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短文两篇》课件(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08: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 步 教 学 课 件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3 短文两篇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谈读书
新课导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读书的名言警句
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清文章的思路。(重点)
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难点)
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开浪漫主义的先河。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谈读书
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
范围性的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
解读文题
听 录 音 朗 读 课 文
《谈 读 书》
怡情( ) 统筹(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蒸馏( )
滞碍( ) 孜孜不倦( )
吹毛求疵( )

chóu
zǎo
xiá
jié
liú
zhì


识记字词
( )读好书
( )好读书
( )书卷
( )卷曲

( )咀嚼
( )味同嚼蜡
jué
jiáo
( )倒嚼
jiào

juàn
juǎn

hào
hǎo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时
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词语解释
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读书的目的
1
读书的方法
2
读书的作用
3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1
怡情
2
傅彩
3
长才
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
作者是如何阐述“读书的目的”的?请找出相关描写。
读书
文采藻饰
全凭条文断事
费时过多
太盛


学究故态
读书的三种偏向
反面论证
研读课文
天生才干
自然花草
读书
学习如何修剪移接
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具体形象。
比喻论证
研读课文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对比论证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读书的正确目的——用。
研读课文
3.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
推敲细思
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
可浅尝——须读其部分
可吞食——须大体涉猎
须咀嚼消化——须全读
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摘要
浏览
精读
4.“读书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弥补人的才智
塑造人的性格
研读课文
怎样理解“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人们读书要有正确的心态。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是怡情、傅彩、长才,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书中学到知识,而不要用挑剔、批评的眼光去读书;但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完全丧失自我,书本中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我们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不要轻易盲从。
研读课文
“读史使人明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阐述了什么道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述了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帮助,表明不同的学科知识对人的性格培养有不同作用。
研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论证读书的作用的?
首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然后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接着运用比喻论证,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缺陷,就像运动袪除身体百病一样;最后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各门学科知识的作用,最后作结:“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研读课文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读书使我们徜徉于书籍的海洋里,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书香的熏陶,使我们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化、品位有提升。

研读课文
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概括主题
脉络井然,语言精辟。全文围绕“谈读书”这个话题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脉络清晰,语言精练,有格言的意味。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文字达到了高度凝练的境界,这最能代表培根随笔的艺术风格。
写作特色
多种论证,行文灵活。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作用,运用的是比喻论证;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运用的是对比论证。
写作特色
立论
谈读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态度和
方法
读书的价值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板书设计
名家谈读书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不求甚解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重点)
了解杂文的特点及其论证方法。(难点)
培养“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重点)
学习目标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原名______,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邓拓
作者介绍
杂文: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文体知识
听 录 音 朗 读 课 文
《不求甚解》
马南邨( ) 要诀( ) 劝诫( )
曲解( ) 死抠( ) 豁然贯通( )
cūn
jué
jiè

kōu
huò
咬文( )字 不求( )解
( )然贯通 开( )有益




学习生字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
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
推敲,十分讲究。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开卷有益】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
词语解释
1.论证的方式:
2.什么叫驳论文?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就是驳论文。
立论和驳论。
驳论可以是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
议论文知识
批驳的方法
(1)直接批驳
(2)间接批驳——驳立结合
①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直接批驳。
②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中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逻辑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议论文知识
一般论证思路
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摆出对方的论点(树靶),然后针对对方的论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射靶)。
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议论文知识
作者是如何批驳别人的观点的?
先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合作探究
作者在批驳对方论点、树立自己论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1)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举例论证。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证明“不求甚解”比“务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合作探究
“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合作探究
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合作探究
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目的,以及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比较异同
读书不求甚解是可取的,有助于我们广泛阅读,广泛吸取知识。但学习中切不可“不求甚解”,做事流于表面,走马观花。
课堂小结
把握实质
不拘表象
不求甚解
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亮观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驳论
作分析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