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5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4 06: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非洲自然地带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地带的名称分别是(  )
A.热带雨林带 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同纬度甲、丙两地自然地带的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黎贡山位于中缅交界地带、横断山区南段,地理位置为北纬24°40'—28°30'、东经97°30'—99°。下图为高黎贡山草、灌、乔三种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①②③对应的生活型植物依次是(  )
A.乔、灌、草 B.草、灌、乔
C.乔、草、灌 D.草、乔、灌
4.图中三种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是  (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C.高值均大致出现在中海拔区
D.低值只出现在低海拔区
5.影响高黎贡山三种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水热状况C.海陆位置 D.土壤肥力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①—④分别代表(  )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7.下列关于图示自然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各地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
C.某一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发生相应变化
D.某一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银杏林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9.以上地区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10.近年来银杏叶变黄的时间偏晚,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干 B.气候变暖
C.温差增大 D.光照减弱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要素。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读图,判断Ⅰ、Ⅱ、Ⅲ、Ⅳ分别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造成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土壤盐碱化加剧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13.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由气候、水、地形、植物、建筑和土壤等组成
B.岩石圈与大气圈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都是独立发展的
C.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纽带
D.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方式,涌泉根灌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下图为滴灌景观及我国陕西省某果园6月初采用不同方式(滴灌和涌泉根灌)灌溉后1小时和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状况,滴灌和涌泉根灌所使用的水量相同。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图中表示涌泉根灌后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该果园果树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壤深度为(  )
A.0~30厘米 B.40~70厘米
C.60~90厘米 D.90~120厘米
16.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  )
A.提高地下水位
B.增加土壤水分蒸发
C.减少杂草生长
D.减少果树蒸腾
  某网友晒出的一张照片呈现如下美景:山路的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水杉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柳杉属常绿乔木,喜欢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候,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忌积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7.导致公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18.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19.该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
A.重庆 B.上海 C.北京 D.乌鲁木齐
  滹沱河石家庄城区段生态绿廊建设项目获得“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这也是石家庄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建设项目。昔日乱荒滩,今朝水景观,经过近十年的综合整治,滹沱河石家庄城区段水面面积900多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 500多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两岸初步形成了滹沱花海、城市轨迹、生态湿地、山顶花园等景观,滹沱河重现生机。下图示意滹沱河石家庄城区段生态绿廊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0.滹沱河生态绿廊内小气候的形成,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域面积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补给水源。20世纪后半叶,塔里木河流域修建200多座水库,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3分)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3分)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乌伦古湖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从吉力湖西北流出后,汇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入湖口向西逐渐增高,有咸味。1969年我国打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亿立方米的水注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以产红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湖滨地带是水草丰茂的牧场。下图示意乌伦古湖位置。
(1)试指出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简述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原因。(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黄(渤)海沿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关键的栖息地。1983年我国在江苏盐城建立的珍禽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滩涂,该自然保护区内软体动物、鱼类、藻类等物种有50余种。下图为“某类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
(1)据图概括该类候鸟迁徙路线的特点。(4分)
(2)简述图示候鸟迁徙路线中①②③④四地的陆地自然地带名称,并分析其自然地带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6分)
(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盐城成为候鸟栖息地和中转站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在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进行观鸟旅游开发,你是否赞同这一建议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24.图1为雪线景观示意图,图2为南美洲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代表   (填自然地带),该自然地带常年受   (填气压带)影响。(2分)
(2)南美洲东部自然地带按A—B—C—D—E的顺序更替,体现了自然地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    条件是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2分)
(3)图中甲处的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其影响因素有  、  。(2分)
(4)雪线即高山上常年积雪的下线,安第斯山脉的雪线高度有很大差异,麦哲伦海峡附近为792米,南纬27°附近为6 096米,赤道附近为4 572米。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在南纬27°附近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2CD
3-5ACB
6-7CB
8-10ADB
11-13CDC
14-16DBC
17-19DCA
20.A
21.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加,河水利用增加;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等。
(3)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22.
(1)季节:春季和夏季。原因:额尔齐斯河流域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量大,春季积雪大量融化,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大。
(2)东部有河流和引水渠的淡水注入,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加上蒸发量较大,盐度升高。
23.
(1)自南向北,跨越南北半球,大部分沿海,路线较长。
(2)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3)地理位置:大体位于迁徙路线的中间位置。自然环境:有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人类活动影响小;地貌:滩涂面积广阔,是优良的栖息地;气候: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4、5月气候温暖;生物:物种丰富,候鸟食物充足,便于补充能量。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24.
(1)热带雨林带 赤道低压带
(2)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3)洋流 地形
(4)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温偏高,积雪融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