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高一)分科指导考试
地理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50分)
1,图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①
生
物
②
硅铝层
海洋
硅钱层
地幔
图1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图2为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读图,回答2~3题。
2
2.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3.为防范该类灾害,加强山体的监测需使用
A.人工塔站瞭望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无人机群联合航拍
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图3为塔岩荒漠景
观。据此回答4~5题。
图3
4.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风力堆积
5.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
①气候湿润
②气候干旱
⑧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4),该地石灰岩形
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回答6~7题。
峰丛
峰丛
峰林
孤峰孤峰
AARA
夙公型
石灰岩避沉积物口非可溶性岩石
图4
6.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7.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溶蚀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A.峰林、孤峰、峰丛
B.孤峰、峰丛、峰林
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
蛇形丘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隆起如提,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的
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
图(图5),回答89题。
冰面河
冰下河道
蛇形丘
个
夏塌陷
沉积
图5
8.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9.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碧海、蓝天、椰子树、沙滩…人们被海边美景深深吸引。图6为我国南
方某沿海景观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沙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6.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
2
图6
11.沙滩广阔的地方
A.多基岩海岸
B.是海滨浴场的理想场所
C.涨潮时不会被淹没
D.落潮后海沙堆积
图7中①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②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漫滩,
③为相对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7,回答12~13题。
③
图7
12.阶地一般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
阶地。下列最可能属于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条件的是
A.泥沙大量堆积
B.地壳下降
C.河流流量减小
D.冰碛物堆积
13.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
A.河流瀑布处
B.河流Y形谷处
G河流中游河曲处
D.河流入海口处
下表为千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表。读表,回答14~
15题。
干洁空气
氮气
兼气
氩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
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
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
14.关于干洁空气组成物质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只吸收太阳辐射
C.占比最大的物质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
15.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石化燃料会导致
.二氧化碳增多
B.臭氧层破坏
C.氮气增加
D.水汽含量减少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高一)分科指导考试
地理 参考答案
1.A,2.D,3.B,4.A,5.C,6.B,7.D,8.D,9.B,10.C,11.B,12.A,13.C,14.C,15.A,16.D,17.B,18.A,19.D,20.D,21.B,22.B,23.D,24.B,25.C
26.(1)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4分)
(2)细。(1分)
(3)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2分)
(4)水乡;理由: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说明当时流水作用强烈。(3分)
27.(1)短波; 长波。(2分)
(2)太阳;大气逆;太阳辐射(或①);地面辐射(或②)。(4分)
(3)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3分)
(4)大棚内昼夜温差小,营养物质积累少,蔬菜品质相对较差。(2分)
28. (1)1; 6:00~21:00; 高;近地面冷热不均。(4分)
(2)降低; 降低。(2分)
(3)沙漠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温差大。(4分)
29.(1)蒸发; 降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4分)
(2)地表径流; 下渗。(2分)
(3)①维持水体更新与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②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塑造地表形态。(任答3点得3分)
30.(1)潮汐;波浪。(2分)
(2)自西向东(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比大西洋低。(4分)
(3)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②该区域降水较多;③周边较多河流淡水汇入,稀释作用明显;④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