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课时作业+单元测试(4份打包含答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课时作业+单元测试(4份打包含答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1:22:38

文档简介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阮克(  )   ②打岔(  )
③按捺(  )   ④香槟(  )
⑤骷髅(    ) ⑥撅折(  )
⑦迭起(  )   ⑧撺掇(  )
⑨撵出去(  )
(2)多音字
①他实在太累了,将一支没有抽完的雪茄(  )放在农人的茄(  )子棵上,就躺在一边睡着了。
②他悄(  )然而至,看到别人都在忙碌,又静悄(  )悄地离开了。
③他长年累(  )月地奔波,实在是累(  )坏了,但又不愿牵累(  )别人,只好勉强硬撑着。
④这个资本家用很低的佣(  )金雇佣(  )了很多人。
2.辨明字形
①②
③④
3.辨析词语
(1)化妆·化装
    师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高超技艺,三下两下就将演员们    成了另外一个人。
(2)委屈·委曲
他被误解了,觉得实在是    ,就鼓起勇气将事情的    向领导作了解释。
(3)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一些涉世未深的女孩,缺乏足够的警惕性。不是被骗子们的      骗了,就是让那些    迷惑,以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
4.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1)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
(2)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颠扑不破。(  )
(3)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前途也让你    了。
②他可以随便    我,我不能不依他。
③娜拉,我已经    你了。
④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    不    。
A.葬送 摆弄 宽恕 管用 合用
B.断送 摆布 饶恕 管用 管用
C.断送 摆布 饶恕 合用 合用
D.葬送 摆弄 宽恕 合用 管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只彝区扶贫的“百灵鸟”,正在用一张“巧嘴”生动形象、花言巧语地将“乐山故事”唱响全国。
B.革命前辈接踵摩肩、一往无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深切缅怀和认真学习。
C.解放军某部战士李大为在去年韶关抗洪救灾中冲锋陷阵,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D.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的离家出走深刻影响了中国女性,她的名言“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成为当时女性觉醒。
B. 当我在一个月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C.五四时期,易卜生的戏剧《娜拉》激起了全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也唤起了无数青年女性的觉醒。
D.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是严格的话剧。
8.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父亲的坏德行——(娜拉正要说话)少说话!(表示话题转换)
B.咱们俩,表面上照样过日子——不要改变样子,你明白不明白我的话?(表示解释)
C.让我再看看——(朝着借据瞟了一眼)哦,我不想再看它,只当是做了一场梦。(表示话题被打断)
D.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了她,从心坎里饶恕了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括号,中间的内容是插说)
9.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他是西方从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重要的戏剧家之一,许多戏剧大师尊称他为“现代戏剧之父”。
B.易卜生的处女作《凯替莱恩》是一部颇有独创性的浪漫主义作品,成名作《海尔格伦的强盗》是他在30岁时写出的。此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戏剧界的普遍关注,多次引发激烈的争论。
C.易卜生创作初期秉承挪威的浪漫主义传统,从本国的历史和民间吸取精神资源。《培尔·金特》的怪诞与华丽的风格,至今令人惊叹不已。
D.19世纪60年代末,易卜生将他的视角转向现实生活,并且宣布将用散文剧取代诗剧。《社会支柱》《人民公敌》带有很强的社会批评性质,矛头直指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律、宗教和道德。《玩偶之家》和《海上夫人》曾经引起轩然大波。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海尔茂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娜拉愤然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娜 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注】,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用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 拉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儿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陌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注】 托伐:海尔茂的昵称。
10.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中娜拉说“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因为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海尔茂虚伪的本质,对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已经彻底失望。
B.“穿外套”“拿起手提包”等属于剧本中的“人物动作”,与台词共同表明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表明她出走的决心坚定。
C.剧中娜拉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真正像夫妻”指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D.在海尔茂“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时,楼下大门关上了,这暗示海尔茂“新希望”的彻底破灭;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11.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我们发现海尔茂太专制,太压抑娜拉,让娜拉很郁闷,所以她渴望平等。
B.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自己要改变自己,让对方尊重自己,平等对待自己。
C.“砰的一响”既表示了娜拉挣脱樊笼走向自由的决绝的态度,也象征了海尔茂家长作风、男权主义的彻底失败,的确是精彩的一笔。
D.娜拉说:“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传达的具体意思是要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12.剧中“你的泥娃娃”“陌生人”分别指谁?如何理解这些称呼?
答:                                    
                                    
                                    
13.本部分的结尾“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独立成段。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熏陶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且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丈夫借了一笔钱;同时想给生命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伪造了父亲的签字。正是由于这个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但是, ① ?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使易卜生给他的主人公不能开辟出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一走了之。娜拉觉醒之前之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因此,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 ② 。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
1.文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陶   B.同舟共济
C.市侩  D.一走了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4.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请阅读下面的戏剧选段,解释画横线部分文字的潜台词。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海尔茂 那还用我说?①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娜 拉 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 ②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 拉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 别的不用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 拉 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③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答:①                                    
②                                    
③                                    
5.下面是某校高二年级“《玩偶之家》话剧节”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雅致,可是并不奢华。后面右边,一扇门通到门厅。左边一扇门通到海尔茂的书房。两扇门中间有一架钢琴。左墙中央有一扇门,靠前一点,有一扇窗。靠窗有一张圆桌,几把扶手椅和一只小沙发。右墙里,靠后,又有一扇门,靠墙往前一点,一只瓷火炉,火炉前面有一对扶手椅和一张摇椅。侧门和火炉中间有一张小桌子。墙上挂着许多版画。一只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一个小书橱里放满了精装书籍。地上铺着地毯。炉子里生着火。正是冬天。
门厅里有铃声。紧接着就听见外面的门打开了。娜拉高高兴兴地哼着从外面走进来,身上穿着出门衣服,手里拿着几包东西。她把东西搁在右边桌子上,让门厅的门敞着。我们看见外头站着个脚夫,正在把手里一棵圣诞树和一只篮子递给开门的女佣人。
娜 拉 爱伦,把那棵圣诞树好好儿藏起来。白天别让孩子们看见,晚上才点呢。(取出钱包,问脚夫)多少钱?
脚 夫 五十个欧尔【注】。
娜 拉 这是一克朗。不用找钱了。
脚夫道了谢出去。娜拉随手关上门。她一边脱外衣,一边还是在快活地笑。她从衣袋里掏出一袋杏仁甜饼干,吃了一两块。吃完之后,她踮着脚尖,走到海尔茂书房门口听动静。
娜 拉 嗯,他在家。(嘴里又哼起来,走到右边桌子前)
海尔茂 (在书房里)我的小鸟儿又唱起来了?
娜 拉 (忙着解包)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又在淘气了?
娜 拉 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娜 拉 刚回来。(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托伐,快出来瞧我买的东西。
海尔茂 我还有事呢。(过了会儿,手里拿着笔,开门朝外望一望)你又买东西了?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
娜 拉 嗯,托伐,现在咱们花钱可以松点儿了。今年是咱们头一回过圣诞节不用打饥荒。
海尔茂 不对,不对,咱们还不能乱花钱。
娜 拉 喔,托伐,现在咱们可以多花点儿了——只多花那么一丁点儿!你知道,不久你就要挣大堆的钱了。
海尔茂 不错,从一月一号起。可是还有整整三个月才到我领薪水的日子。
娜 拉 那没关系,咱们可以先借点儿钱花花。
海尔茂 娜拉!(走到她面前,开玩笑地捏着她的耳朵说道)你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要是今天我借了一千克朗,圣诞节一个礼拜你随随便便把钱都花完了,万一除夕那天房上掉下一块瓦片把我砸死了——
娜 拉 (用手捂住他的嘴)嘘!别这么胡说!
海尔茂 要是真有这么回事怎么办?
娜 拉 要是真有这种倒霉事,我欠债不欠债还不是一样。
海尔茂 那些债主怎么办?
娜 拉 债主!谁管他们的事?他们都是跟我不相干的外头人。
海尔茂 娜拉!娜拉!你真不懂事!正经跟你说,你知道在钱财上头,我有我的主张:不欠债!不借钱!一借钱,一欠债,家庭生活马上就会不自由,不美满。咱们俩硬着脖子挺到了现在,难道说到末了反倒软下来不成。
娜 拉 (走到火炉边)好吧,随你的便,托伐。
海尔茂 (跟过去)喂,喂,我的小鸟儿别这么耷拉着翅膀。什么?小松鼠儿生气了?(掏出钱包来)娜拉,你猜这里头是什么?
娜 拉 (急忙转过身来)是钱!
海尔茂 给你!(给她几张钞票)我当然知道过圣诞节什么东西都得花钱。
娜 拉 (数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很够花些日子了。
海尔茂 但愿如此。
娜 拉 真是够花些日子了。你快过来,瞧瞧我买的这些东西。多便宜!你瞧,这是给伊娃买的一套新衣服,一把小剑。这是巴布的一只小马,一个喇叭。这个小洋娃娃和摇篮是给爱密的。这两件东西不算太好,可是让爱密拆着玩儿也就够好的了。另外还有几块衣料几块手绢是给佣人的。其实我应该买几件好点儿的东西送给老安娜。
海尔茂 那包是什么?
娜 拉 (大声喊叫)托伐,不许动,晚上才让你瞧!
海尔茂 喔,乱花钱的孩子,你给自己买点儿什么没有?
娜 拉 我真不知道我要什么!喔,有啦,托伐,我告诉你……
海尔茂 什么?
娜 拉 (玩弄海尔茂的衣纽,眼睛不看他)要是你真想给我买东西的话——你可以——
海尔茂 可以什么?快说!
娜 拉 (急忙)托伐,你可以给我点现钱。用不着太多,只要是你手里富余的数目就够了。我留着以后买东西。(选自《玩偶之家》第一幕,有删改)
【注】 欧尔:挪威币制单位,一百欧尔等于一克朗。
6.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娜拉的家虽然并不奢华,但布置得舒服雅致,给人温馨的感觉,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称职的女主人。
B.娜拉“高高兴兴地哼着从外面走进来”,此时的她非常高兴,主要是因为就要见到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了。
C.娜拉不仅给三个孩子买了衣服和玩具,还给佣人买了衣料和手绢,却没有给自己买什么东西,可见她十分为别人着想。
D.海尔茂称娜拉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乱花钱的孩子”“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体现了娜拉的“玩偶”地位。
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这一舞台说明属于动作描写,体现了娜拉对海尔茂的畏惧心理及贪吃的形象特点。
B.“我的小鸟儿别这么耷拉着翅膀”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娜拉当时的状态。
C.“玩弄海尔茂的衣纽,眼睛不看他”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娜拉此时的心虚。
D.以“玩偶之家”为题,形象地暗示了娜拉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揭露了在平静幸福生活的外衣下掩盖着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
8.结合剧本内容分析,海尔茂具有怎样的金钱观?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9.易卜生的戏剧语言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的形象特征,请以剧中娜拉的两处语言为例,加以分析。
答: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基础积累练
1.答案:(1)①ruǎn ②chà ③nà ④bīn ⑤kūlóu ⑥juē ⑦dié ⑧cuān ⑨niǎn
(2)①jiā qié ②qiǎo qiāo ③lěi lèi lěi ④yòng yōng
2.答案:①撒 撤 ②账 帐 ③遣 谴 ④饶 侥 浇 挠
3.答案:(1)化妆 化装 (2)委屈 委曲 (3)花言巧语 甜言蜜语
解析:(1)“化妆”与“化装”都是动词,都有打扮、修饰容貌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区别。“化妆”是指美容,用脂粉等来修饰面部,使容貌美丽。“化装”是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也指改变装束、容貌或假扮。(2)委曲: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如“河流委曲”;②指事情的原委和底细,如“告知委曲”;③指勉强服从,如“委曲从俗”。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3)花言巧语:指虚假动听的话或说虚假动听的话。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前者侧重说假话,后者侧重说好听的话。
4.答案:(1)√ (2)× (3)√
解析:(1)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精神不集中。符合语境“慌了神”,使用正确。(2)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等)。修饰对象为“爱情”“友谊”,应改为“牢不可破”。(3)大祸临头:即将发生大灾祸。使用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葬送:动词,断送。断送: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葬送”词义较重,故选“断送”。摆布:动词,①安排,布置;②操纵,支配(别人行动)。摆弄:动词,反复拨动或移动;玩弄,摆布。前者对象多为人,后者对象多为物。此处是人,故选“摆布”。饶恕:动词,免予责罚。宽恕:动词,宽容饶恕。“饶恕”语义更重,更能突显海尔茂的大男子主义。合用:形容词,适合使用。管用:形容词,有效、起作用。语境强调适不适合,选“合用”。
6.答案:D
解析:A项,“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动听的话。与语境不符。B项,“接踵摩肩”,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与语境不符。C项,“威武不屈”,指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形容坚贞不屈。与语境不符。
7.答案:A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的宣言”。
8.答案:C
解析:C项,破折号应该是表示停顿。
9.答案:D
解析:D项,易卜生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剧作是《玩偶之家》和《群鬼》。
10.答案:B
解析:B项,“穿外套”“拿起手提包”等属于剧本中的“舞台提示”说明部分。剧本的舞台提示包括剧中人物表和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11.答案:B
解析:B项,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12.答案:前者指娜拉本人,后者指她丈夫。她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海尔茂心中只是一个玩偶(娜拉在丈夫眼中只是“私有财产”),没有自由,也得不到尊重,最亲密的丈夫其实就像一个陌生人。
13.答案: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素养提升练
1.答案:A
解析: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此句是说娜拉没有受到世俗人情中不好的影响,不合语境,可改为“熏染”。
2.答案: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易卜生不能给他的主人公开辟出真正的出路。
3.答案:①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 ②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
解析: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娜拉与丈夫闹翻,负气出走,接着出现一个转折“但是”,可以揣测这里应填“出走以后怎样”类似的语句;第②处,前面说娜拉之所以成为丈夫的玩偶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娜拉只是精神反叛并不是真正的解放,后面又说“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可知此处应填“经济独立”类似的语句。
4.答案:①你是家庭的附庸(你存在的意义是为家庭奉献全部)。②除了为家庭奉献,其余的休想。③我和你是平等的。
解析:从“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可知,这隐藏在背后的深意为:海尔茂认为娜拉是家庭的附庸,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整个家庭奉献;“没有的事”突出海尔茂的强硬态度,他认为娜拉要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家庭奉献;“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体现出两人现在是不平等的状态,写出了娜拉想要追求平等的地位。
5.答案:“《玩偶之家》话剧节”定于10月16日举行,需做好组织和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包括安排高二年级每班报一个节目参赛、最终评选出3个奖项等规模计划,并且需要联系大礼堂做场地;宣传工作包括设计、张贴海报,并在学校网站、校广播站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框架图,明确框架图每一部分的构成,如话剧节的时间、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又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等;然后按照要求组织答案即可。
6.答案:B
解析:“主要是因为就要见到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了”表述错误。从后文“她踮着脚尖,走到海尔茂书房门口听动静”可知,此时的娜拉并不知道海尔茂在家,她高兴主要是因为要过圣诞节了,她买了很多东西。
7.答案:A
解析:“体现了娜拉对海尔茂的畏惧心理及贪吃的形象特点”错。“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这一动作描写重在表现娜拉的天真烂漫、孩子气。
8.答案:(1)海尔茂的金钱观:①不欠债,不借钱;②男人需要掌控家中经济。
(2)海尔茂的性格特征:①看重金钱,吝啬小气;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解析:在剧中,海尔茂说自己的主张是“不欠债!不借钱!”,可见这是他的金钱观。家里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他来分配,可见他认为“男人要掌控家中经济”。娜拉买了许多东西回家,海尔茂指责娜拉“糟蹋钱”“乱花钱”,当他看到娜拉买的东西时,他抱怨“你又买东西了?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由此可以看出海尔茂看重金钱、吝啬小气,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9.答案:①“这是一克朗。不用找钱了。”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对脚夫却很大方,这充分体现了娜拉不注重钱财的性格特点。②“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很够花些日子了。”丈夫只给了娜拉不多的家用钱,娜拉却很满足,并为此感谢丈夫,这体现了娜拉幼稚、天真,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
解析: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戏剧语言来体现的,通过赏析娜拉的语言,能够充分理解她的性格特点。如“这是一克朗。不用找钱了”这句话,娜拉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并没有经济来源,而且其家庭经济并不是十分宽裕,但她对脚夫却并不斤斤计较,还给了脚夫双倍的工钱,充分说明了娜拉不注重钱财的形象特点。“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很够花些日子了。”丈夫只给了娜拉不多的家用钱,娜拉却很满足,并为此感谢丈夫,这体现了娜拉幼稚、天真,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喔,托伐,现在咱们可以多花点儿了——只多花那么一丁点儿!你知道,不久你就要挣大堆的钱了”这些语言能看出娜拉乐观天真、无忧无虑的特点。选取其他语言来分析亦可。迷娘(之一) 致大海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柠檬(  )   ②橙子(  )
③行藏(  )   ④迷惘(  )
⑤缚住(  )   ⑥山脊(  )
⑦覆没(    ) ⑧忧郁(  )
⑨絮语(  )
(2)多音字
①夜幕降临了,看着眼前这一行(  )白杨树,耳边不禁响起了《走在冷风中》那令人伤感的旋律:“行(  )走在冬夜的冷风中/飘散的/踩碎的/都是梦。”
②由于各种原因,这批本该发掘的宝藏(  ),被埋藏(  )在地下上千年。
③躺在过去的荣耀里的冠(  )军决不可能永远戴着胜利的桂冠(  )。
④面对美国的疯狂打压,倔强(  )的华为在政府强(  )大的支持下逆势上扬。
2.辨明字形
①②
③④
⑤⑥

3.辨析词语
(1)凝视·凝望
他      着墙上的军事地图,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一会儿,他又向着远处一个小山包    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下达了进攻命令。
(2)徘徊·徜徉
人生充满了得意与失意,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得意时    花间小道不可忘形,失意时    犹豫不必自弃。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泊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坦率直白是其抒情的主要特点。
B.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C.中国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国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D.外国经典诗歌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一)阅读《迷娘(之一)》全文,完成题目。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故乡的优美景物、辉煌居所、神奇境界,倾诉了迷娘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内心情感。
B.这首诗抒发了迷娘对故国的思念与怀恋、对美好世界与生活的追求之情。
C.《迷娘》是歌德创作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D.迷娘怀着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唱了这首“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副歌部分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的思乡之情。
B.“爱人啊,随你前往”“恩人啊,随你前往”“父亲啊,随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
C.传统上,抒情诗一般很少使用对话,而在《迷娘(之一)》中,对话却成为最基本的场景。
D.这首诗采用反复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9.诗歌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答:                                    
                                    
                                    
10.《迷娘》一诗脍炙人口,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试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答:                                    
                                    
                                    
(二)阅读《致大海》,完成题目。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作者把大海人格化,与大海对话,是作者追求自由、歌颂自由的表现。
B.这首诗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情感上的共鸣。
C.诗人在诗中对大海直抒胸臆,对大海倾诉衷肠,激情澎湃,使全诗呈现高昂的欢快的基调。
D.从诗的开头可以看出,诗人在面向大海告别的时候,内心的万千思绪也同大海一样翻腾奔涌。
1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絮语”。
B.大海也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大海又向诗人发出了“喧声呼唤”,这正是反抗精神的召唤。
C.诗中“最后一次了”用的是反复的修辞。“再见吧,自由的元素”用的是呼告手法。“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用的是比拟的修辞。
D.大海与诗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的精神,所以第二人称、拟人手法的使用,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连,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羡慕。
13.诗歌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试分析。
答:                                    
                                    
14.拿破仑和拜伦与大海的精神有何相通之处?诗人为何追念拜伦?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溪流纵横处,山川屹立,巍峨挺拔;林间山野中,花儿绽放,灵动芬芳;田间阡陌里,稻浪翻滚,生机勃勃。走进垫江,置身于山川、花海与稻田之中,可以感受这里的乡村之美。
垫江美起来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垫江县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开展“康养垫江”行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新垫江。如今的垫江县,阡陌交通,畅行无阻;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在高峰镇,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改造成了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地坝平整、推窗见绿;太平镇,以牡丹  ①  ,每到牡丹花开遍山野之时,会引无数游人尽欢颜:水利资源丰富的沙坪镇为了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而开展摸鱼比赛、划船比赛等特色活动。每逢周末,四面八方的游客 ② 地来到垫江县游玩,品悠久的农耕文明,赏旖旎的乡村风光,享闲适的田园生活。产业繁荣兴旺、村民安居乐业,在垫江这片 ③ 的土地上,乡村旅游也越来越红火。如今,放眼垫江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村子更美了,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 ④ 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 ,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说法。钱钟书曾说过,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 ② ,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
既然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传历史之神,其实就是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努力窥测历史深处,准确沟通历史人物内心,抵达古人与今人的心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耕的剧作家,谁个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5.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名 字
特朗斯特罗姆
我开着车,睡意袭来,停在路边一棵树下。
蜷缩在后座,很快睡着了。多久?数小时。黑暗降临。
突然惊醒,不知道我是谁。完全清醒,却不知我是何人。
我在哪?我是谁?我只是在后座沉睡的那件东西,像布袋里的猫,惊慌失措。我是谁?
很久以后我才回过神来。我的名字回到我身边,像天使回到天空。
一把小号,在城堡的高墙外吹响《莱奥诺拉序曲》【注】,拯救我的脚步,沿着长长的楼梯奔来。我来了!是我!
我至死也忘不了那十五秒,那地狱般的虚无。几英尺外的公路上,汽车飞奔而过,车灯大开。
【注】 《莱奥诺拉序曲》是贝多芬为歌剧《菲岱里奥》创作的序曲,曲子结尾号声响起,自由的光辉照在主人公身上,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解放。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普希金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它会死去,
像大海拍击海堤,
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
像密林中幽幽的夜声。
它会在纪念册的黄页上
留下暗淡的印痕,
就像用无人能懂的语言
在墓碑上刻下的花纹。
它有什么意义?
它早已被忘记。
在新的激烈的风浪里,
它不会给你的心灵
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
但是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
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
并且说:有人在思念我,
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有删改)
6.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可分为“入睡”“睡醒”“回神”三个部分,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个特别短暂的生命体验,深刻地揭示了名字对于人的意义。
B.《名字》主要描写一个突然睡醒的人的心境,以名字连接“睡着的自己”和“睡醒的自己”,在这中间有十五秒地狱般的虚无,令“我”感到惊慌失措。
C.《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一诗中,“有人在思念我,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一句意在表明,无论何时,“我”的名字对人都很重要。
D.《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一诗中说“我”的名字“它会死去”“它会……留下暗淡的印痕”“它早已被忘记”,都在说明平时“我”的名字对“你”没有什么意义。
7.下列对两首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一诗笔墨极为自然,具有生活化的特点,表达多用短句,简洁有力,生动凝练。
B.《名字》中,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沉睡的那件东西”和“布袋里的猫”,直接抒发了自己在失去名字的那十五秒内的感受。
C.《名字》中,“一把小号,……我来了!是我!”这一段仿佛音乐剧般“上演”了“我”的心路历程,让喜悦之情得以升华。
D.《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中,“它会死去,像大海拍击海堤,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名字的意义会随着人的逝去而消失。
8.结合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名字”意义的理解。
答:                                    
                                    
                                    
9.《名字》中谈到“我的名字回到我身边,像天使回到天空”,如果整首诗在这里停止,一个受惊的过程已经得到诗意的书写。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下面的内容?
答:                                    
                                    
迷娘(之一) 致大海
基础积累练
1.答案:(1)①níng ②chéng ③xíng ④wǎng ⑤fù ⑥jǐ ⑦fùmò ⑧yù ⑨xù
(2)①háng xíng ②zàng cáng ③guàn guān ④jiàng qiáng
2.答案:①蓝 篮 ②崖 涯 ③敞 敝 ④喑 暗 ⑤脾 啤 ⑥覆 履 ⑦澜 斓
3.(1)凝视 凝望 (2)徜徉 徘徊 
解析:(1)两个词语都含有“目不转睛地看”“聚精会神地看”的意思,但是“凝视”是指向近处或者范围较小的地方聚精会神地看,“凝望”是指向远处或者范围较大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2)两者都含有“来回走动”的意思。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侧重指犹疑的状态。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侧重指安闲的状态。
4.答案:C
解析:“淡泊”是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淡雅”指素净雅致、素淡典雅,用来形容“水墨画”很恰当,因而①处应选填“淡雅”。②处应选填“即使”,和后面的“也”照应,表示假设的让步。③处前后的语意构成转折关系,且前面有“虽然”,所以应选填“但是”。④处前后的语意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应选填“因为”。“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根据语境,⑤处应选填“忽略”。⑥处选填“因此”“所以”都可以。
5.答案:B
解析: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语境中用来评价歌德的字迹有韵致,所以第一空应选“潇洒”。“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语境中指尼采的性格,与前文的“最怪异”一致,所以第二空应选“狂放不羁”。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语境中与“板正”“木讷”一致,所以第三空应选“拘谨”。分析可知,B项的词语全都恰当。
6.答案:C
解析:A项,“其”指代不明。B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D项,句式杂糅,去掉“才能胜任”。
7.答案:D
解析:不是“对春天的无限眷恋”,而是“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8.答案:A
解析:“间接抒情”应为“直抒胸臆”。
9.答案:“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前往,前往”这种回答不但强调了迷娘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它与重复的内容共同形成本诗的深层内涵,即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复杂的情感。
10.答案: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蘸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决心抒发出来。②回环往复,感情浓烈。每节诗的前半部分(主歌)都以迷娘的询问和叙说的口吻来描写故乡,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来直抒胸臆,表达渴望返回故乡的迫切心情。
11.答案:C
解析:有激情澎湃,也蕴含深沉的苦闷,全诗具有哀歌的忧郁美。
12.答案:B
解析: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而非反抗精神的召唤。
13.答案: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一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③写大海有雄浑壮阔的回声,也有低沉、喑哑的发自深渊的声音;有黄昏时的幽静,也有“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海的“喜怒无常”,正是它自由属性的体现。大海的自由和多样的美,引发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④“被缚住”“想要挣脱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而不得的痛苦,“在岸边留下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
14.答案:(1)拿破仑追求自由,领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虽然为反动势力所打败,放逐于小岛上,但仍不能动摇他寻求自由的决心。拜伦虽然是一个诗人,但他是一个永远追求自由的战士,他以志愿军的身份参加希腊反封建革命,虽然不幸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从这一点上说他们与大海的自由奔放、冲破一切障碍的精神相似。
(2)因为普希金与同为诗人的拜伦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都想用手中的笔来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作者赞美拜伦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素养提升练
1.答案:(示例)闻名天下、不约而同、钟灵毓秀、脚踏实地(成语符合上下文语境通顺即可)
2.答案:沙坪镇,(1)以水利资源丰富闻名,(2)组织开展摸鱼比赛、划船比赛等特色活动,(3)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意思对即可。)
解析:由划线句前面的分号可知,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句式应该相近,所以由前面“太平镇,以牡丹闻名天下”可知,“水利资源丰富的沙坪镇”应改为“太平镇,以水力资源丰富闻名”;由前面“每到牡丹花开遍山野之时,会引无数游人尽欢颜”可知,应先说当地特点,后说对游人的吸引,所以“为了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而开展摸鱼比赛、划船比赛等特色活动”应改为“开展摸鱼比赛、划船比赛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3.答案:运用排比手法突出垫江的变化,作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结构大体相同,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感情饱满,使句子更有节奏感,深化了中心。
解析:根据所用手法的表达效果,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4.答案:所谓传历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
解析:划线句包括两种类型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窥测……深处、沟通……内心、抵达……心灵在本语境中搭配不恰当,应该为“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二是语序不当:“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应置于句末。按照认知顺序,应先抵达历史深处,窥探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今人物心灵,然后再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
5.答案:①历史真实不可再现 ②考订只断定已然
解析:第①处所填句子位于段首,依据下文可推断叙述对象为“历史真实”,由“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可知前句应该概括历史真实的局限性,故可填“历史真实不可再现”。第②处所填句子从内容上看属于论据部分。由上文“历史考据只……而文学创作可以……”可以看出所填句子与后句“而艺术可以”恰好与之前后对应,那么②处应填与上文对应语句“历史考据只扣住……”意义一致的语句,故可填“考订只断定已然”。
6.答案:C
解析:“意在表明,无论何时,‘我’的名字对人都很重要”错。细读诗歌不难发现,诗歌上文说“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其含意是只有在对方“孤独、悲伤的日子”里,“我”的名字才会给人带来安慰,才显得对人重要。
7.答案:B
解析:“直接抒发了自己在失去名字的那十五秒内的感受”错。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沉睡的那件东西”和“布袋里的猫”等客体,间接地表达了“我”失去名字时的惊慌失措。
8.答案:①对自己来说,名字是一种身份认同。它的存在相当于在抚慰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追问:我是谁?但一个人的名字也会被忘记,自己一旦忘记名字,就会变成一个与自我无关的客体,就会生出恐惧。就如《名字》里“那十五秒”对于“我”而言是地狱般的虚无。
②对他人来说,“我”的名字就是一个符号,或是一道暗淡的印痕,就像《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中说的,不会给人“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最多在他人“孤独、悲伤的日子”给他人带来些许的心灵安慰。
9.答案:(1)内容上:①引入《莱奥诺拉序曲》,丰富了诗篇的内容,升华了诗人的喜悦之情。②“我至死也忘不了那十五秒,那地狱般的虚无”,再次强调了失去名字带给诗人的恐惧感之强烈。③整件事情发生在行车路上,上文仿佛是一个疲倦之人停下了行车的脚步,而“汽车飞奔而过,车灯大开”,表明初醒的“我”,即将重新投入生活的世界。
(2)结构上:①重新拥有名字时的喜悦与失去名字时的恐慌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名字对于诗人的重要意义。②结尾再次回到路上,前后呼应,结构完整。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鹪鹩(    ) ②黑莓(  )
③啮草(  )   ④藓苔(  )
⑤畏怯(  )   ⑥偃卧(  )
⑦翱翔(  )   ⑧麋鹿(  )
⑨罅隙(  )   ⑩黑鹂(  )
汲取(  )    瞬息(  )
(2)多音字
我们不能做背(  )信弃义的事,否则会背(  )负一辈子的骂名。
2.辨明字形
①②
③④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惠特曼强调真实、自由、饱满的自我,强而有力地表现了人类的力量与智慧,当然,更多的还是惠特曼追求的    ——自由!
②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    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
③沃尔特·惠特曼晚年郁郁不得志,也只是    写写诗歌文章。
A.主题 蕴含 偶尔
B.主题 包含 偶然
C.主体 蕴含 偶然
D.主体 包含 偶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不管惠特曼以前的作品备受争议,但他仍被认为是美国最具开创性的诗人之一。
B.这首诗歌以独特的视角,讨论了生活的本真和人生的意义,树在这里被作为生命主体,成为超越于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意象。
C.他们热爱自由,并不是自由给他们什么物质利益;他们把自由本身看作一种宝贵而必需的幸福,若失去自由,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们得到宽慰。
D.在这首诗里,歌颂的对象是自然的神奇力量,使我们从灰色的秋雨中,领略了一个面貌全新的世界。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息。
B.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除了事实的触发,恐怕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
C.特朗斯特罗姆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
D.特朗斯特罗姆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通过其凝练、通透的意象,为我们带出了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一)阅读《自己之歌(节选)》,完成题目。
6.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写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美丽的存在,它们共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
B.“我”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是“我”具有支配外物的能力。
C.“我”是万物的主宰,拥有对自然万物的支配权,可以离开它们,又可以将万物召来。
D.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诗人毕生的主要思想,是诗人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B.第一节运用一系列的意象,赞美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以及生命的美。
C.第二节由上一节生发开来,“我”也由“小我”扩展到“大我”。
D.第三节写对待人生的态度。一切退缩、逃跑和畏惧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8.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答:                                    
                                    
                                    
9.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惠特曼则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答:                                    
                                    
                                    
                                    
                                    
(二)阅读《树和天空》,完成题目。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个深秋的雨天,诗人被行走的人打动了,同时还有一棵树,这些触发了诗人的思维。
B.诗歌第二节的主要意思是生命在不停地轮回,不停地追寻着梦想。
C.诗歌从雨一下跳到树,诗人以这样壮丽的句子骤然结束了全诗。
D.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探讨了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1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采用了想象、夸张的写作手法,把一棵树当作一个雨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
B.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但它们完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于离开这灰色的场景。
C.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视野里,一切都改变了,树匆匆走动,人们停立在树走开的位置上。而树又像鸟儿那样从雨中汲取生命。
D.这在雨水中匆匆行走的形象,突然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秩序,事物之间联系的神秘性显示出来。在这里,诗人隐喻了现代人思维习惯的呆板和他们精神世界的困顿。
12.这首诗的一、二两节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                                    
                                    
                                    
                                    
                                    
13.本诗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
14.本课的四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 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    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    ,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    ,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著作等身 不以为然 无边无际
B.功成名就 不屑一顾 无边无际
C.著作等身 不屑一顾 不着边际
D.功成名就 不以为然 不着边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                                    
                                    
3.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东方艺术重主观, ① 。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
中国画通常 ② 。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 ③ ,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5.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注】
惠特曼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双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
起来吧,——旌旗正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
为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你,人群挤满了海岸,
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哟!
让你的头枕着我的手臂吧!
在甲板上,这真是一场梦——
你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
我的父亲,感觉不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
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它的航程已经终了,
从可怕的旅程归来,这胜利的船,目的已经达到;
啊,欢呼吧,海岸,鸣响吧,钟声!
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
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注】 本诗是美国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刺客杀害了他。
6.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一首著名的哀悼诗,故本诗的基调是悲怆的。
B.在第一节中,诗人将林肯总统称为“我的船长”,流露出对他的敬仰之情。
C.在第二节中,诗人深情地喊出“船长,亲爱的父亲哟”,表现了诗人对林肯总统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也写出了人们对总统的拥护。
D.在第三节中,诗人描写了到达目的地时的欢呼声和鸣响的钟声,而这热烈的气氛也让诗人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现实。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船长,我的船长哟”等,直接倾诉对林肯总统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B.第一节中,沸腾的港口与“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
C.这首诗以对去世的林肯总统的崇敬、哀悼之情为线索,使诗歌浑然一体;长短句交替使用,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美国比作一艘航船,将林肯总统比作船长,吟唱了一曲悲歌,塑造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形象。
8.全诗共三节,诗人在称呼“船长”时,在人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9.本诗每一节的末尾都写“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基础积累练
1.(1)①jiāoliáo ②méi ③niè ④xiǎn ⑤qiè ⑥yǎn ⑦áo ⑧mí ⑨xià ⑩lí  jí  shùn
(2)bèi bēi
2.答案:①渺 缈 ②徒 徙 ③拔 拨 ④倾 顷
3.答案:A
解析:①主体: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侧重于形式方面。主题: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侧重于内容方面。此处应是指惠特曼诗歌的中心思想,选后者。②包含:一般指事物在数量、大小、类别等的归属。蕴含:包含。对象一般比较抽象。此处对象是“人类价值”,选后者。③偶尔:多用作副词,有“间或”“有时候”的意思,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偶尔”与“经常”相对。偶然:多用作形容词,指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表示出于意外。“偶然”与“必然”相对。此处指次数少,选前者。
4.答案:C
解析:A项,关联词使用错误,“不管”改成“尽管”;B项,成分残缺,在“成为”后加上“具有”;D项,暗换主语,“使我们……”的主语应该是“这首诗”。
5.答案:B
解析:第一个“树”应该加引号。
6.答案:C
解析:“我”是万物中的一员,而非“主宰”。
7.答案:D
解析:第三节写对待自然、社会的态度,而非对待人生的态度。
8.答案:诗中的“我”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9.答案:《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具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源源不断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10.答案:C
解析:应为从树一下跳到雪花。
11.答案:A
解析:诗人采用了视幻如真或视真如幻的写作手法,即十分奇特的想象,并没有夸张。
12.答案:这首诗的一、二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的关系。前者主动,后者主静。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启示着自然界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争取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闪现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
13.答案:拟人。作者将一切都拟人化了。树怎么会走动?怎么会停下脚步?其实明明是人在走动,人在某一刻停下了脚步。这样写,就让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罩纱,一下子将夜雨中林子的寂静及一种看不见的生长(树木在雨中汲取生命),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14.答案: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迷娘(之一)》第三节写“危崖欲坠,瀑布奔忙”,这是想象的返乡途中的艰险,抒发了迷娘坚定的返乡之情。《致大海》,由大海而想起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抒发了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选取了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爬虫等意象,构成了开阔奇异的意境,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树和天空》选取了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写“树在雨中走动”“树停下脚步”等情境,表达了诗人多层次的思考。
异:《迷娘(之一)》这首诗运用了复沓叠唱的结构。这首诗三节正歌的第一行开头和第五行开头都采用了反复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深化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致大海》采用了象征手法,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同大海告别。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崇尚。《自己之歌(节选)》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玄谈的艰涩枯燥。诗不跨行,而以行中短句构成一种隐约的内部节奏,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纵横的议论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惠特曼认为诗是一种内在的、捉摸不着的东西,他强调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法将读者带入主题或思想的氛围。此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树和天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等的看法,但诗人却选取了“树”这一意象,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在等待那瞬息”,使“树”具有了人的动作和感情,充满趣味。
素养提升练
1.答案:B
解析: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此处用来形容横线后面所举的美国诗人的名气大,故选“功成名就”,排除A、C两项。不屑一顾:非常轻视,认为连看一眼都不值得。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此处用来形容其他诗人对这本诗集的轻视,故选“不屑一顾”,排除D项。无边无际:指没有边际,极其广阔,没有界限,侧重表示广大、浩瀚或精深。不着边际: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2.答案: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惠特曼极度绝望的心情。
解析:把“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形象地比作“寒冬的北风”,说明当时的人对惠特曼及其诗作不仅不认可,反而对其冷嘲热讽的程度之重;“顿时冻成了冰块”说明惠特曼绝望至极。
3.答案:原句更好。原句先是用递进的排比句式表达出了希望的语气,再用让步性的句子加以补充,感情强烈;改后的句子成了一般句式,表达感情不如原句效果好。
4.答案:①西方艺术重客观 ②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第①空结合上文“东方艺术重主观”判断横线处应该表达为“西方艺术……”,再根据后文“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确定,前者为客观写实,后者为主观虚写,从而确定答案:西方艺术重客观;第②空先根据段落特点确定属于观点句,总领下文,于是根据后文信息“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花鸟画……”确定空出应该填写: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第③空根据该段分号确定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三个层次(人物、山水、花鸟)一一对应,参考人物画的“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花鸟画的“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确定“山水画”处答案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5.答案:山涧内山峦映衬,乱石中潺潺清泉不断地涌出,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
解析:本题主干句为“六尾蝌蚪(主语)摇曳着尾巴(状语)顺流而下(谓语)”;复杂成分包括状语“在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和定语“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分别以句子或短语的形式表达为:山峦映衬的山涧里(偏正短语),潺潺清泉涌出的乱石中(偏正短语);山涧里山峦映衬(主谓句子),乱石中潺潺清泉涌出(主谓句子)等等。
6.答案:D
解析:“而这热烈的气氛也让诗人从悲痛中走了出来,正视林肯总统已去世的现实”错。诗歌结尾“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强调了这一事实令人难以置信,渲染了诗人的悲痛之情,而且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悲痛。
7.答案:B
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欢呼的人们的批判”错。从诗中来看,沸腾的港口展现的是欢庆胜利的场面,通过侧面描述人民群众对林肯的爱戴、敬仰之情,来赞颂林肯,“鲜红的血滴”“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是说在胜利来临的时候,林肯却牺牲了,这里表达的是诗人的极度悲伤之情。
8.答案:(1)第一节中,诗人称呼“船长”时,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而第二节中,称呼“船长”时,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第三节中,对“船长”的称呼又用回第三人称“他”。
(2)第一节中,使用第三人称“他”,表达了诗人不得不接受船长已经去世这一事实的无奈、遗憾之情。第二节中,反复称呼“你”,似与船长直接对话,显得亲切自然,表现了由开始热切企盼船长醒来到后来逐渐接受他无法醒来这一事实的过程,是一个由满怀希望到陷入绝望的情感转变过程。第三节中,再次使用第三人称“他”,在表达诗人独自悲痛难抑的同时,也倾吐了其对船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9.答案:(1)“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这是在描写伟人去世时的情景,每一节的末尾都这样写,使用的是间隔反复的手法。
(2)①在胜利到来之际,伟大的领袖却已逝去,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反复咏叹可以渲染并加强全诗的悲剧气氛。②表明诗人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渐进的。③以诗人悲怆欲绝的情感构成诗歌的主旋律,使诗歌节奏具有回环往复的效果。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文学现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
何谓“文学经典”作品?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较早谈论这一问题的是古罗马批评家、修辞学家朗吉努斯。他在《论崇高》中提出:“一篇作品只有在能博得一切时代中一切人的喜爱时,才算得真正崇高。”我国老一辈学者伍蠡甫认为,该论点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经典”或“经典作品”这一概念的产生开辟了道路。20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经典”的定义和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美学尊严是经典作品的一个清晰标志,有审美的力量才能融入经典。可以说,经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佳结果,它既积淀着某些最重要的文学经验,又制约着此后的文学生产。经典往往表达、指涉或隐喻了一个时代,既切中时代而又超越时代,既扎根于民族而又跨越民族疆界,成为具有某种广远而永恒价值和“纯诗”品格的作品。
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文学研究的成果、文学批评文字本身应当是以文学性语言写成的,这种文学性语言主要来自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往往通过自己的经典作品为本国文学创立了规范性语言,这些经典本身也成为本民族标准文学语言甚至标准普通语言的最佳体现。如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神曲》实践了他在《论俗语》中提出的主张,成为以意大利语写成的一部优秀作品,不仅为本民族诗歌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意大利文学语言的规范化、促进民族语言统一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莎士比亚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哈姆雷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语言丰富、生动、形象而富于变化,各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各具个性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至今仍是人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不仅在俄罗斯文学中为各种文学体裁树立了典范,把俄罗斯文学引上了民族化道路,而且创造了崭新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为确立其规范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由此可见,标准、纯洁、流畅而优美的语言就存在于一部部文学经典中。系统而经常地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既为文学感性经验的积累提供了保证,也是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经典阅读是研究者加强语言修养的基本训练,是不断提高语言表述水平的“体操”,是使学术话语规范化、完善化的必由之路。德国诗人歌德主张“每天保持和伟大艺术品的接触”,强调反复阅读莎士比亚、莫里哀等著名作家作品的重要性,还说自己每年都要重读一次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同经典的密切接触使歌德不仅成为著名诗人,也成为具有敏锐艺术眼光的批评家。无独有偶,我国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也曾提到,他每年秋季都要重读一遍查普曼的《荷马史诗》英译本。而与拜伦、雪莱齐名的英国诗人济慈的《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已成传世之作,博尔赫斯则在他的《诗艺》中引用过济慈这首诗的诗句。事实上,每一位真正有成就、形成自己话语特色的作家或研究者,都离不开经典作品的长期熏陶与滋养。
(摘编自汪介之《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
材料二 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拓展和转向。
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生成渊源,厘清外国文学经典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审美特性与思想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探究西方文学经典在生成过程中的东方渊源,更能凸显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同样,关注劳动歌谣、抒情诗、十四行诗、英雄史诗等艺术形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吠陀》《圣经》《荷马史诗》《神曲》等重要文本的形成、翻译和改编等流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异,也在一定意义上映衬了外国文学经典对人类思想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摘编自吴笛《谈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转向与拓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解读与阐释,作出历史的、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就是外国文学研究。
B.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普希金的诗歌,这些经典作品分别是学习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的唯一范本。
C.外国文学研究者如果不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不但难以对其进行学术研究,也会影响自己学术话语的规范化和完善化。
D.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只有转向和拓展,才能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我们才能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经典作品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也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所以文学研究者必须重视。
B.若使文学批评语言带有文学性,文学研究者就要向文学经典学习,因为文学经典中的语言是典范的文学语言。
C.歌德能够成为著名诗人和具有敏锐艺术眼光的批评家,与他阅读经典和创作经典作品是密不可分的。
D.外国经典文学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不应绕开与经典文学生成有关联的原始宗教、社会环境等因素。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国经典作品文本研究的一项是(3分)(  )
A.雨果《巴黎圣母院》社会背景的研究。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表现手法的研究。
C.歌德《浮士德》主、次要人物的研究。
D.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思想价值的研究。
4.请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的内容,概括“文学经典”所具备的四个条件。(4分)
答: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被遗忘的船长[注]
特朗斯特罗姆
我们有许多影子。我走在
九月夜晚的回家路上,Y
从躺了四十年的坟墓里走出
与我结伴
起初他空如虚影,只是个名字
但他的思想
比时间走得快
并追上了我们
我把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
于是看到战争的海洋
他驾驶的最后的那条船
在我们的脚底下生长
前前后后爬动着大西洋的船队
有的将幸存下去
有的被打上了记号
(看不见的记号)
失眠的昼夜竞相交替
但与他无关——
救生衣穿在油布大衣下
他没有回家
一阵内心的哭泣
让他的血在加的夫的一家医院流尽
他终于躺下
变成地平线
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
世界史在这里结束
轰炸机悬挂在空中
石南的野地开花
一张世纪初的照片展示一道海岸
六个穿盛装的男孩站在那里
他们手捧帆船
多么严肃的表情!
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船变成了生死
而描述死者
也仅仅是游戏
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
(有删改)
【注】 本诗描写的是二战初期发生在欧洲北海靠近英国一侧的一场海战,准确地说,是德国空军对一支盟军运输船队发动的空袭。诗中的Y是一名盟军货船船长。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第一句“我们有许多影子”中的“我们”指孤独存在的集合,而“许多影子”则指每一个个体所对应的虚无世界。
B.“他空如虚影,只是个名字”一句,诗人借此表明Y并不一定指向某个具体真实的人,Y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军人。
C.“失眠的昼夜竞相交替”“内心的哭泣”写的是遭遇空袭后,Y船长重伤垂死时的无意识状态。
D.“他终于躺下/变成地平线”“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Y船长的生命结束于1940年。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前前后后爬动着大西洋的船队”运用拟物的手法,将船队当作爬行的动物来写,写出了船队行进的缓慢。
B.诗中说船长“躺下”“变成地平线”,这种写法与陶渊明的“托体同山阿”有异曲同工之妙。
C.“再见,时速十一迈的船队!再见1940!/世界史在这里结束/轰炸机悬挂在空中/石南的野地开花”,是插叙,交代了Y船长眼中最后的画面。
D.诗歌倒数第二节写了Y船长小时候的纯真理想,其与Y船长的牺牲形成对比,突出了战争、死亡的残酷。
8.第三节中,诗人说“我把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那么诗歌的叙述视角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你是如何理解“而描述死者/也仅仅是游戏/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这几句诗的?(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晋语七》)
材料二 魏绛事晋悼公。悼公三年,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戎、翟亲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后”的意思是没有后代,与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含义相同。
B.“戎右”指陪乘之官,作战时在君主之右,执武器以护卫。《鸿门宴》中的樊哙即任此职。
C.“膏粱”指肥肉细粮,泛指精美食物,此处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与“纨绔”含义相同。
D.“淫”的意思是放纵、恣肆,与《离骚》中“谣诼谓余以善淫”的“淫”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悼公善待功臣之后,不仅屏退对他们的宗族进行看管的人,而且还让其后世子孙蒙受恩惠,担任军队中的重要职位。
B.晋悼公认为敦厚仁惠、博学聪敏、果断敢为、镇定沉着的人有助于教导富贵子弟处事周全、通明事理、不隐过失、稳重专一。
C.晋悼公初次会合诸侯的目的是对宋施以援手,他派张老到处宣扬国君的美誉,观察哪些诸侯是有德义的,哪些诸侯是逆乱的。
D.魏绛因不畏权贵,且任职八年中,九次会合诸侯,安定国家边邑,而被国君赏赐乐器和乐队,魏绛多次辞让后才最终接受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译文:                                    
                                    
(2)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译文:                                    
                                    
14.晋悼公的谥号为“悼”,是取他英年早逝之意。《逸周书·谥法解》中曰:“年中早夭曰悼。”有人认为按照他的所作所为,应该给他更好的谥号。请依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其理由。(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残梅”“细柳”“薰草”等春天里的典型意象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渲染了仲春悲凉的气氛。
B.“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闺中人的嘱托,也是思妇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却不可得的内心挣扎。
C.词中上片写游子思乡,下片写行者遥想到思妇的离愁别恨,虚实结合,从不同角度深化了相思之情。
D.这首词的上下片层层递进,通过诗人想象居者登高怀远的写法,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
16.词上片中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与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其异同。(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韩愈《师说》中“        ,        ”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3)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        ”写力竭兵稀,衰草落日,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山西省新绛县“90后”小伙儿蔺霄麟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前往韩国学习现代陶瓷工艺,如今毕业,他 ① 返乡。“我的目标就是要传承好澄泥砚。”
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孕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明代达至 ② 。因看似碧玉,抚如童肌,叩之有金石之声,用则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它的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爷爷和父亲都是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蔺霄麟从小 ③ ,渐渐喜欢上了这“泥土间”的艺术。
留学归来后,蔺霄麟大胆创新,通过调整窑温及窑内氛围,使澄泥砚的颜色从原来的三种增加到八种,并在设计上注入更多青春元素。他还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开网店、直播等,让澄泥砚走入更多年轻人视野。
“我希望在保留澄泥砚传统内核的同时,融入更多时代元素。”蔺霄麟说。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以“澄泥砚”作主语的陈述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① 。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盐,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这一想法很片面。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 ② ,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 ③ 。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为了彻底排盐,吃盐较多的人需要多运动、多喝水,通过汗液、尿液把身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进一步清理人体的内环境。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的“科学家”。
B.主要内容解说清楚了,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
C.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觉得一片草叶的功德不亚于星辰的运行。——惠特曼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联系生活,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第四单元检测卷
1.答案:C
解析:A项偷换概念,“外国文学研究”应为“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信息缺失,漏掉了“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B项“这些经典作品分别是学习意大利语、英语和俄语的唯一范本”说法错误。由材料一“他的《哈姆雷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至今仍是人们学习英国语言文学的典范”可知,“唯一范本”表述过于绝对化。D项“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错,应为“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
2.答案:C
解析:C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一“德国诗人歌德主张‘每天保持和伟大艺术品的接触’,强调反复阅读莎士比亚、莫里哀等著名作家作品的重要性,还说自己每年都要重读一次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同经典的密切接触使歌德不仅成为著名诗人,也成为具有敏锐艺术眼光的批评家”可知,选项妄加条件,没有“创作经典作品”。
3.答案:A
解析:作品的“社会背景”属于文本之外的范畴。
4.答案:①广受读者喜爱 ②拥有审美力量 ③积淀文学经验 ④具有永恒价值和“纯诗”品格(答“往往表达、指涉或隐喻一个时代,既切中时代又超越时代,既扎根民族又跨越民族疆界”亦可)。
5.答案:①首先从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谈起,引出文学现象中的重要概念——经典作品,接着指出文学经典作品和语言话语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对经典作品这一概念进行阐释;
②接着围绕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形成的感性资源展开论述;
③最后论述作家或研究者阅读经典作品以加强语言修养的重要性。
6.答案:B
解析:“Y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军人”错,在这首诗中,Y可以指向任意一个在二战初期牺牲的军人。
7.答案:C
解析:“插叙”错,应为“倒叙”。本诗先写Y船长已死在加的夫的一家医院里,再写船长遭遇空袭后眼中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轰炸机悬挂在空中/石南的野地开花),属于“倒叙”。
8.答案:没有发生变化。诗人通过“把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穿越时空,进入了Y船长的视界,看到了他死前的遭遇。但因为是将“他的眼睛放在我的眼睛里”,故主要叙事视角还是“我”,是诗人在替Y船长回忆叙述当年的情景。
解析:这句诗是指“我”借助Y船长的眼睛,以“全知视角”叙述看到的景象,也就是他亲历的一切。但这又是诗人“我”在替“他”回忆叙述,故虽然“我”通过Y船长的眼睛看到他死前所经历的一切,但叙述视角还是诗人本人。
9.答案:描述、谈及他人之死,对于创作此诗的特朗斯特罗姆、对于读者(我们),固然轻巧如游戏,然而死亡是没人能够回避的“将到的东西”,它如此“沉重”,是每个个体必须面临的终结。
解析:本诗写“我”通过Y船长的眼睛,看到他遭遇空袭,流尽了血,死在加的夫的医院里的故事。对于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和读者来说,描述、谈及这个故事是轻而易举的,因此诗人说“而描述死者/也仅仅是游戏”。但是“死亡”本身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将到的东西”,是每一个个体都必将面临的终结,无比沉重,因此诗人说“因将到的东西而变得沉重”。
10.答案:B E G
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秦来图败晋功”的意思是秦国派兵试图毁坏晋国的灭潞之功,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魏颗”作“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的主语,“于辅氏”是后置状语,表地点,“辅氏”后应断开;“亲止杜回”的意思是亲自阻止了杜回,语意完整,且“其勋”作“铭于景钟”的主语,故“其”前应断开。
11.答案:A
解析:A项,文中的“无后”是指后代没有官职显赫的继承人,并非指“没有后代”。D项,“谣诼谓余以善淫”中“淫”的意思是淫荡,与文中“淫”的含义不同。
12.答案:A
解析:“屏退对他们的宗族进行看管的人”错误,应为重用他们的后代来保护捍卫他们的宗族,而且这仅是对范武子、范文子的宗族的做法,而非对所有有功的人。
13.答案:(1)西戎各部来请求归顺,(晋悼公)派魏庄子与其结盟,从此晋国开始重新称霸诸侯。
(2)有人劝说晋悼公,晋悼公才作罢。最终委任给魏绛政务,派他去同戎人、翟人修好。
14.答案:①他有识人之明,且知人善任。②他九合诸侯,与戎人、翟人和睦,功业显赫。③他心胸宽广,知错即改,从谏如流。
解析:理解概括文意。由原文“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使为戎右”等可以概括出,他有识人之明,知人善任;由原文“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可以概括出,他功业显赫,九合诸侯,与戎人、翟人和睦;由原文“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可以概括出,他心胸宽广,知错即改,从谏如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二月乙酉日,晋悼公即位。他派吕宣子率领下军,说:“在邲之战中,吕锜在上军辅佐智庄子,俘获了楚国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使子羽免于祸难(免)。在鄢陵之战中,吕锜亲自射中了楚恭王并打败了楚军,安定了(定)晋国,而他的后代没有官职显赫的,如今他的子孙不可不推重(崇)。”他派彘恭子率领新军,说:“你是范武子的小儿子、范文子的同母兄弟。范武子明定法规来安定晋国,直到今天还在使用他制定的法规。范文子一生劳苦勤勉来安定诸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依靠他的功绩。这两个人的功德,难道(其)可以忘记吗!”因此让彘季保护捍卫(屏)他的宗族。派令狐文子辅佐他,说:“以前在战胜潞人的战役中,秦国派兵试图毁坏晋国的灭潞之功,魏颗凭借自身在辅氏击退了秦军,亲手阻止了杜回,他的功勋铭刻在景公钟上。直到今天他的后代还不得志,他的儿子不可不推举(兴)。”
晋悼公知道士贞子遵循(帅)古代典籍,博学多闻,而且广泛地以仁爱之心施行到文教上,就让他担任太傅。知道栾纠善于驾驭兵车来配合军政,就让他担任国君战车的御者(戎御)。知道荀宾力气大且不暴躁(暴),就让他担任国君战车的车右武士。
栾伯请求委任公族大夫,晋悼公说:“荀家敦厚仁惠(惇惠),荀会博学聪敏,栾黡果断敢为,韩无忌镇定沉着,让这四个人担任公族大夫。富贵子弟的习性难以矫正,之所以要让敦厚仁惠的人教育他们,让博学聪敏的人教导他们,让果断敢为的人规劝(谂)他们,让镇定沉着的人修正他们。敦厚仁惠的人教育他们,他们就会变得处事周全(遍)而不懈怠;博学聪敏的人教导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温顺而易于接受;果断敢为的人规劝他们,他们就会知道过失而不隐瞒;镇定沉着的人去修正他们,他们就会变得稳重专一(壹)。”于是让这四个人担任公族大夫。
晋悼公知道祁奚果断而不放纵,让他担任中军尉。知道羊舌职聪明敏捷,让他辅佐祁奚。知道魏绛勇敢而不乱纪,让他担任中军司马。知道大夫张老智慧而不欺诈,让他担任中军候奄。知道铎遏寇恭敬而守信坚强,让他担任上军尉。
晋悼公开始在虚朾会合诸侯目的是援救宋国,派遣张老到各诸侯国去宣扬国君的美誉(延誉),并且观察各国诸侯的顺逆态度。吕宣子死后,晋悼公认为赵文子有文德,而且能够顾全大局,便派他辅佐新军统帅。五年,西戎各部来请求归顺,(晋悼公)派魏庄子与其结盟,从此晋国开始重新称霸诸侯。
材料二 魏绛侍奉晋悼公。晋悼公三年,同诸侯会盟。晋悼公的弟弟杨干搞乱军队的行列,魏绛杀死杨干的仆人,以示对他的惩罚。晋悼公怒冲冲地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荣的,如今却侮辱我的弟弟!”将要诛杀魏绛。有人劝说晋悼公,晋悼公才作罢。最终委任给魏绛政务,派他去同戎人、翟人修好。戎人、翟人从此亲近依附晋国。晋悼公十一年,晋悼公说:“自从我任用了魏绛,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戎人、翟人同我们和睦,这全是您的功劳啊!”赐给魏绛乐器和乐队,魏绛多次(三)辞让,最终才接受。
15.答案:A
解析:“渲染了仲春悲凉的气氛”错误,开头三句写旅社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
16.答案:同:①两者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化虚为实;②都写出了愁的源源不断,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异:愁的具体内容不一样。《踏莎行》里的是一己之愁,特指离愁;《虞美人》中将一己之愁化为国破家亡的悲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李煜《虞美人》中,词人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是“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本词把无穷之离愁比作不断之春水,化抽象为具象,比喻贴切,自然真实地刻画了行者离情别绪萌生渐深的过程。两首词手法相同,但愁思内涵各异,本词的“离愁”点明“愁”的内容,而李煜的“愁”是大国小家失去后物是人非的悲愁。
17.答案:(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18.答案:①毅然决然 ②炉火纯青 ③耳濡目染
解析:第①处,语境是表明蔺霄麟返回家乡传承澄泥砚的果断态度,可填“毅然决然”。毅然决然:形容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第②处,语境是描述澄泥砚在悠久历史的基础上的制作技艺达到纯熟的地步,可填“炉火纯青”。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第③处,语境表明蔺霄麟从小在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爷爷和父亲制作澄泥砚的影响,可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9.答案:澄泥砚在蔺霄麟留学归来后被大胆创新,通过调整窑温及窑内氛围,其颜色从原来的三种增加到八种,并在设计上注入更多青春元素。
20.答案:①“因看似碧玉”句,用“碧玉”作喻体来写澄泥砚,生动逼真地写出澄泥砚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以视觉冲击。
②“抚如童肌”句,用“童肌”作喻体来写澄泥砚,从触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澄泥砚的质地,给人一种细腻柔嫩的感觉。
21.答案:B
解析:文中画线处的引号与B项引号均表示强调。A.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22.答案:①减盐的重要性 ②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 ③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名言名句类作文题,审题时要抓住名句中的关键词去理解名句的含意。这两句名言有个共同点,即都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句,“草叶”与“星辰”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比喻“微小的生命、小人物、平凡的人”和“名人、伟人”;第二句,“面包”和“水仙花”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比喻“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也可以说这道作文题属于关系型作文题:第一句要阐述“草叶”与“星辰”的关系,侧重围绕为什么“草叶的功德不亚于星辰的运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草叶是最普通又是最有生命力的;②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却是全部,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己内在的完美与和谐;③你的生命历程,或一片草叶的生命历程,一定和创造的玄机密切相契;④生命再平凡、再普通也有它的价值,我们应该让它绽放光彩。第二句要阐述“面包”与“水仙花”的关系,侧重围绕为什么“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决定了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仙花”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决定了需要拥有水仙花,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面包是可口的,它能补充体力,使你免遭饥饿之苦,物质追求是实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人的生活首先要有物质的保证。吃一块面包,再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花,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花是美的象征,能给人许多美好的想象。既有“面包”又有“花”,才能让肚子和脑子都充实起来;既注重物质又注重精神,才能使人生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