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4 06: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关于图中数字4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区为高级居住区
B.该区趋向高级居住区的两侧,处于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之间
C.该区主要是中产阶级和政府公务人员等的居住区
D.该区是紧靠高级居住区旁边发展起来的
2.下列图中数字及其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1—中央商务区 2—中级居住区
B.3—普通居住区 5—高级居住区
C.2—轻工业区 4—高级居住区
D.4—中央商务区 5—普通居住区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建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A.天人合一的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悠久
4.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5.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图示甲、乙、丙功能区分别是( )
A.商业区 高级居住区 普通居住区
B.商业区 普通居住区 高级居住区
C.低级居住区 高级居住区 商业区
D.高级居住区 普通居住区 商业区
  阅读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完成下面三题。
6.诗句描述的是    聚落(  )
①乡村 ②城市
③平原 ④山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    特点(  )
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块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数量和国家园林城市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国家园林城市数量多的省区(  )
A.降水量大
B.地形平坦
C.人口密度大
D.原始森林多
10.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助于(  )
A.改变气候 B.改良土壤
C.提升城市等级 D.缓解城市问题
  下图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例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图示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中国与印度城镇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与美国城镇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大
D.所有国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都基本协调
13.如果甲、乙同为居住区,则对两居住区分化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收入的差异会促进社会分层的产生,因而高收入社会阶层不愿意与低收入社会阶层的居住区相邻
②知名度的差异是两居住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居住环境的差异是两居住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是两居住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山地城镇的产业垂直地带性是指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随着山体海拔的增加而呈带状分布的现象。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位于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北麓,是重庆市典型的高山旅游度假型农村社区。图1为大木乡位置示意图,图2为山地城镇农业布局及级差地租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4.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典型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5.在低海拔区域内(  )
A.①线付租能力最强 B.②线付租能力最弱
C.③线付租能力最弱 D.④线付租能力最强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广州西关大屋平面图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哪些特点 (6分)
(2)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 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材料二 雄安新区位置图。
(1)简析我国选择在图示区域建新区的原因。(6分)
(2)雄安新区的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4分)
(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指出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城市的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年)、波士顿(1630年)、查尔斯顿(1670年)、费城(1682年)。城镇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镇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镇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镇化。
材料二 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690—1990年)表和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1950—1990年)表。
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690—1990年)
年份 2 500人以上的城镇数目 总人口(百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
1690年 4 0.21 8.3
1790年 24 3.9 5.1
1820年 61 9.6 7.2
1860年 392 31.4 19.8
1880年 939 50.2 28.2
1920年 2 722 105.7 51.2
1940年 3 464 131.7 56.5
1960年 4 996 178.5 63.1
1990年 19 289 248.7 61.6
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1950—1990年)
年份 城区 郊区
人口(%) 就业岗位(%) 人口(%) 就业岗位(%)
1950年 57 70 43 30
1960年 49 63 51 37
1970年 43 55 57 45
1980年 40 50 60 50
1990年 37 45 63 55
(1)据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表,绘出1690—1990年美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变化折线。(4分)
(2)若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开始,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初步完成,那么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说出美国1820—1920年城镇化的特征。(6分)
(3)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80年美国城镇化对城区和郊区的影响。(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城市生态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线状或带状生态景观要素,城市中的道路、河流、各种绿化带等都属于生态廊道。
(1)P处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是        。(2分)
(2)该城市建成区相对分散,评价该布局模式的利弊。(4分)
(3)该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园区,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的位置是
   处,主要理由是               。(5分)
(4)该城市拟沿⑤附近河道修建生态廊道。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2AB
3-4BC
5.B
6-8CDA
9-10CD
11-12BC
13.C
14-15BD
16.
(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
(2)人文思想: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
积极影响: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17.
(1)距北京、天津近,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便利;有较大面积湿地,生态环境好;多农业用地,新区建设用地充足。
(2)北京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镇化问题。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合理规划城市,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18.
(1)绘图如下:
(2)2 500人以上的城镇数目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例提高。
(3)对城区:人口比例及就业岗位比例逐渐降低,缓解了城市环境问题。
对郊区:人口比例及就业岗位比例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
19.
(1)商业区 位于市中心
(2)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弊: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及城市建设成本。
(3)③ 远离居住区;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任答2点即可)
(4)同意。理由:经过市中心,沿主导风向延伸,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提高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或不同意。理由:该城市林地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较好;生态廊道经过市中心,占地面积较大,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