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4 06: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发展。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条件转变为现在的有利条件的是 (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2.下列关于地理条件对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轻工业的发展依托当地良好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69%,耕地总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4.06%,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以上,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区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读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分区图(甲)及各区耕地等别结构图(乙),完成下面两题。


3.耕地质量最好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四川盆地区
4.乙图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偏远地区,农业技术落后
B.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
C.地表岩石裸露,无法耕作
D.人口少,无力开发土地资源
  茶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谷雨为全民饮茶日,茶逐渐成为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饮品。现代研究表明,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 000毫米以上;喜酸性土壤,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长。1957年,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选择在背风向阳半山坡种茶,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历经多次失败后,在青岛太平山麓试种茶苗成功。目前山东沿海地区的青岛市、日照市是山东省绿茶最主要生产基地。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三题。
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图
山东省最早实施“南茶北引”的茶园局部分布区图
5.制约山东省茶树生长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光照不足 B.低温冻害
C.水源不足 D.旱涝灾害
6.推测四大茶区中,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 (  )
A.华南茶区 B.西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7.山东省“南茶北引”的成功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的原因主要是(  )
A.受海洋影响,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
B.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更适宜茶树生长
C.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
D.茶树品种更优良,种茶技术更先进
  某网站调查和统计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进京人数比例。下表为排名前6位的城市。读表,回答下面两题。
省级行政单位 城市 该城市进京人数占全部进京人数的比例(%)
河北 廊坊 17.26
保定 8.07
张家口 3.71
石家庄 2.43
天津 7.24
上海 2.64
8.2020年北京至张家口高铁开通后,会使张家口(  )
A.运输方式增加 B.城市等级提高
C.客源市场扩大 D.进京人数减少
9.影响进京人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空间距离 ②城市规模 
③路网密度 ④购物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关中平原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示意图
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10.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一定范围、形状,没有明确边界
②为人文区域,是小尺度区域 
③为内陆区域,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关联性 ④综合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和中国新疆地区。下图为我国苹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12.据图推测,苹果的生长习性是(  )
A.喜高温 B.喜湿耐涝 C.喜阴 D.喜温凉
13.我国西南部分苹果重要产区适合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生长期长 B.海拔较高,气候温凉
C.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D.土地较广,便于栽种
14.2020年,阿克苏苹果开始大批量销往浙江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苹果价格较低 B.苹果的品质优良
C.苹果知名度高 D.交通物流的发展
15.阿克苏苹果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甲产区相比,阿克苏苹果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
①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深厚肥沃 
④种植历史悠久 
⑤靠近市场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题。
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
16.关于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各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C.各功能区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D.各功能区开发内容和政策措施完全一样
  下面图1为黑龙江三江平原种植业景观图,图2为新疆天山夏季牧场景观图。请结合图中体现的信息,回答下题。
图1
图2
17.据图分析,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是(  )
A.黑龙江 新疆
B.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C.三江平原区 天山山区
D.小麦种植区 山地畜牧业区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依据定义,流域型城市分为上游城市、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8.流域型城市中的上游城市(  )
A.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城市规模一般较小
B.城市间相互联系少,交通通达度一般较低
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水质比较清洁,较适宜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19.在同一流域型城市中,上游城市往往为中下游城市提供 (  )
A.高素质劳动力 B.服务产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广阔市场
20.下图为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中北京、天津、衡水、石家庄四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四城市分别为流域型城市中的 (  )
A.下游城市、下游城市、上游城市、中游城市
B.中游城市、下游城市、上游城市、中游城市
C.下游城市、下游城市、中游城市、中游城市
D.中游城市、下游城市、上游城市、上游城市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海南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也是当前扩大改革开放的前沿。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面向南海,自然资源丰富。海南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中心位置,目前我国正积极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是环南海以及泰国共八个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框架下推动的海上合作),其合作领域广泛,潜力巨大。
材料二 海南岛主要自然资源(表一)以及近三十年产业结构变化(表二)。
表一
气候资源 年降水量1 500~2 0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27℃,年日照时数1 843~2 558小时
海洋资源 海岸线约1 823千米,自然海湾68个,海盐、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
地热资源 岛内温泉数量多、水质佳,医疗保健价值高
生物资源 森林覆盖率62.1%,现有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岛内热带经济作物及热带水果品种多、产量大
表二
  年份产业结构 1987年 1990年 2003年 2017年 2022年
第一产业 50.1% 45% 36% 24.9% 24.0%
第二产业 19.0% 20% 25% 28.2% 22.3%
第三产业 30.9% 35% 39% 46.9% 53.7%
  材料三 海南岛水系图、海南岛交通分布示意图。
(1)分析海南岛近三十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4分)
(2)分析海南在加强区域开发与国际合作,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3)根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对海南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具体建议。(7分)
2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材料一 荷兰地处欧洲西部,鹿特丹港是世界著名港口,被称为“欧洲门户”。该国2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易受海潮入侵或海水泛滥的威胁,18%的国土是围海造陆所得。荷兰开始实施“退耕还海”工程,使填海造陆得来的部分土地重新被海水淹没。
荷兰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 木鞋、风车、奶酪、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木鞋又位于“四宝”之首,木鞋的原料是白杨(杨柳科植物,分布于北半球较北较高处),可以适应潮湿的地面,而且样式很多。下地干活、庭院劳作乃至室内打扫可以穿不同式样的木鞋。
荷兰木鞋
(1)概括荷兰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4分)
(2)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荷兰木鞋出现的原因。(2分)
(3)说明荷兰从围海造陆到退耕还海的地理原因。(5分)
23.阅读图文材料,比较青藏高原内部地理环境差异。(10分)
材料一 图1为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单位:毫米)分布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1
图2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区域 地势特征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清洁能源种类
青藏高原北部
青藏高原东南部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应用一些农业生产技术,在水稻田放养小龙虾,促进水稻茁壮地成长,使水稻和小龙虾共生,达到龙虾除草、虾粪肥田等功效,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提高种植、养殖收益。
  材料二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是洞庭湖区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闻名遐迩的“特色养殖大县”、“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南县立足稻虾业,围绕一产建基地、二产深加工、三产强配套,延长产业链,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摸索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稻虾生态种养绿色高产创新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了“稻虾生态种养”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该技术已推广到了附近的地区,稻虾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
(1)分析南县适宜大规模发展“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优势条件。(4分)
(2)说明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对南县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3)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南县“稻虾共作”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2AB
3-4CB
5-7BBA
8-9CA
10-11CB
12-15DBDB
16.D
17.B
18-20BCA
21.
(1)近三十年来,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逐年提高,2012年之后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由之前的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2)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海岸线长,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中心位置;拥有机场,港口,环岛高速公路、铁路以及粤海铁路,内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近年来产业升级明显,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经济基础较好;紧靠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广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等。
(3)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利用热带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农产品生产、热带经济林木生产;利用海域广阔的条件,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以及航运贸易;积极发展热带岛屿特色农、林、渔等产品加工,能源、矿产、海洋化学工业;努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注重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2.
(1)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终年湿润。
(2)荷兰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地表容易积水,变得泥泞,木鞋不易变形,可以适应潮湿的地面,好清洗,适合在积水的地表行走。
(3)围海造陆可以缓解土地资源不足(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
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面积,减少旱涝灾害,等。
23.
区域 地势特征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清洁能源种类
青藏高原北部 地势起伏小 气温低,降水少,日照充足 以高寒荒漠、草原为主 畜牧业 太阳能、风能
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势起伏大 降水充足 以森林为主 河谷农业 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24.
(1)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面积广阔,河网密集;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注重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劳动力丰富;等。
(2)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龙虾除草、虾粪肥田,保护生态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稻虾良性生长;研究稻虾共生的生态环境,防治病虫草害;对小龙虾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互联网+”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