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初中城西联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初一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静mì( ) 繁yǎn( ) zǔ( )咒 jùn( ) 工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改正。(4分)
祭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遵,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祥,栩栩如生。
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溶为一体,她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装淡抹的自然美。
3.默写。(7分)
①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阎伯理《黄鹤楼》)
② ,乾坤日夜浮。(杜甫《 》)
③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 。 (张岱《于园》)
④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两小儿笑曰:“ !”(《 》)
4.名著阅读。(5分)
(1)《西游记》中有这么一首诗:“今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其中“芳名”指什么?“大运”又指什么?“此地”指什么地方?。(3分)
(2)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鬼魅亦通世故”,请你以《一调芭蕉扇》中的有关情节举例说明。(2分)
第二部分(4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5-6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空”字作何解释?有何作用?(3分)
6.“万籁此俱寂”和 “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宇,完成7-11题。(14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大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 初,权谓吕蒙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 (4分)
A. 常劝以读书 B. 太祖乃悟 C. 未有其比
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乃始就学 普又以其人奏
D. 跪而拾之以归 E. 读之竟日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家人发箧视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9.说说下面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任选一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曰。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0.【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吕蒙在读书后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11.写出分别出自甲乙两文的成语。 (2分)
(三)阅读《一面》选段,完成12—14题。(共7分)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12.鲁迅博物馆一面大墙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排列着“风声”“及锋”“越山”“且介”等一百四十多个笔名。结合选文,说说《一面》作者是否能理解为什么鲁迅用如此多的笔名? (2分)
13.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何差异,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A.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B.他的面孔黄里带白,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14.紧密结合选文及以下链接,说说这篇文章里鲁迅是怎样的形象?(3分)
链接:鲁迅独子周海婴在访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中说:“您刚才讲了鲁迅逝世有那么多的人为他送葬,那是因为他像斯巴达克斯一样带领人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冲锋陷阵。” 他听周建人叔叔评价父亲:“我从没看见过你爸爸发脾气,最多的时候,谈不拢就不说了,也就是文人所说的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了。”
(四)阅读《母亲的守望》,完成15-19题(14分)
①自打上大学开始,我就成了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子,一只风筝。我浪迹天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飞到离家万里的南方来。总想衣锦还乡,于是一年又一年地推迟回家的行期。今年终于下定决心,带领妻儿回到相隔快20年的故乡去。
②和爹娘相见的一瞬间,所有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和语言都化成了眼泪,40多岁的我,竞像个孩子一样哭个不停。娘喊着我的乳名,不停地安慰我,就像我小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她把我揽在怀里,拍着我的头安慰我一样。我就越发哭得厉害,怎么忍也忍不住。
③平静下来以后,娘便开始向我诉说这些年来家里和外面熟人的变化情况。爹和娘现在早已不住在农村,他们随着哥哥妹妹搬来县城,又搬了几次家,才住进现在的楼房里。虽然住的是楼房,但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农村风格的,其中不少家具是我从小便熟悉甚至用过的。
④娘说:“一搬三穷。不少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都扔掉或者送人了。没有办法。”娘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她说,“你快来看,这是你早先写的那些字啊本啊,娘一点没敢动,怕你有用。”娘说着,弯下腰吃力地从床下拖出两只纸箱子来。
⑤我的心忽地一热,眼泪又涌上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中学时代开始迷上写作的我,那时总和娘共着一盏灯,在纸上写写画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曾写过些什么,自己早已忘记,但是,娘却把它们留下来!
⑥我慢慢翻检着这些已经发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纸片,纸片上面的字迹不断激起我对青年时代美好时光的回忆。但除此以外,老实说这些东西并无价值。我仿佛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向娘交代过,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了.可以用它引火。然而,娘竟然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它们!搬了几次家,其他都可以送人,惟有这些东西她还珍藏着,我的亲娘啊!
⑦我看着这些东西,娘就站一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恭恭敬敬地看着我。娘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也不懂什么叫做“文章”。但她知道我是作家,作家是写书的。当年我还只是刚在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中学生,可在娘的眼里,我简直是天下第一。而我青少年时代学习写作在纸上的胡乱涂鸦,也成了了不起的“经书”。“儿,有用吗?”娘在一边极小心地问我。“有,有啊!”我用力点着头,眼泪也跟着落下来。我真的想大声地说句谢谢,可这是我的亲娘啊!
⑧在家的日子里,我把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纸页整理装订起来,也算作是对过去日子的一种怀念。娘见我这样认真地整理这些东西,高兴得什么似的,她不断地说:“我就总觉着你的这些东西有用嘛。你爹想用它卷烟,让我挡住了,我宁肯上街给他买大白纸。我就琢磨着,啥没用,写的字总会有用!”
⑨临行,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把两个纸箱留下。郑重其事地交给娘。我说,用它的时候我会回来取的。娘说:“你放心,保证一页都不会少。”说着,又小心翼翼把纸箱放回到床下去。
⑩现在,我重新回到了南方。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我的根永远都会留在北方。因为在那里,我的亲娘在为我守望,她守望着家园,也守望着她的儿子写过字的两箱纸片。
15.从全文看,本文题为“母亲的守望”,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含义?(2分)
16.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特点,并说说写出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当年我还只是刚在报上发表豆腐块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的中学生,可在娘的眼里,我简直是天下第一。而我青少年时代学习写作在纸上的胡乱涂鸦,也成了了不起的“经书”。
17.文章第③段中写到,母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的是城里的楼房,“但屋内的摆设依然是农村风格的,其中不少家具是我从小便熟悉甚至用过的。”这个细节在文中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18.文章写“我”对自己年轻时代写写画画留下的纸片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请把这个变化概括出来,并简要说说出现变化的原因。(3分)
19.你从这篇散文中读出了一位母亲什么样的情感?请用一两句古诗文形容这种情感吗?并简要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4分)
第三部分(40分)
20.作文: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学都感到奇怪:怎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 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买点。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如果她当初填“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 肯定不会像“做苹果饼”这么打动人心。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但是,他们不那样写,非要填写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细细想来,特长就是我们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技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我们平时不善于发现,或者不能够正视罢了。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以“认识自己的特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