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注意停顿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苍凉悲壮时空了解词义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想指天高地远, 宇宙无限。独:只有怆(chuàng)然:伤感的样子tì,眼泪理解诗意你读了该诗后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作者实际要表达怎样的意思呢? 背景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相关典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相关典故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是战国的时候燕昭王千金招贤之所。古人
来者像燕昭王那样
能任用贤才的明君为何“不见”?关于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官场上的潮起潮落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官场上的潮起潮落 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拾遗:以谏为职的官员称作谏官,又形象地被称作言官,但言官亦指监察官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的官员,专挑皇帝的毛病)。 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写诗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登幽州台歌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赏析三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练习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体会
1.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2. 本诗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3. 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愤的心情。
登幽州台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题目解析:台幽州台登幽州台中国文人登高仰观俯察内容解析:古人、来者见前、后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时空概念统一的时空结构无限虚空{{客观所见主观所感空旷苍凉{悠悠往古遥遥未来莽莽旷 野抒情主体念}:内容解析:孤独内容解析:把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内容解析: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内容解析: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乐游园歌》 内容解析:孤独1、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内容解析:弗洛伊德 (1856—1939) 《梦的解释》(1900)
《性欲三论》(1905)
《论无意识》(1915)
《自我与本我》(1923)
…… 内容解析:《自我与本我》:“我”{ 本我自我 超我死亡等生存和被爱建功立业要求要求要求公元696年,陈子昂北征契丹受挫内容解析:古人今人来者……1、孤独 生之短促2、内容解析:岁月无情时不我待1、孤独 生之短促2、内容解析:1、孤独2、生之短促}内容解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
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
的日子为什么一
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匆匆》
朱自清内容解析: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内容解析: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余光中《乡愁》余光中内容解析: 你曾经轻轻牵着我的手,
走过草地踏过山坡。
你说那青山永远挺立,
流水它永远无尽头。
爸爸为何你走得匆匆,
来不及告诉我
来不及告诉我你就走。
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
却牵不到你的手!—张行《牵不到你的手》内容解析:这无限空间的永恒寂寞使我恐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内容解析:陈子昂政治上天真:忠于武则天《谏灵驾入京书》《谏政理书》《送魏大丛书》……陈子昂文学上先觉: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修竹篇序》 内容解析: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禾木,
昭王安在哉?
—陈子昂《燕昭王》内容解析:逢时独为贵,
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
遂起黄金台。
—陈子昂《郭隗》内容解析:宝马老死于厩中
良弓朽断于壁上内容解析:1、孤独 2、生之短促 怀才不遇3、}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1、景藏情中内容解析:1、景藏情中 藏于情中的“景”是一种“虚景”,它来自诗人
的情思,但它反过来又进行负载和寄托。
诗人的直抒之情、“虚景”所载之情与景象相
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种孤寂、幽深、寥
廓的意境。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1、景藏情中2、沉郁悲壮内容解析: 诗人旷视四野,思接千载,把
悠悠之天地、古今之贤人统笼于笔
下,然后直抒胸臆,径吐块垒。哀
而不伤,悲中有壮。 2、沉郁悲壮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1、景藏情中2、沉郁悲壮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内容解析: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
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
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 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登幽州台歌》的现代意义1、孤独的慨叹2、生之短促的感喟3、怀才不遇的哀伤1、景藏情中2、沉郁悲壮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内容解析:承认人生悲哀,
力求超越悲哀。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本诗的格调为沉郁悲壮?
2、本诗主旨在封建社会有何普遍意义?
3、此诗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