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课堂设计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测绳,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一、 教学设计
(一) 描一描,说一说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来?
老师已经把这些漂亮的树叶采集下来并送给了你们,(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打印了彩色树叶图案的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再来看(出示书上45页第1题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笔,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看对不对。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判断对错,突出周长的含义。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 找一找,摸一摸
1.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 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3. 老师也出是一些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用课件)强调绕一周的特点
4. 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量一量
1. 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 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 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在老师准备好的纸上记录测好后的腰围,培养学生试验后记录的习惯)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cm左右。
4. 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请看(出示):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三) 闯关练习
1. 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都完成了吗?好,请你看仔细,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出示答案: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3cm,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cm,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8cm)。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的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
下面两关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小组内每人都会才能加分。明白吗?
2. 继续闯第二关。(课本45页第3题(2))
请看(课件出示图):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他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指名说说)
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请小组利用学具进行讨论。
好!他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可展台演示)有不同的方法吗?
我们再来看看(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的方法):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可以看出,这几条边(闪动)分别相等,只来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闪动竖边并移动)这两条竖边相等,(闪动横边并移动)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200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闯最后一关!
3. 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1))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我们分别剪一下。
问题是:它们两个的周长还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利用学具赶快讨论。
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理由?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答案(课件演示)。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300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所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二、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由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微机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树叶的轮廓,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教师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 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本节课的现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第一关中,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第三关比较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比较图形的周长,掌握了比较的方法(移动、测量),再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就容易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隔着很厚的衣服从外面测量腰围,出现了很不准确的估算结果。
课件1张PPT。测量时请注意:
1、从“0刻度”量起;
2、找准腰围;
3、不松不紧;
4、把量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并写上正确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