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节小测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4 06: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章节小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事件或现象中说明环境安全的是(  )
A.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B.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
C.动植物种群大量灭亡 D.人们对森林的采育结合
2.下列关于环境安全临界值,说法合理的是(  )
A.其数值是固定不变的 B.因不同需求而变化
C.越过临界值后不会恢复 D.任何临界值都可以量化
3.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研究表明,过去150年,海洋吸收了气候变化90%的能量,海洋生物为此可能被迫迁移,以保持它们的环境温度不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浮游植物、珊瑚等浅水域底栖物种向深处迁移受到阻碍,主要是因为(  )
A.水压增大 B.气温降低 C.光照减弱 D.营养盐减少
5.海洋吸收的气候变化90%的能量直接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热能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6.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
  翡翠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黄金海岸南部。该地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自然保护区内风向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节盛行偏西风,冬春季节盛行偏东风且春季风力较大。下图为翡翠岛自然保护区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目前,该地区沙丘获得的补充沙源主要来自(  )
A.西北内陆 B.浅海区及沿海沙滩
C.深海区 D.河流
9.图示地区沙丘形态最可能是受(  )
A.冬春季节偏东风的影响
B.涨潮海水的影响
C.夏秋季节偏西风的影响
D.落潮海水的影响
  下表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的总面积及其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比重,下图示意该自然保护区内每一种植被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比重。该自然保护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充沛。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植被 总面积(公顷) 比重(%)
常绿阔叶林 14 623.9 26.6
针阔叶混交林 25 310.9 45.97
针叶林 5 068.2 9.2
落叶阔叶林 17.8 0.03
竹林 8 032.5 14.6
草甸 2 003.9 3.6
合计 55 057.2 100
10.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福建 B.云南
C.河北 D.黑龙江
11.该自然保护区内(  )
A.海拔830~1 040米范围内面积最大的植被为竹林
B.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上下界高差可能为850米
C.草甸分布区受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最大
D.海拔1 680~1 890米范围内地形坡度达到最大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下图示意南亚某国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
14.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扩大坡耕地面积
C.造林种草
D.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大气污染物扩散受海陆风影响。图1为深圳市某发电厂附近某时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等值线图,图2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15.该时最可能为(  )
A.1时 B.4时 C.8时 D.15时
16.图示地区(  )
A.地形与污染物的扩散无关
B.含污染物质的降水会腐蚀建筑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D.电厂与极值位置距离小于20千米
  “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提倡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关掉不必要的灯及耗电设备一小时,以此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下列属于全球变暖原因的有(  )
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
②二氧化碳的排放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⑤⑥
18.全球变暖可能引起(  )
A.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
B.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减少
C.全球冰川面积扩大
D.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增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世界平均 我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流域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19.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效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20.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
A.降水总量小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山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下面两图示意近50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不同面积的冰川的变化。
(1)据图归纳天山冰川变化的总体特征。(4分)
(2)简析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背景。(4分)
(3)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原因。(4分)
(4)有人认为天山冰川退缩会增加当地河流的径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2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的夏季晴天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图中R地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光化学烟雾危害严重。
材料二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某种海洋保护对象划定的海域、岸段和海岛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当地在与R地隔海相望的海峡群岛建立了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1)结合材料,分析R地夏季易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原因。(6分)
(2)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建成之前,除了光化学烟雾,R地还可能对海峡群岛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它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黄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 000平方千米,但是受气候变化、农牧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湿地已经严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材料二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该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该湿地严重退化的原因。(6分)
(3)请为缓解该湿地退化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永久冻土中积聚了大量有机物,其碳含量约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全球森林碳含量的三倍。气候变暖正加剧冻土融化,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农业改革与振兴,俄罗斯农业成功“逆袭”——从农产品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下图为俄罗斯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试说明气候变暖与冻土融化的联系。(5分)
(2)简述气候变暖对俄罗斯农业增产的有利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D
2.B
3.B
4-5CC
6-7CC
8-9BA
10-11AB
12-14ACC
15-16DB
17-18DA
19-20CD
21.
(1)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冰川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
(2)全球变暖,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
(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消融使原冰川覆盖区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剧区域的升温速度。(冰川退缩对区域升温过程具有“增强”效应。)
(4)赞同。天山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短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加大。
不赞同。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小,长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减小,河流径流量减小。
22.
(1)原因:三面环山,地形相对封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不易扩散(或易产生逆温现象);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2)海洋石油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海水;捕猎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23.
(1)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降水较多;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冰蚀洼地星罗棋布,排水不畅;黄河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有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
(2)气候变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减少,水位下降;过度放牧,牲畜用水增多;发展种植业,挖沟排水灌溉;开垦湿地作为耕地。
(3)严禁过度放牧,规划当地牧业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等。(答对两点即可)
24.
(1)气候变暖加快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加快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冻土融化,(冻土中的碳排放到大气中)使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加剧。
(2)改善热量条件,延长生长期;扩大耕地面积;(加快冻土融化)改善土壤条件(利于农业增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