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科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48分)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20:00在杭州开幕,10月8日20:00闭幕。下图为24节气示意图,完成1-3题。
1.对于杭州,以下节气与9月23日正午影长最接近的是( )
A.立秋 B.霜降 C.清明 D.冬至
2.太阳方位角指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计量的角度。亚运会举办期间,南京( )
①日出方位角逐渐变大 ②日出方位角逐渐变小
③日落方位角逐渐变大 ④日落方位角逐渐变小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3.闭幕式时,与杭州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2 B.3/4 C.7/8 D.1/1
大气的垂直速度(ω,单位:Pa/s)是表征大气垂直运动的物理量,其值为正代表下沉,值为负代表上升。下图为某年7月北方部分区域经历的一次锋面气旋系统过境相关信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锋面移动示意图 沿116°经线垂直速度的纬度-高度剖面
4.下图为锋面过境前后①②③观测点的气温、气压、风向时间变化图,其对应的观测点位置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5.沿经线垂直速度的纬度—高度剖面图所示时刻最可能是( )
A.2:00 B.8:00 C.14:00 D.20:00
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捕获的岩石碎块,称为捕掳体;早期形成的岩层(石)发生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或剥蚀,后期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新的岩层,上下岩层(石)之间的面称为不整合面。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有岩石中存在捕掳体,且甲乙下部存在一个不整合面。完成6、7题。
6.下面属于捕掳体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不整合面形成前后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
9.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面积小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
10.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光照
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在西亚和中亚种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下图示意大蒜的生长习性。据此完成11-12题。
温度及光照:大蒜适宜在-5~26℃温度中生长。短日照而冷凉的环境下适合茎叶生长,在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开始花芽和鳞芽的分化;水分;喜湿怕旱,土壤和营养;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强的肥沃壤土较适宜。
11.大蒜传入中国的原因( )
A.张骞出使西域 B.调味市场广阔 C.距离产地较近 D.大蒜易于保存
12.依据大蒜的生长习性,下列地区最可能成为大蒜基地是( )
A.华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三江平原 D.新疆绿洲
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最有可能反应的地理事件是( )
A.班加罗尔软件公司林立 B.辽宁鞍钢借鉴鲁尔区经验
C.广东部分企业迁至越南 D.海外车企占领中国市场
14.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优惠的税收政策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市场广阔
A.④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若限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
A.人地矛盾加剧 B.经济发展迅速
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16.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
①人口大量迁出 ②农民收入提高 ③生态环境转好 ④户籍制度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综合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沟拥有科尔沁沙地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残遗原始森林,生态价值较高。历史上,大青沟流经该地,在气候变化和河流作用影响下,河岸形成沙地。河岸沙地形成后,河道逐渐萎缩,靠风媒扩散的沙地植被群落快速定居。河流彻底改道移走后,该地植被继续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大,动物传播逐渐取代风力传播成为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下列左图示意科尔沁沙地的位置,右图示意大青沟植物群落形成及环境演变模式。
(1)与大青沟河岸沙地形成时期相比,推测大青沟原始森林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
(2)简述大青沟河岸沙地能发育植被的自然条件。
(3)分析大青沟植被演替过程中种子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爪哇岛人口稠密,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塞梅鲁火山1818年以来发生过55次喷发,当地时间2021年12月4日,该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巨大浓烟高达12000米,成吨的火山灰被抛向空中,火山灰富含钾钙镁铁等矿物质。
资料二:芝马努河上的加蒂格迪大坝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投资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2015年大坝建成蓄水,2019年大坝一期水力发电工程落成使用。下图(a)为芝马努河流域示意图,(b)为该流域降水柱状图。
(1)概述塞梅鲁火山频发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芝马努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和形成原因。
(4)指出加蒂格迪大坝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景迈村辖区内的“千年万亩茶园”,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全县茶叶面积达29.4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芒景村有古茶面积1200亩,生态茶面积9000多亩,茶叶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其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古茶园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左图中B地为景迈山万亩茶园位置示意。
材料二 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台地茶是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右图示台地茶茶园。
(1)分析景迈山发展茶树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指出开发古树茶存在的问题。
(3)简述大规模种植台地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勐海县做大做强景迈山普洱茶产业提出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