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D
7.D
8.B
9.C
10.B
11.A
12.D
13.(1) 有氧呼吸 向内折叠(形成嵴)
(2) 7 断裂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吞噬并清除
(3) 3 差速离心 促进
14.(1) 库 蔗糖和淀粉
(2)0.47~0.57 mol L-1
(3) 类囊体 CO2供应减少
(4) ATP和NADPH
15.
(1)AABB×AAbb或aaBB×AAbb
(2)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淡紫色∶白色=1∶1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3)5 3/7
16.
(1)染色体结构
(2) 低温抑制(卵细胞)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3) 全为雌性 全为雄性
(4) 100% 1/16(6.25%)
答案第1页,共2页天津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学科
一、单选题(每题4分 共 48分)
1. 水和无机盐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合水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 哺乳动物缺 Fe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
C.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D. 冬季来临时,冬小麦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
2. 马达蛋白可通过沿细胞骨架的定向运动(如图)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中合成马达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
B. 马达蛋白定向运动需要 ATP 水解供能
C. 运动中马达蛋白随空间结构改变失活
D. 该过程循环进行利于物质远距离运输
3. 盐碱地中生活的某植物,能将细胞质中的Na 运入液泡,降低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液泡膜上的 H转运蛋白可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 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ba 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 以与 H 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ba x进行进入液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 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 加入 ATP 水解酶抑制剂,Na 通过 bax的运输速率变慢,不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 Na 通过 ba 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D. 载体蛋白在运输 时,需要与 结合,并且发生构象改变
第 1 页 共 8 页
4.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通气情况下,品种A和B的根系细胞产生的( 都来自线粒体
B. 低氧胁迫下,根细胞中丙酮酸分解为酒精的过程不产生 ATP
C. 低氧胁迫下, 品种B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
D. 低氧胁迫不影响黄瓜的光合速率和产量
5. 核孔复合体(NPC)是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货物运输的常规途径。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NPC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通过电镜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与细胞核膜高度弯曲的部分,为人类进一步了解核孔复合物提供了新的证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NPC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程度有关,新陈代谢旺盛细胞的细胞 NPC 越多
B. NPC 保证了细胞核与细胞质间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自由进出
C.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物质是核仁
D. 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导致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6. 图1、2分别是基因型为 AaX Y 的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8 页
A. 基因A 和 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可能相同
B. 图2中的Ⅰ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CD段, 图2中的Ⅱ时期只对应图1中的 AB段
C. 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FG段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 若该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XB、 aY、 aY,分裂出现异常的时期对应图1中的H I段
7.科学家用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共能得到8种核苷酸
B. 可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 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时间过短会降低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 若离心后的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8. 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其碱基序列为 TATAATAAT。RNA 聚合酶与 TATA 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4种小分子
B. TATAbox上可能含有起始密码子
C. RNA 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才催化核糖核苷酸链的形成
D. 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
9. 育种工作者发现, 将玉米(2n=20)的花粉授予小麦(2n=42), 花粉能正常萌发,从而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进行分裂过程中,玉米染色体的移动表现出滞后和不均匀分离,几次分裂后玉米的染色体消失。该技术称为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 3 页 共 8 页
A. 小麦和玉米杂交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31条染色体
B. 玉米染色体消失可能是因为纺锤丝没有附着到着丝粒
C. 小麦一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可以用于突破生殖隔离
D. 小麦一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可用于生产小麦单倍体
10. DNA 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DNA 甲基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来实现的,DNA 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表达,从而促使癌症的发生和恶化,如图所示。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属于表观遗传。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未被甲基化,基因表达开始 甲基化,基因表达关闭
A. 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细胞中的DNA不存在甲基化
B. 萝卜硫素可能通过抑制 DNMTs的活性,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C. 甲基化若发生在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上,则不会影响基因表达
D. DNA甲基化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影响 DNA 聚合酶的作用,使DNA无法复制
11.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抗菌机制如下表所示。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 RNA 聚合酶的活性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 DNA 的复制
A.环丙沙星能阻止细菌细胞分裂,其他两种对细菌细胞分裂无影响
B. 红霉素的抗菌机制说明肽链的延伸场所是核糖体
第 4 页 共 8 页
C. 利福平能抑制细菌中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 三种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均涉及中心法则
12.雄蚕比雌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质量好,但雌雄鉴别困难。已知基因B能使蚕卵呈黑色,反之则蚕卵为白色。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射线处理, 既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 突变体丁与基因型为bbZZ 的雄蚕杂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
D. 丙与基因型为bbZZ 的雄蚕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 bbZWB的个体占1/2
二、综合题(每空2 分 共 52分)
13. (14分)为探究线粒体的断裂在骨细胞形成过程(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中的生理意义,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1)线粒体是 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 扩大了膜面积利于其完成复杂功能。
(2)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显微观察线粒体形态、数量变化,结果如图1.
断裂线粒体数量占比在诱导分化第 天达到峰值。研究人员追踪溶酶体的活动,
第 5 页 共 8 页
发现溶酶体在第 14 天后的活动增强,并与线粒体在细胞中处于相同位置。请解释第21天小于0. 5μm的线粒体比例变小的原因。
(3)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成骨细胞中断裂后的线粒体隆起形成囊泡(MDVs),并以出芽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如图2,据图可知外泌 MDVs具有 层生物膜。为检测外泌MDVs的功能,研究人员使用 法分离外泌 MDVs并添加至颅骨骨祖细胞培养基中,检测显示骨祖细胞发生分化、促骨成熟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表明外泌 MDVs对骨细胞形成具有 作用。
14.(12分)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植物光合产物产生器官被称作“源”,光合产物或营养物质储存部位被称作“库”。研究者对库源关系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1)去除部分桃树枝条上的果实,检测其对叶片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组别 净光合速率 (μmol·m ·s ) 叶片蔗糖含量 (mg·g FW) 叶片淀粉含量 (mg·g FW) 气孔导度 (mmol·m ·s )
对照组(留果) 5.39 30.14 60.61 51.41
实验组(去果) 2.48 34.20 69.32 29.70
据表推测: 去果处理降低了 (选填“库”或“源”)的大小, 使叶片中 积累,进而抑制了光合速率。
(2)检测蔗糖对离体叶绿体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图1数据范围内 浓度范围的实验数据支持以上推测。
(3)研究发现,叶绿体中淀粉积累会导致 膜结构被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光
第 6 页 共 8 页
反应。保卫细胞中淀粉含量增加会降低气孔导度,使 进而抑制暗反应。
(4)图2为光合产物合成及向库运输过程部分示意图, 图2中A 包括的物质有 。
15.(12分)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 bb A_Bb A_BB、aa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子代红玉杏花的性状、比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值为 ,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值为 , 则A、a和B、b基因在 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值为 ,则A、a和B、b基因在 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 和 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则取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 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种个体占 。
第 7 页 共 8 页
16.(14分)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请据图回答: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 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 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 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 这是因为 。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 ,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为 ,则其性别决定为 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则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