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7 19:00:43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1.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
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类的听觉上限,因此幸存者不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判断;
B.发声体的特点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C.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D.根据人类的听觉范围判断。
2.(2021·海南)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3.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D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B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4.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摩托车的消声器,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5.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巨大的爆炸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向开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速度,故B错误;
C.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那么我们不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
D.水瓶内水量增加时,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小,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则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B.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C.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D.音调与振动频率大小有关。
6.(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7.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  )
A.只能传递超声波 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快 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的条件判断。
8.(2020·成都)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符合题意;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9.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此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此时射向其它方向的声波会被手掌反射向同一方向,从而使声音分散减小,因此传播距离增大,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10.(2021·荆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用于形容声音很大,说明声音响度很大,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11.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大小,即增大响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12.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声音的音调太低或太高,可能是响度太小,可能耳朵有问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B.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C.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响度够大,音调够高,有传声介质,耳朵正常;
D.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能量;②声音传递信息。
13.(2021八上·江宁期中)小明和小华读出a、o、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频率高,音调高。
14.(2021·临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C不符合题意;
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高低是音调。
15.(2021·河源模拟)关于声音的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调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所以不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
【答案】A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A符合题意;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色,而不是音调,C不符合题意;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波形图上也可以比较振幅、频率,所以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声波图可以分辨声声音的特性。
16.2020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河南洛阳如期进行,歌手萨顶顶献唱《左手指月》,她的歌声高亢、空灵。最近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模仿她,但他们的声音和萨顶顶的最大不同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我们班文艺委员总是在自习课上哼这首曲子,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
【答案】音色;噪声
【知识点】音色;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最近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模仿她,但他们的声音和萨顶顶的最大不同是声音的特点,即音色不同;
(2)我们班文艺委员总是在自习课上哼这首曲子,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影响大家的学习,因此属于噪声。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17.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答案】固体;振动;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
(2)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
(3)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分析】(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最小;
(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3)根据声音传播的形式解答。
18.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经常有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信息;响度;声源处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性质;
(2)在医院里经常有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
(3)避免影响他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3)减弱噪声的方法:①从声源处减弱;②从传播过程中减弱;③从人耳处减弱。
19.在国旗传递的同时,一名小男孩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空气柱   发声的,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嘹亮”主是用来描述声音的   。
【答案】振动;音色;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在国旗传递的同时,一名小男孩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嘹亮”主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0.(2020·泰州)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   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   会发生变化。
【答案】振动;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的振动产生的。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21.阅读下列材料
神奇的莺莺塔
莺莺塔(如图)在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应!全塔共13层,高36.76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传说是匠师在筑塔时将金蛤蟆安放其中。实际真是这样吗?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声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声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也蕴涵着相同的物理原理。根据上述材料,请完成填空:
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   作用。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频率变大,其音调将变   。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   ;解释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形成回声增强的原因   。
【答案】反射;变高;响度;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因此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原理是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分析】(1)声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声波的反射。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4)注意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后对声音响度的影响即可。
22.(2021八上·章贡期中)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km/s,超声波发出后8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1)“声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此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3)沉船处的深度为多少千米?
(4)若海的深度是6.75km,则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答案】(1)解: “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回声定位,也就是先用声源发出声波,声波照射到水中的物体后反射回来,从而获取物体位置。
答:“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回声定位;
(2)不能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而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真空,故而不能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
答:此方法不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即 ,经8秒后听到回声,则超声波单程用时t=4s,所以沉船处的深度为
答:沉船处的深度为6千米。
(4)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由 可得,测位仪从海面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声信号所用时间
= =9s
答:若海的深度是6.75km,则需经过9s时间才能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声呐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传递信息;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根据声速和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距离;
(4)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著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霸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音,人耳通常能听到   Hz到   Hz的声音;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____;
A.蝙蝠 B.蜘味 C.青蛙 D.猫
(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D系统的大小)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答案】(1)20000;20;20000
(2)较强的穿透能力
(3)A
(4)3.6
(5)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通常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音;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蝙蝠就是依靠喉部发出超声波,通过耳朵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而判断前方情况的,和指纹识别原理相同,故选A。
(4)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5)根据可知,当超声波的速度不变时,它的传输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指纹上不同点到屏幕的距离随位置变化的图像与时间随位置的变化图像的形状相同,故选A。
【分析】(1)根据超声波的定义解答;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也能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3)根据超声波应用的知识判断。
(4)根据计算即可;
(5)根据s=vt分析指纹的凹凸情况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可。
24.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发声的音调和振动的   (选填“频率快慢”或“振幅大小”)有关;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
【答案】(1)振动;不能;转换
(2)频率快慢
(3)h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由于没有空气,因此声音无法传播,那么将看到乒乓球不能弹开。
③以上两个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为转换法。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此时钢尺的振动频率大小不同,那么可以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发声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
(3)敲击水瓶时,水瓶振动发声,h中水的质量最少,则振动频率最大,那么音调最高。
【分析】(1)①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②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
③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解答;
(3)发声体的质量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情情,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市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似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利用每秒可拍摄 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下雨时产生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噪声。(填“是”或“不是”)
(3)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4)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下列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____。
A.cdbd B.abdc C.bade D.cbad
【答案】(1)超声波
(2)是
(3)振动;液体(水)
(4)D
【知识点】科学探索;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2)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因此属于噪声;
(3)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水)能传播声音。
(4)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即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和得出结论,即cbad,故选D。
【分析】(1)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2)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3)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4)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分析解答。
26.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案】(1)介质
(2)A
(3)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15℃”和“空气”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有关;
(2)根据图片可知,A有3个波峰,B只有2个波峰,那么A的频率大,音调高;
(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没有空气作为传声介质,因此超声波声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分析】(1)根据“15℃和空气”分析声速的影响因素;
(2)波形图上波峰的个数越多,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分析解答。
1 / 1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1.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
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
2.(2021·海南)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3.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4.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5.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巨大的爆炸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向开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
6.(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7.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月球上(  )
A.只能传递超声波 B.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快 D.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8.(2020·成都)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9.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此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
10.(2021·荆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1.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12.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13.(2021八上·江宁期中)小明和小华读出a、o、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14.(2021·临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15.(2021·河源模拟)关于声音的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调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所以不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
16.2020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河南洛阳如期进行,歌手萨顶顶献唱《左手指月》,她的歌声高亢、空灵。最近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模仿她,但他们的声音和萨顶顶的最大不同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我们班文艺委员总是在自习课上哼这首曲子,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
17.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18.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经常有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减弱噪声.
19.在国旗传递的同时,一名小男孩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空气柱   发声的,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嘹亮”主是用来描述声音的   。
20.(2020·泰州)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   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   会发生变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神奇的莺莺塔
莺莺塔(如图)在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应!全塔共13层,高36.76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传说是匠师在筑塔时将金蛤蟆安放其中。实际真是这样吗?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声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声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也蕴涵着相同的物理原理。根据上述材料,请完成填空:
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   作用。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频率变大,其音调将变   。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   ;解释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形成回声增强的原因   。
22.(2021八上·章贡期中)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km/s,超声波发出后8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1)“声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此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3)沉船处的深度为多少千米?
(4)若海的深度是6.75km,则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著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霸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音,人耳通常能听到   Hz到   Hz的声音;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____;
A.蝙蝠 B.蜘味 C.青蛙 D.猫
(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D系统的大小)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24.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发声的音调和振动的   (选填“频率快慢”或“振幅大小”)有关;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
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情情,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市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似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利用每秒可拍摄 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下雨时产生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噪声。(填“是”或“不是”)
(3)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   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4)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下列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____。
A.cdbd B.abdc C.bade D.cbad
26.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类的听觉上限,因此幸存者不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判断;
B.发声体的特点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C.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D.根据人类的听觉范围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3.【答案】D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B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摩托车的消声器,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速度,故B错误;
C.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那么我们不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
D.水瓶内水量增加时,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小,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则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B.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C.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判断;
D.音调与振动频率大小有关。
6.【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的条件判断。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符合题意;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9.【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此时射向其它方向的声波会被手掌反射向同一方向,从而使声音分散减小,因此传播距离增大,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10.【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用于形容声音很大,说明声音响度很大,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11.【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大小,即增大响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12.【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声音的音调太低或太高,可能是响度太小,可能耳朵有问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B.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C.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响度够大,音调够高,有传声介质,耳朵正常;
D.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能量;②声音传递信息。
13.【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频率高,音调高。
14.【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
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C不符合题意;
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高低是音调。
15.【答案】A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A符合题意;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色,而不是音调,C不符合题意;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波形图上也可以比较振幅、频率,所以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声波图可以分辨声声音的特性。
16.【答案】音色;噪声
【知识点】音色;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最近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模仿她,但他们的声音和萨顶顶的最大不同是声音的特点,即音色不同;
(2)我们班文艺委员总是在自习课上哼这首曲子,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影响大家的学习,因此属于噪声。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17.【答案】固体;振动;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
(2)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
(3)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分析】(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最小;
(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3)根据声音传播的形式解答。
18.【答案】信息;响度;声源处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听诊器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性质;
(2)在医院里经常有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
(3)避免影响他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声音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3)减弱噪声的方法:①从声源处减弱;②从传播过程中减弱;③从人耳处减弱。
19.【答案】振动;音色;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在国旗传递的同时,一名小男孩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小号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嘹亮”主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0.【答案】振动;响度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的振动产生的。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21.【答案】反射;变高;响度;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因此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原理是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分析】(1)声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声波的反射。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4)注意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后对声音响度的影响即可。
22.【答案】(1)解: “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回声定位,也就是先用声源发出声波,声波照射到水中的物体后反射回来,从而获取物体位置。
答:“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回声定位;
(2)不能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而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真空,故而不能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
答:此方法不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即 ,经8秒后听到回声,则超声波单程用时t=4s,所以沉船处的深度为
答:沉船处的深度为6千米。
(4)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由 可得,测位仪从海面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声信号所用时间
= =9s
答:若海的深度是6.75km,则需经过9s时间才能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1)声呐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传递信息;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根据声速和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距离;
(4)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3.【答案】(1)20000;20;20000
(2)较强的穿透能力
(3)A
(4)3.6
(5)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通常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音;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蝙蝠就是依靠喉部发出超声波,通过耳朵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而判断前方情况的,和指纹识别原理相同,故选A。
(4)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5)根据可知,当超声波的速度不变时,它的传输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指纹上不同点到屏幕的距离随位置变化的图像与时间随位置的变化图像的形状相同,故选A。
【分析】(1)根据超声波的定义解答;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也能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3)根据超声波应用的知识判断。
(4)根据计算即可;
(5)根据s=vt分析指纹的凹凸情况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可。
24.【答案】(1)振动;不能;转换
(2)频率快慢
(3)h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由于没有空气,因此声音无法传播,那么将看到乒乓球不能弹开。
③以上两个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为转换法。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此时钢尺的振动频率大小不同,那么可以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发声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快慢有关;
(3)敲击水瓶时,水瓶振动发声,h中水的质量最少,则振动频率最大,那么音调最高。
【分析】(1)①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②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
③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解答;
(3)发声体的质量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高,据此分析解答。
25.【答案】(1)超声波
(2)是
(3)振动;液体(水)
(4)D
【知识点】科学探索;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到2×105 Hz,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2)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因此属于噪声;
(3)科学家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发声,还是雨滴落水发声,都是由于气泡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水)能传播声音。
(4)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下列过程,即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和得出结论,即cbad,故选D。
【分析】(1)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2)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3)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4)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分析解答。
26.【答案】(1)介质
(2)A
(3)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15℃”和“空气”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有关;
(2)根据图片可知,A有3个波峰,B只有2个波峰,那么A的频率大,音调高;
(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没有空气作为传声介质,因此超声波声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分析】(1)根据“15℃和空气”分析声速的影响因素;
(2)波形图上波峰的个数越多,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