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08 12: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最后一课都德最后一课最 后 一 课(法) 都德阿尔封斯·都德
??
(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曾参加普法战争,短篇中有不少就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最后一课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最后一课小说的
三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最后一课课文分析 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2、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我”的见闻感受理清情节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副标题: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以 为顺序安排情节时间推移、地点变换最后一课一、上学路上
二、上课之前
三、上课之中
四、宣布下课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最后一课 请大家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啊,那些坏家伙……对敌人的憎恨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对祖国语言的热
爱、眷念可怜的人!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我多么懊悔!正在觉醒他讲的似乎挺容易热爱祖国语言“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
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对敌人的憎恨
和讽刺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
忘不了!热爱祖国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上学的 路上上课之前知道是最后一课上课时怕骂、贪玩 吃惊、诧异 难过、懊悔 悲伤、愤怒 (幼稚) (成熟) 问题探讨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最后一课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后一课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服饰):极为庄重自责、赞美法语(上课时)哽咽 (宣布下课)动作描写(行为):认真执教书写“法兰西万岁”(神态):脸色惨白恪尽职守、热爱学生
道德高尚、热爱祖国最后一课最后的教书生涯;最后学习母语的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
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
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最后一课爱国,首先学好母语。努力学习,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最后一课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 老舍 《 猫城记》我爱这土地 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