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08 18: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菱湖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2.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的手段。”这反映出15世纪的欧洲
A.东西方贸易开通 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开始 D.出现了商业革命
3.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4.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的表现有:①日本“开国”; ②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③英国确立在印度的优势; ④中国“门户开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曼彻斯特棉纺织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以上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A.14、15世纪 B.18世纪中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6.欧洲的工厂主们高兴的说:“厂址的选择终于不受河流条件的限制了。”直接带来这种变化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 B.电动机的创制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出现
7.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的制成品占领1/2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了1/3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产量的1/2以上。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荷战争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8.16世纪,莫尔在《乌托邦》中描述了一位虚构的航海家在乌托邦的见闻,文中记载有美洲等地土人的生活,并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从该材料推导不出来的结论是
A.莫尔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该书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出现 D.该书收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0.“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11.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生产模式的转型
C.创新机制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
1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1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火
14.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1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16.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17.《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 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18.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19.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20.下列图片能反映罗斯福政府通过增加就业来拉动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 ②以工代赈 ③农业调整 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包括
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推行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福利国家得到推广 ④科技革命日趋深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才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邓小平观点的是
A.美国胡佛的自由主义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D.中国的改革开放
23.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24. 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25.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提倡“新经济”模式
2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①机器的采用 ②轮船的行驶 ③内燃机的创制 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7.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下列有可能是里根采取的经济政策的是
A.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D.降低利率,放宽信贷
28.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9.下列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 ”处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30.“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以及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这一条款适用于
A.欧共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31.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拥有对重大问题否决权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护美国的主张
C.美国的经济实力最为雄厚 D.美国在两个组织中认购的股金最多
32.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冷战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欧洲一体化
33.2014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落户北京怀柔雁栖湖。右图为北京2014APEC会标,会标设计象征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APEC21个经济体的伙伴关系和融合发展,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与APEC各经济体紧密合作、共谋发展愿景。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性质为官方论坛型
B.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
C.坚持多边贸易体制
D.经济、政治一体化程度高
3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35.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3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37. 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38.《大学》里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王阳明的主张与上述说法正好契合的是
A.知行合一 B.正君心 C.心外无物 D.致良知
39.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
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40.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王守仁)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20分。)
41.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印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狭义的“地理大发现”,指15-16世纪的探险活动……起初指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探险的成果 ,在哥伦布市到意味着找到“已知存在的”土地。
——《地理大发现探幽》
(1)列举“地理大发现”中的两件重大事件。(2分)简述“地理大发现”对全球化的重要意义。(2分)
事件:迪亚士率船队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率船队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使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成世界历史。
材料二 自该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航海条例》
(2)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的矛头指向谁?这一条例所反映的思想与全球化趋势是否相符?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理由。(4分)
荷兰。(1分)不相符(1分)因为英国的《航海条例》体现了其贸易保护主义的要求,阻碍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2分)
材料三 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全球通史》
(3)归纳材料三中有利于全球化的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2分)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普及。
以欧洲为中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亚非拉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的推动;日益加强,逐渐深入。
材料四 全球化并不以公平的方式发展,而且它所带来的结果绝对不是完全良性的。对许多生活在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人来说,全球化似乎就是西化或美国化,因为美国现在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秩序中占据主导的经济、文化、军事地位。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概括材料四中全球化存在的弊端。(1分)简要指出应如何应对这一弊端。(1分)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42.(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并指出该位思想家。(2分)
德治,孔子; 尚贤,墨子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家思想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2分)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卷》
(3)概括材料四中李贽的观点。简要说明这一观点所反映的实质。(2分)
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菱湖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10 ABCAB ACDDC 11-20 DDCDC BBBCB
21-30 BAACB ACBDC 31-40 DDDCA DCCCD
41.(1) 事件:迪亚士率船队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率船队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2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使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成世界历史。(2分)
(2)荷兰。(1分)不相符(1分)因为英国的《航海条例》体现了其贸易保护主义的要求,阻碍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2分)
(3)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1分)新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普及。(1分)
以欧洲为中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亚非拉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的推动;日益加强,逐渐深入。(2分,任答两点即可)
(4)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1分)
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
42.(1)德治,孔子;(1分) 尚贤,墨子(1分)
(2)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2分)
(3)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1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