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在比较、探究中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和度的符号,建立1°角的表象,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在观察、实践中逐步了解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积累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形成度量意识,感悟数学思想。
3.在交流、研讨中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内刻度和外刻度上的读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出示一根绳子
问:要知道这要根绳子有多长, 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尺子量。
2.师:出示一本书
问:要知道这有多重, 又该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
师出示一个活动角。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 谁能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指生回答)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评析:设疑激趣, 激发学生思考:想知道绳子的长度, 可以用尺子量;想知道书本的重量可以用秤称, 那么想知道角的大小, 该怎么办呢 引发了学生对新的度量工具———量角器的探究欲望, 从而为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打下基础。]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 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师: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儿我们来学。
2. 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预设: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刻度)
3. 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同学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1)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1°)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2)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角吗?
师:在量角器图片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同学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里是50度。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判断这个角是50°?我们知道直角是90°,这个角与直角比呢?
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看看这几个量角器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方法
师:你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1吗?
师:你能和我们分享你的量角方法吗?谁不仅会量还能说说量角的方法?
师:也就是说不仅一条边和零刻度线重合,顶点还必须和中心点重合。
师:请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2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比∠2究竟小多少度?
师:你觉得在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得准
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
师:这是一把残缺的量角器,你们还能在这个量角器上量出角的度数吗?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全课
师:你们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来的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解决了刚才两个角的争吵问题。但是老师相信关于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度量角,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量角器是半圆型的?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
【教学思考】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的度
量方法及比较角的大小的概念。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量角的关键是找到量角器上的角。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从认识量角器入手,让学生看到量角器上的角,再渗透量角的方法。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整节课紧紧围绕数学本质来安排教学思路,牢牢抓住“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从整体上构思,着眼于后续,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