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素质检测(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①2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示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为壮族 ②信封上收件人地址中最小的行政区划是东乡镇 ③图中汽车牌照的属地为青岛 ④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画面为内蒙古草原景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图)。据此回答下题。“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赡养老人负担减轻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如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轮廓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与其简称、省会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秦 太原 B.②晋 西安
C.③陇 兰州 D.④宁 西宁
4.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某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大兴安岭 B.②雪峰山
C.③昆仑山脉 D.④阿尔泰山脉
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回答6~8题:
6.川藏铁路经过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下列文化活动符合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是( )
A.那达慕节 B.泼水节 C.雪顿节 D.丰收节
7.该铁路的修建,遇到了重重困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势陡峭 B.跨越了黄河
C.青藏段气候寒冷 D.夏季多滑坡、泥石流
8.成都市与拉萨市夏季气温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大 B.经度差异大
C.海拔差异大 D.距海远近差异大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两地夏季气温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
10.关于图中A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下游地区结冰期长 B.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C.上中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D.是我国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
读“黄河干支流示意图”和“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表,回答11~12题:
水文观测站 兰州 河口 桃花峪 利津
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981 786 1 820 1 514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26.6 24.8
11.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兰州到河口段,流量减少,含沙量减少
B.河口到桃花峪段,流量增加,含沙量大增
C.桃花峪到利津段,流量减少,含沙量大增
D.兰州到利津段,流量、含沙量同步减少
12.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导致含沙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①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②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③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不合理的工程采矿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①③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界线以西的B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工矿、交通、城市等用地
14.造成图中A、B两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活习惯 D.生产方式
15.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其核心是让环保行为超越60分钟,让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私家车作为出行工具
B.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C.家用电器时刻处于开机状态
D.商场购物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图示为南水北调中线线路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大江北去”中的“大江”所指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京杭大运河
1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北方文明焕发新风采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缺水状况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改变城市分布 ④改变农作物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杭黄高铁始于浙江省杭州市,到达安徽省黄山市。因其沿线有10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5A级风景区,被誉为“最美高铁路线”。据此回答18~19题:
18.与普通铁路运输相比,高铁的突出优势是( )
A.速度快 B.价格低
C.天气影响小 D.载客量多
19.清明假期乘坐杭黄高铁出游,沿途可欣赏到( )
A.水稻苗绿,油菜花黄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碧波荡漾,椰林沙滩
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回答20~21题:
20.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植树 C.过度放牧 D.过度养殖
21.要使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 )
A.平原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B.陡坡缓坡都用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多修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22.呼和浩特、上海均是我国主要纺织工业城市。与上海相比,呼和浩特的纺织工业中比重较大的是( )
A.棉纺织 B.毛纺织 C.麻纺织 D.丝纺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中华大地日益清晰,形成了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粵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发展新空间。读图,回答23~24题:
23.连接京津冀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铁路是( )
A.京沪高铁 B.沿海高铁 C.京广高铁 D.沪昆高铁
24.下列关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水能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B.科技力量雄厚,创新产业发展迅速
C.河湖密布,农业发达
D.河海陆联运,交通便利
25.[链接生活]小李的妈妈利用网络平台团购水果,这种“互联网+农业”的优势是( )
①省去中间的经销渠道,产品价格更实惠 ②有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③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降低营销成本 ④能大幅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产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A是 (国家),B是 (国家),C是 (国家)。(3分)
(2)图中数字①表示的省区的简称是 ,它主要位于地势的第 级阶梯。(3分)
(3)图中甲是 (山脉),乙是 (山脉)。
(2分)
(4)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均是 ,其行政中心是 。(2分)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共穿过了 个省区,其中位置最靠东的是 。(4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 地,农业生产最易受到春旱威胁的是 地。(2分)
(2)④、⑤两地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原因是 。(4分)
(3)图中a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吻合,则此线大致是 和 (填干湿区)的分界线。(4分)
(4)b线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则M为 (山脉),P点1月平均气温在0℃ (填“以上”或“以下”)。(2分)
28.图1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景观图。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
(1)图1中曲线Ⅰ为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西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2分)
(2)曲线Ⅱ东段大致经过我国 一线,该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以北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3分)
(3)某农业合作社的500亩土地,在一个生产季节内,种植结构安排如表所示,该农业合作社的土地可能位于A、B、C三地中的 地,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等。(写一种即可)(4分)
农作物种植比例表
农作物名称 所占比例(%)
水稻 64
甜菜 30
蔬菜 4
其他 2
(4)图2中的景观,可能出现在A、B、C三地中的 地。(1分)
29.读“甘肃省地理简图”,就该省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14分)
(1)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地跨 个温度带和 类干湿地区。(4分)
(2)图中河西走廊为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主要的灌溉水源为 ,除此之外,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还有 。(4分)
(3)图中水电站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2分)
(4)兰州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经过的铁路干线有 、 等。(2分)
(5)省会兰州是“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兰州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答出1点即可,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从世界看中国 1、3、4、6、26
中国的自然环境 5、7、8、9、10、11、12、27、28、29
中国的自然资源 13、14、15、16、17
中国的经济发展 2、18、19、20、21、22、23、24、25、28、29
一、单项选择题
1.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及各省级行政区的特色文化。①20元人民币上景观为桂林山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主要少数民族为壮族;②我国行政区划为省-县-乡三级,东乡镇属于乡一级的行政区划;③图中汽车牌照上面的青为青海省的简称,而非青岛;④画面中为内蒙古草原游牧场景。
2.C 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家乡的父母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这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年轻人在大城市稳定;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便利等原因。
3.C 4.D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山西省,简称晋,行政中心是太原;②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③为甘肃省,简称陇,行政中心是兰州;④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行政中心是银川。第4题,我国回族人口超过500万,主要集中在宁夏。
5.C 山西与河北之间的界山是太行山。江西和福建之间的界山是武夷山。新疆与西藏之间的界山是昆仑山。甘肃与青海之间的界山是祁连山。
6.C 7.B 8.C 第6题,从图中看,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这里分布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藏族的传统文化节日为雪顿节。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丰收节是高山族的传统节日。第7题,该铁路穿过了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势陡峭。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该铁路东段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在山区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川藏铁路跨越了长江、澜沧江等河流,没有跨越黄河。第8题,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拉萨市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差异大,夏季气温差异大。夏季,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低的多。
9.D 10.D 第9题,图中①地是青藏高原,②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导致夏季两地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是两地海拔高低不同,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河流是长江。长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无结冰现象。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是我国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
11.B 12.D 第1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兰州到河口段,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河口到桃花峪段,流量增加,含沙量大增;桃花峪到利津段,流量减少,含沙量减少;兰州到利津段,流量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而含沙量呈现增加、减少的变化。第12题,从河口到桃花峪为黄河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地区。
13.A 14.A 第13题,B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第14题,A地位于我国东部,降水多,多耕地;B地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多草地。两地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不同。
15.B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减少森林的砍伐与破坏,是正确的环保行为。应该提倡公交车和绿色出行,家用电器不用时应处于关机状态,商场购物应使用可循环的布袋。
16.B 17.A 第16题,为了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所以“大江北去”中的“大江”指的是长江。第17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北上,北达北京,缓解了北方缺水状况,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18.A 19.A 第18题,高铁比普通铁路的突出优势是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准时。第19题,杭黄高铁始于浙江省杭州市,到达安徽省黄山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冬季景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西北地区的景色。碧波荡漾,椰林沙滩是海南岛的景色。
20.A 21.D 第20题,读图可得,右图中种植业的比重过大,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过度开垦,这样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第21题,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缓坡建梯田,适宜种植水稻;陡坡适宜发展林业,保持水土;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是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22.B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发展毛纺织工业所需的原料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棉花的重要产区,上海发展棉纺织工业所需原料丰富。
23.C 24.A 本题组考查我国铁路的分布和长三角经济圈的地理特点。第23题,读图可知,连接京津冀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铁路是京广高铁。第2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经济圈矿产、水能资源贫乏,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25.B “互联网+农业”便于销售,但对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济
于事。
二、综合题
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邻国、行政区划、山脉等。第(1)题,可根据国家的位置、轮廓等信息判断。第(2)题,数字①为甘肃省,简称甘或陇,它位于第二级阶梯。第(3)题,根据山脉的走向、位置等信息可判断山脉名称。第(4)题,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海省,其行政中心是西宁。第(5)题,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答案:(1)朝鲜 俄罗斯 印度(3分)
(2)甘或陇 二(3分)
(3)大兴安岭 天山山脉(2分)
(4)青海省 西宁(2分)
(5)4 台湾省(4分)
27.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地纬度低,受夏季风影响最早,雨季最早到来;③地纬度较高,受夏季风影响较晚,春季降水少,容易发生春旱。第(2)题,④地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东段大体一致。
答案:(1)① ③(2分)
(2)④ 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4分)
(3)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两者顺序可颠倒)(4分)
(4)秦岭 以下(2分)
28.解析:第(1)题,图1中曲线Ⅰ为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西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第(2)题,曲线Ⅱ东段大致经过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地理界线),该线以南为我国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以北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第(3)题,读“农作物种植比例表”可知,该地的农作物有水稻、甜菜,可判断该农业合作社的土地可能位于B地,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等。第(4)题,图2中的景观位于干旱地区,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C地。
答案:(1)400 草地(2分)
(2)秦岭—淮河 水稻 旱地(3分)
(3)B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等)(4分)
(4)C(1分)
29.解析:本题考查甘肃省的自然环境及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第(1)题,根据甘肃省的位置和温度带的划分,可知甘肃省地跨暖温带、亚热带、中温带和青藏高原区;根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看到200mm、400mm、800mm年等降水量线都穿过了甘肃省,所以甘肃省跨了四类干湿地区。第(2)题,河西走廊属于内流区,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所以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这里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第(3)题,水电站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段,这里是祁连山的东段,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4)题,根据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看到连云港至兰州的铁路线为陇海线;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为兰新线;兰州至包头的铁路线为包兰线,兰州至西宁的铁路线为兰青线。第(5)题,兰州水能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的
发展。
答案:(1)四 四(4分)
(2)高山冰雪融水 光照充足(或昼夜温差大)(4分)
(3)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分)
(4)兰新线 陇海线 包兰线 兰青线(答对2个即可,2分)
(5)水能资源丰富;水源充足;(铁路)交通便利(答对1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