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专题08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壹
考点展示
贰
思维导图
叁
考点解析
伍
巩固训练
目录
壹
壹
壹
真题展演
壹
肆
陆
易错提示
考点展示
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思维导图
考点解析
考点0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让叶片原来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转运和消耗掉)。
用黑纸片把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目的:做对照实验。变量:光。
考点解析
考点0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洗去叶片上的酒精,用碘液染色。
考点解析
考点0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用清水洗去叶片上的碘液,进行观察,发现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成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
探究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考点解析
考点02: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公式:
考点解析
考点02: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光合作用实质:
光合作用意义:
(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为动物和人提供有机物。
(2)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解析
考点02: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增强而增强。植物在10~35℃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5℃最适宜。
考点解析
考点02: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4)其他方面: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真题展演
(2023·泰州)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再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脱色时可直接加热
B.①、②两处都能变蓝色
C.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
【分析】实验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形成了变量为光照的对照实验,如果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而间光部分变蓝,说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中,脱色时,应该用酒精溶解叶绿素,酒精易挥发易燃,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所以需要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真题展演
(2023·济南)曲线a表示某植物在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在M点时出现曲线b的原因可能是( )
A.适当提高了温度
B.适当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C.适当增加了光照强度
D.适当增加了氧气浓度
B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真题展演
(2023·张家界)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晴朗的一天中大棚内某蔬菜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D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等基础知识,解答此题还需要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没有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无光和有光都可以进行,晴朗的白天,在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真题展演
(2023·苏州)《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即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的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灌溉
C.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合理施肥
A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真题展演
(2023·滨州)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持续增强
B.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C.图中f点时,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温度适度上升,a、b点位置会下移
D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温度也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易错提示
不明确叶片脱色需要隔水加热:
叶片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水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但会使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不够好,而且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
巩固训练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B.图一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C.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2.如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
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B
D
巩固训练
3.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D.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4.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D.延长光照时间
B
B
巩固训练
5.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实验结果显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
A.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B.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6.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C
C
巩固训练
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C.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就越多
8.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
A.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D
D
巩固训练
9.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10.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B
B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