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4 05: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有关甲处洋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附近海岸夏季比较凉爽
B.甲处海域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C.甲处的污染物向南扩散
D.经过甲处海域的船只速度减慢
2.图中乙处洋流为(  )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寒流 D.南半球暖流
下图是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发生高潮和低潮时的等盐度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不变,导致此处盐度在河流枯水期某一日内周期性差值变化的因素是(  )
A.径流 B.降水
C.洋流  D.潮汐
4.图中b、c两点盐度差异的产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径流
C.光照 D.盛行风
  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海洋中,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升高。我国海岸线长、潮差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潮汐能,有建潮汐电站的优越条件。下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原理图:水坝下方有通道,涨潮时,堵住通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道,进水发电,如图甲;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堵住通道,如图乙;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通道放水发电,如图丙。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海湾底部受到的海水压强较大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不能确定
6.利用潮汐发电,每天能发4次电,主要是因为(  )
A.白天能发两次,夜晚能发两次
B.不仅潮汐能发电,波浪也能发电
C.每天大约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D.海湾内与大海之间存在水面的差异
  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下列有关图中⑤⑥⑦⑧四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海区中⑦海区海水温度最高
B.四个海区中⑥海区降水最多
C.四个海区中⑥海区海水盐度最高
D.⑧海区的海水盐度和海水温度都最高
8.下列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处形成渔场
C.受暖流的影响,⑧海区常年有雾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
  下图中①—③表示洋流,箭头指向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下题。
9.下列关于图中①—③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以西海域紧邻波斯湾
B.②洋流属于暖流
C.③洋流对非洲东岸的气候没有影响
D.③洋流流经的海峡为我国通往欧洲的最近通道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下图为某地下水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上图能直接体现出该地下水库的作用是(  )
A.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
B.恢复湿地水量
C.有效阻止海水入侵
D.缓解地面沉降
11.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地下水库修建影响最大的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下径流
  读下面两个局部海域海水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处都有洋流流过,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2.对图中甲、乙两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位于北半球,有暖流流过
B.甲处位于南半球,有寒流流过
C.乙处洋流向南流动,为寒流
D.乙处洋流向北流动,为暖流  
  下图表示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3.与无植被的流域相比,有植被的流域(  )
A.洪峰流量提前
B.洪峰流量推迟
C.洪水季节流量大
D.枯水季节流量小
14.上图说明有植被覆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
A.蒸发量不变 B.地表径流量减小
C.下渗量减小 D.地下径流量减小
  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展示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下图示意成都活水公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下列城市中可以发展成都治水模式的是(  )
A.乌鲁木齐 B.兰州
C.西宁 D.广州
16.建立活水公园的生态效益是(  )
A.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B.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快水体流动,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C.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
D.推广高科技的环保技术
  读下图,完成下题。
17.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海域位于南半球
B.乙图所示海域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18.有关海水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是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
B.同一纬度的海区,海水盐度基本相同
C.在不同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季节,海水盐度不一定相同
D.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河川径流量
  读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9.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图中甲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读下图,回答问题。(17分)
(1)图中①②两海区相比,盐度和温度都较高的是哪一海区,原因是什么 (3分)
(2)图中②④两海区相比,盐度和温度都较高的是哪一海区,原因是什么 (3分)
(3)图中③海区和⑤海区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3分)
(4)试分析图中甲、乙、丙三处中,哪两处有渔场分布,并简述其原因。(4分)
(5)若在③海区发生了原油泄漏事件,请说明洋流对③海区和⑤海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海水受温度、盐度、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结冰期通常比陆地水域短。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使海冰的盐度大大降低,成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我国渤海每年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潜在可利用水资源达1 000亿立方米。下图示意2022年2月渤海海域海冰范围。
(1)描述渤海海域海冰范围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2)你是否赞同渤海海域大规模开发海冰资源,并说明理由。(5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库布齐沙漠气候干旱、多大风,曾经黄沙肆虐,植树成活率低。当地因地制宜采用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等措施,使植树成活率大大提高,治沙效果明显。如今,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从1998年的5%上升到2023年的63%,被联合国当作治沙样本向全球推广。图甲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图乙示意草方格沙障植树景观。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库布齐沙漠早期植树成活率低的原因。(6分)
(2)简述该地采用草方格沙障治沙后植树成活率提高的原因。(4分)
(3)指出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2分)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由②③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由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2分)
(2)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     。(2分)
(3)我国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序号①功能的是(2分)(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   (填序号)。(2分)
(5)简述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2AD
3-4DB
5-6BC
7-8CA
9.B
10-11CD
12.C
13-14BB
15-16DB
17.B
18.C
19-20BD
21.
(1)①海区。两海区纬度相同,但①海区有暖流经过,②海区有寒流经过。
(2)②海区。②海区纬度低于④海区。
(3)③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⑤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4)甲处有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故形成渔场。
丙处有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附近有寒流经过,寒流把表层海水带走,深层海水上涌,营养物质被带到海洋表层,吸引了大量鱼类,形成渔场。
(5)若在③海区发生了原油泄漏事件,洋流可以将该海区的污染物带走,加速该海区海水的净化。但同时洋流也将石油扩散到⑤海区,污染⑤海区的海水。
22.
(1)高纬度海域海冰范围广;靠近陆地的海域海冰范围广;较封闭海域海冰范围广。
原因:纬度高,气温低,易结冰;靠近陆地的海域有陆地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冬季陆地气温低,靠近陆地的海域受陆地影响大,易结冰;较为封闭的海域与外海交换少,易结冰。
(2)赞同。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淡水资源缺乏;渤海海冰淡水资源储量大,可缓解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
不赞同。开采海冰成本高;受季节条件限制,不能持续满足用水需求;大规模开采海冰使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域环境。
23.
(1)库布齐沙漠深居内陆,水汽输送量小,降水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缺乏;气候干旱,风力大,蒸发旺盛;土壤含水量低,植树成活率低。
(2)草方格沙障能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减少蒸发,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3)蒸发量增大,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增大。
24.
(1)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太阳辐射能 重力能
(3)C
(4)⑤
(5)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影响全球的气候与生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