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盼》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盼》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15:00:5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盼》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本文《盼》写作特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蕾蕾“盼”的心理活动时只用了直接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B.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C.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写作特点。A.错误。《盼》一文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并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写作特点又称“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个性和特殊之最。要想很好地理解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需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弄清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瀑布 嘴唇 高梁 窸窸窣窣 B.谚语 讲坐 菜畦 念念有词
C.袖筒 逗引 苔鲜 小心翼翼 D.瓦蓝 遮盖 袖子 理直气壮
【答案】D
【知识点】汉字书写;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高梁”改为“高粱”;不正确;
B. “讲坐”改为“讲座”;
C. “苔鲜”改为“苔藓”;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字形辨析。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下面选项中与“盼”有关的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E.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A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此题要早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意思是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E: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9年盐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令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修改病句,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把“尽管”改为“不仅”;
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之后加上“称号”;
C.语序不当,把“利用”和“开发”调换位置;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类型有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需要遵循“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的顺序,即先读通句子,确定病症,对症下药,最后检查是否修改得当。 在修改时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5.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嚷(rǎng) 酱油(jiàng) 应和(hé) 痱子(fèi)
B.嘴唇(chún) 浸湿(jìn) 烤干(kǎo) 窸窸窣窣(shuài)
C.嘟囔(nāng) 甩手(shuǎi) 袖筒(xiù) 斗篷(péng)
D.瓦蓝(wǎ) 情况(kuàng) 腥味(xīn) 喧闹(xuān)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有误,“和”读hè时,表示和谐地跟着唱。读hé时,表示平和;和缓。故“应和”中“和”读音是“hè”。
B.有误,“窣”读音是“sū”。
C.正确。
D. 有误,“腥”读音是“xī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其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注意拼音中声调、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问题。
二、填空题
6.把词语补充完整。
理   气    不   替    势   可   
迫   待    寝   食
不   不   
【答案】直;壮;可;代;不;挡;不及;废;忘;声;响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直、壮、可、代、不、挡、不及、废、忘、声、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7.把下面本课出现的ABB式的同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凉    明    静    甜    厚   
夏日的太阳   地照着大地,马路上   的,人们都躲在   的空调房里,吃着   的冰激凌,多么惬意。
【答案】冰冰;晃晃;悄悄;丝丝;墩墩;明晃晃;静悄悄;凉冰冰;甜丝丝
【知识点】ABB式词语;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词语补充及选词填空。把ABB式的同语补充完整,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故答案为:冰冰 ;晃晃 ;悄悄;丝丝;墩墩;明晃晃 ;静悄悄 ;凉冰冰;甜丝丝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
(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修改病句)
【答案】(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令人惊叹吗?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更好看。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们”改成第三人称“他们”。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不能”改时去掉,然后在“不令人惊叹”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此题重复啰唆,删掉“比真实的”。
故答案为:(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令人惊叹吗?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更好看。
【点评】(1)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句子)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缩句)
(3)我想早一点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希望第二天就下大雨。(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5)我想着穿雨衣。(扩句)
【答案】(1)我穿上雨衣,系好扣子,戴好帽子就飞快地冲进了雨中。
(2)夏天是季节。
(3)因为我想早一点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所以我希望第二天就下大雨。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是不能长云彩的。
(5)我心里老想着下雨天穿着新雨衣去上学。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扩句;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仿写句子。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句子。
(2)考查缩句。找到主干“夏天是季节”去掉其他修饰。
(3)考查关联词。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4)考查改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不能”去掉语气词:问号变句号。
(5)考查扩句。给句子主干加上添加修饰词。
故答案为:(1) 我穿上雨衣,系好扣子,戴好帽子就飞快地冲进了雨中。
(2) 夏天是季节 。
(3) 因为我想早一点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所以我希望第二天就下大雨。
(4)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是不能长云彩的。
(5) 我心里老想着下雨天穿着新雨衣去上学。
【点评】(2)缩句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作答时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即可。
(4)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5)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主干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作答时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怎么样”,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再给这些主干部分添加修饰词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0.晃”有两个读音:①huǎng
②huàng在“明晃晃”中应选择   。
“晃”的意思有:①摇动,摆动 ②(光芒)闪耀 ③很快的闪过在“明晃晃”中应该选择   。(填序号)
11.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情景。
A.雨前 B.雨中 C.雨后
1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该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写出了“我”对雨天的   之情。
13.下面选项中与“盼”有关的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5.新年快到了,妈妈提前给你买了新衣服——漂亮的羽绒服。你特别喜欢它,不到新年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它穿出去。请写出你想穿它的渴盼吧!
【答案】10.①;②
11.C
12.比喻;雨点;珍珠玛瑙;喜爱
13.D
14.“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以及“我”对雨天穿雨衣外出的渴盼之情。
15.自从妈妈给我买了新羽绒服,我就日日盼着刮风,最好是下场大雪。可是,天不遂人愿,阳光总是那么温暖,我总是闷闷地想:温度怎么不再下降一些呢?这不是冬天吗?看着衣柜中的羽绒服,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穿上过了一把瘾。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 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关键句子判断。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6)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0.考查对字音的掌握和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明晃晃”[ míng huǎng huǎng ]状态词。光亮闪烁。“晃”:(光芒)闪耀。
故答案为∶①、②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句子“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可以知道这段内容是对“雨后”情景的描写,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12.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雨点,喻体是珍球玛瑙,喻词是像。写出了“我”对雨天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比喻、雨点、珍珠玛瑙、喜爱
13.选项A出自唐代贺知章《咏柳》,诗句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选项B出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选项C出自唐代李白《静夜思》,诗句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选项D出自宋代陆游《示儿》,诗句意思是: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本题选项D表达了盼望之情。正确。
故答案为∶D
14.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本句中“那一定”“好看”,表现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韶,以及“我”对雨天穿雨衣外出的渴盼之情。幻想着它们一定比玛瑙还好看。
故答案为∶“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以及“我”对雨天穿雨衣外出的渴盼之情。
1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表现自己的渴望和期盼,要注意细节描写。
故答案为∶自从妈妈给我买了新羽绒服,我就日日盼着刮风,最好是下场大雪。可是,天不遂人愿,阳光总是那么温暖,我总是闷闷地想:温度怎么不再下降一些呢?这不是冬天吗?看着衣柜中的羽绒服,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穿上过了一把瘾。
课外阅读。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母亲出来了,她手里怎么提着莱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玩够了,又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而且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走吧?洗完衣服。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件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6.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17.第4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的?
18.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6.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17.①“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8.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文章第②段“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这是“我”第一次生发出的盼望,所以记忆犹新。
文中第③段母亲一次次的用各种理由拒绝“我”,“我”内心焦急,失望,同时又感受到无奈,这种心理让“我”难忘。
文中第④段因为母亲没能带“我”出去玩,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这让“我”内心痛苦。觉得大人怎么可以这样言而无信呢?
母亲没有带“我”去玩,不是因为她故意失信,而是因为她有各种忙不完的活计,母亲的忙碌,让“我”印象深刻。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揣摩人物心理。根据句子“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句话中“光线渐渐地暗下去”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此时天色已晚,再出去玩,已经不可能了。“凉下去”“沉郁下去”既是景物变化,更是“我”的心情。“我”出去玩的希望逐渐变得不可能,于是内心的惆怅就越来越重,“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是把“我”的伤心与失望烘托到了极点。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兑现在礼拜天带他出去玩的承诺,有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的母亲的形象。这位真实感人的母亲,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盼》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本文《盼》写作特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蕾蕾“盼”的心理活动时只用了直接心理活动描写的手法
B.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C.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瀑布 嘴唇 高梁 窸窸窣窣 B.谚语 讲坐 菜畦 念念有词
C.袖筒 逗引 苔鲜 小心翼翼 D.瓦蓝 遮盖 袖子 理直气壮
3.下面选项中与“盼”有关的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E.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9年盐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令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5.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嚷(rǎng) 酱油(jiàng) 应和(hé) 痱子(fèi)
B.嘴唇(chún) 浸湿(jìn) 烤干(kǎo) 窸窸窣窣(shuài)
C.嘟囔(nāng) 甩手(shuǎi) 袖筒(xiù) 斗篷(péng)
D.瓦蓝(wǎ) 情况(kuàng) 腥味(xīn) 喧闹(xuān)
二、填空题
6.把词语补充完整。
理   气    不   替    势   可   
迫   待    寝   食
不   不   
7.把下面本课出现的ABB式的同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凉    明    静    甜    厚   
夏日的太阳   地照着大地,马路上   的,人们都躲在   的空调房里,吃着   的冰激凌,多么惬意。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
(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比真实的更好看。(修改病句)
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句子)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缩句)
(3)我想早一点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希望第二天就下大雨。(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5)我想着穿雨衣。(扩句)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0.晃”有两个读音:①huǎng
②huàng在“明晃晃”中应选择   。
“晃”的意思有:①摇动,摆动 ②(光芒)闪耀 ③很快的闪过在“明晃晃”中应该选择   。(填序号)
11.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情景。
A.雨前 B.雨中 C.雨后
1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该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写出了“我”对雨天的   之情。
13.下面选项中与“盼”有关的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5.新年快到了,妈妈提前给你买了新衣服——漂亮的羽绒服。你特别喜欢它,不到新年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它穿出去。请写出你想穿它的渴盼吧!
课外阅读。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母亲出来了,她手里怎么提着莱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玩够了,又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而且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走吧?洗完衣服。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件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6.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17.第4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的?
18.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写作特点。A.错误。《盼》一文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并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写作特点又称“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个性和特殊之最。要想很好地理解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需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弄清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2.【答案】D
【知识点】汉字书写;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高梁”改为“高粱”;不正确;
B. “讲坐”改为“讲座”;
C. “苔鲜”改为“苔藓”;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字形辨析。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3.【答案】A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此题要早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意思是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E: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修改病句,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把“尽管”改为“不仅”;
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之后加上“称号”;
C.语序不当,把“利用”和“开发”调换位置;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病句类型有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需要遵循“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的顺序,即先读通句子,确定病症,对症下药,最后检查是否修改得当。 在修改时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5.【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有误,“和”读hè时,表示和谐地跟着唱。读hé时,表示平和;和缓。故“应和”中“和”读音是“hè”。
B.有误,“窣”读音是“sū”。
C.正确。
D. 有误,“腥”读音是“xī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其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注意拼音中声调、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问题。
6.【答案】直;壮;可;代;不;挡;不及;废;忘;声;响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直、壮、可、代、不、挡、不及、废、忘、声、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7.【答案】冰冰;晃晃;悄悄;丝丝;墩墩;明晃晃;静悄悄;凉冰冰;甜丝丝
【知识点】ABB式词语;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词语补充及选词填空。把ABB式的同语补充完整,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故答案为:冰冰 ;晃晃 ;悄悄;丝丝;墩墩;明晃晃 ;静悄悄 ;凉冰冰;甜丝丝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8.【答案】(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令人惊叹吗?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更好看。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们”改成第三人称“他们”。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不能”改时去掉,然后在“不令人惊叹”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此题重复啰唆,删掉“比真实的”。
故答案为:(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令人惊叹吗? (3)因为道具是虚拟的,所以演员的表演更好看。
【点评】(1)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9.【答案】(1)我穿上雨衣,系好扣子,戴好帽子就飞快地冲进了雨中。
(2)夏天是季节。
(3)因为我想早一点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所以我希望第二天就下大雨。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是不能长云彩的。
(5)我心里老想着下雨天穿着新雨衣去上学。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扩句;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仿写句子。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句子。
(2)考查缩句。找到主干“夏天是季节”去掉其他修饰。
(3)考查关联词。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4)考查改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不能”去掉语气词:问号变句号。
(5)考查扩句。给句子主干加上添加修饰词。
故答案为:(1) 我穿上雨衣,系好扣子,戴好帽子就飞快地冲进了雨中。
(2) 夏天是季节 。
(3) 因为我想早一点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所以我希望第二天就下大雨。
(4)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是不能长云彩的。
(5) 我心里老想着下雨天穿着新雨衣去上学。
【点评】(2)缩句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作答时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即可。
(4)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5)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主干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作答时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怎么样”,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再给这些主干部分添加修饰词即可。
【答案】10.①;②
11.C
12.比喻;雨点;珍珠玛瑙;喜爱
13.D
14.“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以及“我”对雨天穿雨衣外出的渴盼之情。
15.自从妈妈给我买了新羽绒服,我就日日盼着刮风,最好是下场大雪。可是,天不遂人愿,阳光总是那么温暖,我总是闷闷地想:温度怎么不再下降一些呢?这不是冬天吗?看着衣柜中的羽绒服,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穿上过了一把瘾。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 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关键句子判断。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6)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0.考查对字音的掌握和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明晃晃”[ míng huǎng huǎng ]状态词。光亮闪烁。“晃”:(光芒)闪耀。
故答案为∶①、②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句子“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可以知道这段内容是对“雨后”情景的描写,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12.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雨点,喻体是珍球玛瑙,喻词是像。写出了“我”对雨天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比喻、雨点、珍珠玛瑙、喜爱
13.选项A出自唐代贺知章《咏柳》,诗句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选项B出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选项C出自唐代李白《静夜思》,诗句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选项D出自宋代陆游《示儿》,诗句意思是: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本题选项D表达了盼望之情。正确。
故答案为∶D
14.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本句中“那一定”“好看”,表现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韶,以及“我”对雨天穿雨衣外出的渴盼之情。幻想着它们一定比玛瑙还好看。
故答案为∶“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以及“我”对雨天穿雨衣外出的渴盼之情。
1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表现自己的渴望和期盼,要注意细节描写。
故答案为∶自从妈妈给我买了新羽绒服,我就日日盼着刮风,最好是下场大雪。可是,天不遂人愿,阳光总是那么温暖,我总是闷闷地想:温度怎么不再下降一些呢?这不是冬天吗?看着衣柜中的羽绒服,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穿上过了一把瘾。
【答案】16.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17.①“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8.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文章第②段“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这是“我”第一次生发出的盼望,所以记忆犹新。
文中第③段母亲一次次的用各种理由拒绝“我”,“我”内心焦急,失望,同时又感受到无奈,这种心理让“我”难忘。
文中第④段因为母亲没能带“我”出去玩,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这让“我”内心痛苦。觉得大人怎么可以这样言而无信呢?
母亲没有带“我”去玩,不是因为她故意失信,而是因为她有各种忙不完的活计,母亲的忙碌,让“我”印象深刻。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揣摩人物心理。根据句子“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句话中“光线渐渐地暗下去”表明了时间的推移。此时天色已晚,再出去玩,已经不可能了。“凉下去”“沉郁下去”既是景物变化,更是“我”的心情。“我”出去玩的希望逐渐变得不可能,于是内心的惆怅就越来越重,“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是把“我”的伤心与失望烘托到了极点。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盼着母亲兑现在礼拜天带他出去玩的承诺,有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的母亲的形象。这位真实感人的母亲,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