与方法
【解析】【解答】信息采集指利用信息采集工具提取指定对象目标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保存在文件或数据库中的过程。添加指纹信息的过程属于信息采集。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采集的概念。
1 / 1浙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高考复习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温州期末)某用户使用手机“导航”软件,从A地驶向B地,规划路线后开始行驶,途中“导航”提示前方道路拥堵,建议改变路线,并实时提供新的导航路径,该事例主要体现信息的是( )
A.载体依附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
2.以下关于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信息加密成不可识别、不可理解的代码,这是信息解码的过程
B.智能手机过一段时间会启动屏幕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手机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是一成不变的,不会随时间、环境而改变
D.要使计算机能够处理信息,首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3.(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首先使信息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空局限的标志是( )
A.语言的使用 B.文字的创造
C.电报电话的发明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4.(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据新闻报道,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将全面部署5G网络,其中“5G”指的是( )
A.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 B.手机存储容量为5GB
C.手机CPU 主频为5GHz D.手机上网带宽最大为5G
5.(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信息都是来源于网络
B.微信朋友圈里的信息都是可信的
C.网上购物时,需要将自己收到的银行支付验证码告诉给卖家
D.不要随意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
6.(2018高一上·北仑期中)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也有信息技术,人类主要通过手势、声音和各种形体动作来沟通信息
B.近代信息技术包括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等
C.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技术
D.现代通信技术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采集和编码的一门技术科学
7.(2019·浙江)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孟浩然的诗《春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诗家喻户晓,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B.“夜来风雨声”包含季节更替的自然信息
C.诗中鸟的啼叫声不是信息的载体
D.学生能背诵《春晓》,说明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
8.(2019高二下·丽水期末)下列有关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采用十六进制代码表示
B.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C.从一般意义上说的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
D.同一信息内容只涉及同一种表达技术,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9.(2019高一上·莆田期末)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朝着( )
A.网络化方向发展 B.虚拟化方向发展
C.智能化方向发展 D.多元化方向发展
10.(2018·广西会考)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 )
①养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②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
③使用信息技术不必顾虑其负面影响
④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11.(2019高一下·万州期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查看实时路况,这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12.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
13.(2019高二下·江津期中)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4.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地筛选和判别,才能避免真假混杂。
15.(2019高二下·江津期中)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配备了指纹识别系统来增加手机的安全性能,但在使用前,需要先设置自己的指纹信息才可以,添加指纹信息的过程属于信息采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信息的时效性指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题干“实时提供新的导航路径”,能够说明主要体现信息的时效性。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有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等。
2.【答案】D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解析】【解答】选项A:将信息加密成不可识别、不可理解的代码,这是信息编码的过程。A错误;选项B:智能手机过一段时间会启动屏幕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手机信息的安全性。B错误;选项C:信息具有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选项D: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数据,若要使计算机处理信息,首先要对该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为二进制的表示方式。D正确。故答案选D。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处理。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信息的编码是将信息加密成不可识别、不可理解的代码,解码是和编码对应的,它使用和编码相同的标准将编码内容还原为最初的对象内容。
3.【答案】B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解析】【解答】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故答案选B。
【分析】此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的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4.【答案】A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解析】【解答】5G指的是5th generation,即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5.【答案】D
【知识点】信息来源的选择与判断;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解析】【解答】选项A:信息除了来源于网络还可以来源于其他人、报刊、杂志等,本项错。选项B:信息具有真伪性,来自于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也有许多虚假信息,本项错。选项C:在网上购物时不能将你的用户名、密码告诉他人,银行验证码是自己支付的凭证不能告诉他人更不能告诉卖家,本项错。选项D:二维码往往是一些链接或支付凭证,广告上的二维码可能含有不良信息所以不能随意扫描,本项对。故本题答案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使用网络方面的知识。网络上的信息具有真伪性我们要学会识别网上的真假信息的安全使用网络,如保存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陌生人随意透漏个人信息,不访问不安全网站,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等。
6.【答案】D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解析】【解答】 选项A,由于古代技术不发达,传递信息主要通过手势、声音和各种形体动作来沟通传递信息,说法是正确的;近代信息技术包括了摄影技术、电影、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等,选项B说法正确;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技术,C选项说法正确;通信技术研究如何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的技术,选项D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选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简单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把有用的消息进行处理的技术,而通信技术则是用来传递信息的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
7.【答案】A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选项A: 孟浩然的诗《春晓》 家喻户晓说明该信息可以被多人共享,这是信息共享性的表现,本项对。选项B: “夜来风雨声” 只是说明昨夜下了一场雨,”花落知多少“才包含季节更替信息,本项错。选项C:声音是载体,鸟的啼号说明一是天明了,二是到了春天,故 诗中鸟的啼叫是信息的载体。选项D:信息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载体而独立存在, 学生能背诵《春晓》,说明信载体的多样性和信息的传递性。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特征。信息有五个基本特征和五个一般特征。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一般特征:共享性、真伪性、不完全性、价值相对性、可处理性。
8.【答案】B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关键技术
【解析】【解答】选项A: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而不是十六进制,本项错。选项B:信息有多种载体可以脱离它反映的事件被存储、保存和传播,如历史可以由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本项对。选项C:信息技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现代信息技术是在最近才出现的。本项错。选项D:同一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不同的表达技术,如同一个新闻可以使用电视也可以使用网络来表达,本项错。故答案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的表达技术和表达方式。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信息接收者的实际需要.最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9.【答案】A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解析】【解答】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所以体现了信息技术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故答案选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它向着网络化,多元化,多媒体化,虚拟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学生对这些趋势应有所了解和领悟。
10.【答案】B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影响及合理使用
【解析】【解答】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扬长避短,尽可能避兔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养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答案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好多的方便和快捷,同时,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害处。只有我们能够正确的使用和利用,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信息有好也有坏,我们需要分辨信息的真伪;2,信息使用过程中,不能损害他人的隐私和利益,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秘密,不能违反互联网的有关规定和协议;3.不能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因为电磁辐射对身体有一点的伤害;4.电脑使用过长,会慢慢养成不喜欢与别人交往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影响。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查看实时路况 ,因为路状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是,体现的正是信息的时效性。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性。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信息的时效性指随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
【解析】【解答】
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但并非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比如手机收到的诈骗短信、电子邮件中收到的垃圾邮件等。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特性。信息主要具有普遍性、不完全性、时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此外,还有无限性、传递性、转化性、价值性。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解析】【解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史。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解析】【解答】信息来源广泛,有的人故意提供假信息实施诈骗,有信息过时,也有大量真实信息,如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所以要在大量信息中鉴别,筛选,才能找到真实有用的信息。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价值的判断。人类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来源广泛有:事物本身,他人和媒体.鉴别与评价信息的方法: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③信息是否可用
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获取的环节与方法
【解析】【解答】信息采集指利用信息采集工具提取指定对象目标数据,并将提取的数据保存在文件或数据库中的过程。添加指纹信息的过程属于信息采集。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采集的概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