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情感把握
古诗词阅读之
古诗词 考题 考点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8、(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8.⑴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分) ⑵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注】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8.(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8.(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咏牡丹(其二)卜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①卜元亨,元末明初东溪(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③故人还:拒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7.(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分) (2)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二、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4分)
意象
意境
画面
情感
炼字
技巧
盐城市近5年来古诗词阅读赏析题回顾
考查方式
01
考查方式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某联对全诗(词)感情的抒发有什么作用
3.某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
02
答题模板
这首诗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
解题技巧
03
解题技巧
1.知人论世,理解文字
“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
“世”即作者所生 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知识讲解 - 实战演练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不畏艰险、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知识讲解 - 典型例题
【解题思路】
本诗是苏轼被贬官黄州时,对居住与躬耕之地东坡的描写。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嫌弃这里石多,坡路坎坷,我就是喜欢拄着拐杖时铿然的声音”。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在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显出诗人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荦确坡头路”暗指诗人脚下坎坷的仕途。尽管政治处境险恶,生活条件困苦,诗人仍能泰然自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敢于向生活挑战,保持其不畏艰难的坚毅精神。
解题技巧
2.观象取意,理解诗境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
解题技巧
观象取意,理解诗境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意象是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 -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落花 -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 -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梅、兰、竹、菊、松一高洁坚贞之志。
孤雁 -孤独、思乡。
知识讲解 - 实战演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对“落红”呵护生命、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知识讲解 - 典型例题
【解题思路】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百花生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落红”呵护生命、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移情于物,表达了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
解题技巧
3.关注作者,了解风格。
诗人有其自己的写作风格以及写作倾向,通过诗人能大概了解某诗的内容及情感。
1.陶渊明:恬淡平和。
2.王维: 诗中有画。
3.杜甫: 沉郁顿挫。
4.李清照: 婉约含蓄。
当然,也不是说某个诗人一定就会写什么诗,不同情况下,心情、情感不同,写出的诗也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引人关“注”,看注释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金)
微茫灯火共荒村,
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
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自主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思念母亲的孤寂;
②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题格式:
这首诗通过写......的内容,抒发了......的情感。
(内容+情感)
解题技巧
关注注释,了解背景。
注释,是古诗词中很重要的部分,不仅要借助注释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要了解诗歌写作的背景,从而领会诗歌情感。
如注释中“作者被贬官”、“作者离开家乡”、“安史之乱”等要紧密联系分析情感。
楚江怀古(其一)
唐·马戴①
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③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马戴因直言获罪,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县尉。②微阳:微弱的阳光。③云中君:云神,是屈原《云中君》一文凭吊的对象,屈原以此表现出对云神的企盼、思念。
景中情
物中情
典中情
显性情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
②对忠君爱国的屈原的怀念。
解题技巧
5.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字就是表达孤独、孤傲以及现实中遭到打击的悲观愤懑而又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情。
《钱塘湖春行》“最爱 ”表达作者对西湖之景的喜爱。
《天净沙 秋思》“断肠 ”表达漂泊在外游子的孤独、思乡之情。
(一)显性情语
可以明显看出情感的词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如“怨”“恨”“怜”“泣”“悲”“怆”“寂寞”等。
链接学考
1.“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2015《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
2.“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2019《春尽》韩偓)
直接抒情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例题解析
【答案示例】
1.表达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
2. 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的高尚气节;
3. 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了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
【例】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第三、四句所表达的情感。
咏牡 丹(其二)
卞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释:1、卞元亨:元末明初东溟(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2 枯枝:指枯枝牡丹。3 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小试牛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解题技巧
小结
诗词情感
题材
题目
作者
注释
关键词句
意象
再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