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12:00:44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7·青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3.(2017七上·崇仁期中)小红在这次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家法伺候”,妈妈说,“考砸也不是坏事,凡事都有对立面,知道差在哪里,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妈妈的思想主张与哪一学派最接近(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5.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6.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2016七上·滨州期中)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8.(2020九下·莆田月考)“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9.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  )
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10.(2019七上·惠民期末)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1.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期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包括(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3.有关“百家争鸣”的看法不准确的是(  )
A.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
B.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辩论的氛围
C.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D.当时社会比较发达,思想家有空闲时间去思考
14.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5.(2017七上·富顺月考)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简答题: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17.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要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了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两则材料分别体现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墨子的思想在当今世界有什么现实意义?
(3)儒家学说历史悠久,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2)在战争方面,孟子、墨子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19.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中的人物是谁 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你怎样评价他
(3)简要说说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4)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5)他的思想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20.材料一: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 
教育思想 教育事迹
①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②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唯物史观——解析百家争鸣】
材料三: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1)材料一老子的话语中蕴含怎样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的思想还包含哪些内容
(2)阅读材料二,依据所学,补充上面表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3)请按顺序写出材料四中的描述分别代表的流派。
(4)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谈谈百家争鸣的实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出自墨子的学说。A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B项孔子主张仁政,D项韩非主张法治,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2.【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这就是今天提倡的教育公平,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因材施教,是指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符合题意;
B.温故知新,指的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知道新的知识,不符合题意;
D.当仁不让于师,指的是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育公平”,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含义,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爸爸的做法属于法家思想,妈妈的观点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说明了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这属于道家的主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注意识记百家争鸣中老子的思想。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 、残害生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老子,春秋时期,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不符合题意;
B.孟子,战国时期,实行“仁政”,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不符合题意;
D.韩非,战国时期,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而秦朝的暴政导致二世而亡,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兼爱”,“非攻”,这是墨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C.提倡“法治”,这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D.“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题干含义。
6.【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7.【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与题意相符。秦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8.【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的思想主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可见B符合题意,因此选B。
9.【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墨子主张举荐有才能的人,给予高官厚禄,反对凭借关系获得富贵,这就表达了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不符合题意;
B.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不符合题意;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答案选B。
11.【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等,①②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
③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③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仁”学说,“爱人”“为政以德”。
1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损害公物不属于无意识行为,不属于奢侈浪费行为,更不属于犯罪行为,应该属于道德问题,因此按照儒家的观点。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3.【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并不是社会发达,思想家有时间去思考,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 、 辩论的氛围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 , 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不准确”,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秦朝统治者提倡法治和专制集权,故答案选C。
15.【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博学、切问、仁”可知,这是孔子的教育和思想主张。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记载在《论语》一书中,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要注意老子、孔子及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16.【答案】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再结合今天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7.【答案】(1)孔子“仁”的思想,墨子提出“非攻”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的思想核心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墨子的“非攻”;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的思想“兼爱、非攻”,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1)孔子“仁”的思想,墨子提出“非攻”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细心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理解;
(2)(3)属于同一类型,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墨子: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中“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认为君主要以德治国,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主张改革,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19.【答案】(1)孔子,春秋时期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3)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儒家;“仁”。
(5)略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时期;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即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编入《论语》一书中;
故答案为:(1)孔子,春秋时期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3)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儒家;“仁”
(5)《论语》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人物,再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1)①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3)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4)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老子认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 , 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这些思想饱含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这体现的是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不同,孔子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不同,体现了因材施教;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属于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属于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属于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属于儒家;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
故答案为:(1)①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3)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4)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读懂材料含义,这是解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主要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7·青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出自墨子的学说。A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B项孔子主张仁政,D项韩非主张法治,与题意不符。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这就是今天提倡的教育公平,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因材施教,是指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符合题意;
B.温故知新,指的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知道新的知识,不符合题意;
D.当仁不让于师,指的是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育公平”,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含义,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3.(2017七上·崇仁期中)小红在这次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家法伺候”,妈妈说,“考砸也不是坏事,凡事都有对立面,知道差在哪里,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妈妈的思想主张与哪一学派最接近(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爸爸的做法属于法家思想,妈妈的观点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说明了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这属于道家的主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注意识记百家争鸣中老子的思想。本题难度适中。
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 、残害生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老子,春秋时期,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不符合题意;
B.孟子,战国时期,实行“仁政”,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不符合题意;
D.韩非,战国时期,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5.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而秦朝的暴政导致二世而亡,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兼爱”,“非攻”,这是墨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C.提倡“法治”,这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D.“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题干含义。
6.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7.(2016七上·滨州期中)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与题意相符。秦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8.(2020九下·莆田月考)“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的思想主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侵略战争;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可见B符合题意,因此选B。
9.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  )
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墨子主张举荐有才能的人,给予高官厚禄,反对凭借关系获得富贵,这就表达了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不符合题意;
B.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不符合题意;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19七上·惠民期末)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答案选B。
11.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期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包括(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等,①②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
③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③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主张“仁”学说,“爱人”“为政以德”。
1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损害公物不属于无意识行为,不属于奢侈浪费行为,更不属于犯罪行为,应该属于道德问题,因此按照儒家的观点。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3.有关“百家争鸣”的看法不准确的是(  )
A.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
B.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辩论的氛围
C.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D.当时社会比较发达,思想家有空闲时间去思考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并不是社会发达,思想家有时间去思考,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 、 辩论的氛围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 , 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不准确”,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4.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秦朝统治者提倡法治和专制集权,故答案选C。
15.(2017七上·富顺月考)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博学、切问、仁”可知,这是孔子的教育和思想主张。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记载在《论语》一书中,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要注意老子、孔子及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简答题: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再结合今天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7.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要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了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两则材料分别体现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墨子的思想在当今世界有什么现实意义?
(3)儒家学说历史悠久,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答案】(1)孔子“仁”的思想,墨子提出“非攻”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的思想核心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墨子的“非攻”;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的思想“兼爱、非攻”,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1)孔子“仁”的思想,墨子提出“非攻”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细心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理解;
(2)(3)属于同一类型,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2)在战争方面,孟子、墨子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墨子: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中“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认为君主要以德治国,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主张改革,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19.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中的人物是谁 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你怎样评价他
(3)简要说说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4)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5)他的思想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答案】(1)孔子,春秋时期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3)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儒家;“仁”。
(5)略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时期;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即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编入《论语》一书中;
故答案为:(1)孔子,春秋时期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3)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儒家;“仁”
(5)《论语》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人物,再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0.材料一: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 
教育思想 教育事迹
①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②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唯物史观——解析百家争鸣】
材料三: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1)材料一老子的话语中蕴含怎样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的思想还包含哪些内容
(2)阅读材料二,依据所学,补充上面表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3)请按顺序写出材料四中的描述分别代表的流派。
(4)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谈谈百家争鸣的实质。
【答案】(1)①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3)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4)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老子认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 , 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这些思想饱含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这体现的是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不同,孔子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不同,体现了因材施教;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属于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属于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属于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属于儒家;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
故答案为:(1)①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3)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4)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读懂材料含义,这是解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主要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