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四章《地貌》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我国的祁连山长有“阴阳脸”(如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造成祁连山“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D.“阴脸”为阴坡,光照和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2.导致祁连山“阴阳脸”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天山大峡谷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3.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回答下题。
4.形成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6.推测1992—1997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大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小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8.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且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暖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9.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图中景观主要与堆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3.该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海岸堆积 D.岩石风化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4.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 )
A.向东北,流水堆积
B.向西南,海浪堆积
C.向东,地壳运动
D.向南,流水侵蚀
15.自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有( )
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
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
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宜兰县位于台湾岛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岛局部地图。据此回答下题。
16.该海岸沙丘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堆积 B.海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冰川堆积
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面两题。
17.上面地貌景观中,所受外力作用与其他地貌景观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一般来说,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出现的堆积地貌景观依次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9.我国以图示地貌而成为旅游胜地的有( )
①黄果树瀑布 ②长江三峡
③路南石林 ④桂林山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图中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原因有( )
①海拔较高 ②降水丰富
③植被稀少 ④石灰岩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海岸按物质组成成分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中图Ⅰ示意山东省海岸线,图Ⅱ示意各种海蚀地貌。
图Ⅰ
图Ⅱ
(1)图Ⅰ中甲处为泥质海岸、乙处为基岩海岸,分别指出形成两种海岸的外力作用。(4分)
(2)海蚀洞、海蚀平台和海蚀崖的形成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请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三种地貌。(2分)
(3)岬角(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等。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海蚀柱的形成过程。(6分)
22.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分)
A B
C
D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家乡海南三亚进行的,上图中最有可能是学生甲绘制的是 图(填字母)。(1分)
(2)学生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大风,在漫天黄沙中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学生乙绘制的图应该是 图、
图(填字母),它们的地貌名称分别是 、 ,分别由 、 (外力作用)形成。(6分)
(3)学生丙绘制的是河流入海口的景观,应是 (填字母)图。(1分)
23.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黄河的入海口处,北临渤海湾,东靠莱州湾,总面积约为15.3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受黄河作用,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地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是 (“U”形或“V”形)。(1分)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在黄河流域,侵蚀作用最强的地区是 ,其突出地表形态特点是 。(2分)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各是什么 (3分)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为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逐渐缩小。请简述其原因。(5分)
24.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4分)
(2)写出图中各地貌的形成原因。甲 ,乙 ,丙 ,丁 。(4分)
(3)图甲为流动沙丘,下列有关该沙丘的叙述,错误的是(1分)( )
A.沙粒在d坡一侧被搬运,在c坡一侧沉积
B.d坡风力大于c坡
C.c坡一侧为迎风坡
D.若图中沙丘继续前移,图中小树将被掩埋
(4)丁图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 处,图中自a到b沉积物粒径逐渐 ,原因有哪些 (4分)
(5)在丙图地貌区,农耕区多分布在面积较大的 ,当地人称之为 。分析在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2DC
3.C
4.C
5-6DB
7-8DC
9-11ADB
12-13DB
14-15AB
16.C
17-18DB
19-20BD
21.
(1)流水堆积、海水侵蚀。
(2)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
(3)岬角处岩石性质及其结构不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两侧形成海蚀洞;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洞被蚀穿而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
22.
(1)B
(2)A D 风蚀蘑菇 沙丘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3)C
23.
(1)“V”形
(2)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
(3)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4)变慢。随着流域治理、水电站建设,黄河泥沙含量减小,中上游输送到入海口的泥沙减少。
(5)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的泛滥减少,使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沿岸土壤肥力下降;营养物质减少,造成鱼类食物不足,影响下游渔业和农业。流水堆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相对增强,使三角洲面积缩小。
24.
(1)沙丘 海蚀拱桥 峰林 冲积扇
(2)风力堆积 海浪侵蚀 流水侵蚀(溶蚀) 流水堆积
(3)C
(4)出山口 减小 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粒径大的沉积物先沉积,粒径小的沉积物后沉积。
(5)洼地 坝子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较肥沃,灌溉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