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试题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分析,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内环境的酸碱度明显降低
B.严重腹泻时通过补充清水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
C.炎症反应使体温升高,但是内环境稳态并未被破坏
D.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2.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患者体内产生了可与
TSH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该抗体发挥与TSH相同的生理功能,导致患者甲状腺激素分
泌过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患者的代谢旺盛,容易引起消瘦
B.患者的TSH,TRH水平低于正常人
C.该抗体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D.甲状腺激素不能反馈性抑制浆细胞分泌抗体
3.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尿道内、外括肌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排尿使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过程f促进脊髓腰骶段的功能,直至尿液排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外括肌参与构成排尿反射的效应器
B.尿意的产生与过程a、b、c有关,与过程d、e、f无关
C.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D.初级排尿中枢的兴奋状态可能会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4.免疫过强或过弱均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湿性心脏病是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迅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C.某人感染HIV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减少
D.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肿瘤发生的概率会升高
5.免疫调节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骨髓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B.T细胞、浆细胞都能够吞噬、处理抗原并分泌相应抗体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神经递质、激素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代谢来影响免疫功能
6.正常情况下,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处在一种天然屏障中,不与淋巴细胞接触。当晶状体蛋白透过屏障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某患者的左眼球严重受损,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则可能会导致右眼因免疫反应而失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眼球受损后晶状体蛋白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该患者不摘除左眼球而导致失明的免疫学原理与过敏反应的不同
C.抗晶状体蛋白抗体的产生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异常
D.及时摘除左眼球可避免抗体产生,从而避免右眼的晶状体蛋白受损
7.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与“尿泥促根”的作用原理相关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乙烯 C.脱落酸 D.a-萘乙酸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主要通过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来促进植物生长
C.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D.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基因表达
9.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之一,在土壤含水率小于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作物是影响蝗虫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适当引入蝗虫天敌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蝗灾的发生
C.爆发初期的东亚飞蝗种群数量较符合“J”形曲线增长
D.蝗虫种群密度会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10.为调查某水域中草鱼的种群数量,某同学捕获了90只草鱼,用红色、白色、蓝色三种颜料分别标记30只并放回,一段时间后随机重新捕获120只草鱼,其中红色,白色、蓝色标记的草鱼分别为6只、8只、6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水域中所有生物均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可根据每种标记颜色分别估算草鱼的种群数量
C.该水域中的草鱼总数约为540只
D.若重捕期迁出部分草鱼,则调查结果会偏小
11.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广东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
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用于估算该保护区内某大型哺乳动物的种群密度
B.该技术可通过调查梅花鹿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C.该技术可用于调查该保护区内赤麂的老年个体数和幼年个体数
D.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生活的干扰相对较小
12.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上获得中国队首金。比赛中,
运动员身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过程中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B.小脑某部位协调滑冰时的身体平衡,脑干某部位参与调节呼吸运动
C.听到比赛口令后,运动员快速滑行需要反射弧传递信号
D.听到比赛口令后,运动员做出快速滑行的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13.某植物中细胞分裂素(CTK)诱导生理反应的机制如图所示。CREI(是HPK蛋白的一部
分)、D、AHP和ARP都是蛋白质,CREI是CTK的受体,箭头表示分子间的促进作用。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A.CTK主要产生于植物根尖部位
B.CTK与CREI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ARP可能通过影响转录过程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D.HPK或D的结构改变会导致该植物幼芽增多
14.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侧为背光侧,甲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乙侧的
B.对照组的胚芽鞘未经单侧光照射,不能产生生长素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
D.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
15.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a点到b点,该种群的种内竞争会加剧 B.b点前,该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C.b点后,该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D.d点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产热量和散热量是决定体温变化的直接因素。“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正常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机制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附近。机体发热状态下的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不同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安静状态下,人体热量主要来自 等器官,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2)某发热患者的体温调定点为38.5℃,其发热初期的体温低于38.5℃,机体会出现B阶段所示的变化,此时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大小关系为 ,机体皮肤处的血流量和汗腺的分泌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和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可推测,乙曲线代表的是____(填“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情况。
(3)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我们经常会感觉浑身发冷,这是由调定点上升所带来的冷刺激信号刺激 所产生的感觉。
(4)某发热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为大量出汗。当该患者大量出汗时,其尿量减少,原因
是 。
17.(11分)5一羟色胺(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调控血压、体温、食欲,并能感知疼痛和情绪行为等,可被细胞质中的单胺氧化酶氧化分解。5-HT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被突触小泡摄取,释放到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后,大部分通过5-HT转运子被神经末梢重摄取。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末梢释放5-HT的方式是 ,5-HT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并不会长时间停留,而是被突触小泡摄取,这样有利于 (答出1点)。
(2)情感障碍神经递质学说认为抑郁症与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密切相关。5-HT转运子是抗抑郁治疗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 (填“促进”或“抑制”)5-HT转运子的活性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编码SERT的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ERT是一种5-HT的转运子。
结合研究结果可知,抑郁症模型鼠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3)有研究人员提出适量有氧运动可治疗抑郁症。请设计实验验证适量有氧运动可以替代药物治疗抑郁症。
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只、抗抑郁药物X等。
实验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三组大鼠分别进行
处理,另外取 作为对照,在适宜条件下饲养相同时间,定期检测每组大鼠体内5-HT含量的平均值和抑郁状态。
18.(11分)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靶细胞,启动细胞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靶细胞是指 。细胞免疫主要靠 来“作战”。
(2)①可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①表示 ,主要由 细胞合成分泌。
(3)细胞②表示 ,其作用是 。
(4)在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会被裂解,其意义是 。
19.(12分)种子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的平衡在调控种子休眠和破除休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界环境信号因素能通过影响种子中ABA和GA的合成和降解来改变种子休眠程度,下图是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I)GA的主要作用有 (答出1点)。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GA和ABA的作用效果表现为相互 (填“协同”或“抗衡”)。
(2)结合材料和图推测,A处生理变化为 (填“合成”或“降解”)ABA。
(3)破除休眠后,种子对GA的敏感性 ,对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的敏感性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由上述信息可知,植物生长发育除了受基因表达调控,还受 调节和 调节。
(5)洋葱、大蒜、马铃薯等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甲酯延长休眠,安全储藏,植物生长调节剂有 (答出2点)等优点。
20.(11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并绘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酵母菌细胞进行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充
分摇匀,目的是 。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构建 模型。
(2)据图分析,曲线 所示的种群增长最快。该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培养方式与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是 (答出2点)。培养后期,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因生存空间等与种群密度变化相关的因素的限制而下降,这些因素称为 (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3)培养液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根据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提
出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措施: (答出1点)。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学考试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D 6.C 7.A 8.B 9.A 10.C 11.B 12.D 13.D 14.B 15.D
16.(1)肝、脑(1分)骨骼肌(1分)
(2)产热量大于散热量(2分)减少(1分)减少(1分)产热量(1分)
(3)大脑皮层(1分)
(4)该患者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2分)
17.(1)胞吐(1分) 避免5-HT被单胺氧化酶氧化分解(且有利于5-HT的大量释放,利于兴奋的传递)(2分)
(2)抑制(1分) miR-16减少,使编码SERT的mRNA的降解减少,翻译产生的SERT增
多,促进突触间隙处5-HT的重吸收(2分)
(3)不做处理、适量有氧运动处理、适合剂量的抗抑郁药物X给药(3分) (不做处理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大鼠(2分)
18.(1)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2分) 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2分)
(2)细胞因子(1分) 辅助性T(l分)
(3)记忆T细胞(1分)对抗原具有识别和记忆能力,可在机体再次接触该种抗原时迅速增
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合理即可,2分)
(4)使靶细胞中的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消灭(合理即可,2分)
19.(1)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答出1点,2分) 抗衡(2分)
(2)合成(2分)
(3)升高(1分) 升高(1分)
(4)激素(1分) 环境因素(1分)
(5)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答出2点,2分)
20.(1)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2分) 抽样检测法(1分) 数学(1分)
(2)a(1分)营养物质越丰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越快;酵母菌在营养物质充足的条件
下,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J”形增长(2分) 密度制约因素(2分)
(3)增加野生大熊猫的食物来源、改善野生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等(答出1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