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2: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1.了解散文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其主要内容
2.探究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我”和母亲对待生活和生命的不同态度
3.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晓常识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1972年患病回北京住院,双腿瘫痪。1978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史铁生的坦荡辞世 :
  2010年12月30日傍晚,史铁生静静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区的手推板床上,呼吸微弱,命悬一线。没有太多的解释,夫人陈希米平静地签署了停止治疗的知情同意书。陈希米说,这不是她即兴的决定,而是史铁生生前郑重的预嘱。
  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在安魂曲中向铁生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诚地取出他捐献的器官,认真、细密地缝合好躯壳,整理好妆容……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体中尽职地工作,生命在延续。史铁生坦荡地、从容地、诗意地、利他地、死去了,正如哲人所言,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史铁生做到了。
知背景
  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识文体
散文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瘫痪( ) 捶打( ) 沉寂( )
整宿( ) 憔悴( ) 絮叨( )
仿膳( ) 央求( ) 暴怒( )
shì弄( ) jué别( ) 烂màn( )
翻来fù去( ) wān豆( ) 高jié( )






qiáo cuì
xù dāo
tān huàn
xiǔ
shàn
chuí
chén
yāng
bào
夯基础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1.听朗诵,读课文:根据示例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用的信息,填写下表:
任务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其主要内容
母亲/妹妹 “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3.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任务二:探究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我”和母亲对待生活和生命的不同态度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想给他生活下去的勇气。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自己想做坚强的母亲,想让儿子成为坚强的人
母亲
儿子“我”
儿子瘫痪 暴怒无常
母亲知道自己病重,所剩时间不多,所以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让儿子高兴高兴,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4.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到底是怎样活?通过看菊花,母亲想告诉儿子什么?
母亲希望儿子像盛开的菊花一样乐观,积极,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仍然能坚强地活着,做个生活的巨人。
盛开的菊花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泼泼洒洒、烂漫,鲜花是生命的象征,母亲希望盛开的鲜花能激起儿子生命的热情和生活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好好儿活下去。
寓情于叙,感情真挚。
作者用几件平凡的小事,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比如母亲知道“我”在家寂寞孤单,知道北海的菊花开了,就想推“我”到北海赏花;母亲有肝病,还劝慰“我”“好好儿活……”,这些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深的“母爱”。
1.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
任务三: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语言准确,饱含情感。
文中运用了“躲、扑、抓、忍”等动词,写明了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意丰富,情感强烈。“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平凡的话语,却使得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
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二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结尾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了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两次写景的对比,流露出史铁生心境的变化与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均来自伟大的母爱。
2.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学习目标回顾:
1.了解散文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其主要内容
2.探究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我”和母亲对待生活和生命的不同态度
3.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划线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参考答案:
(1)“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表达了“我”内心的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
(2)“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3)“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2.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