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礼赞生命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喜欢一片化石,从它的上面可以看出那个寒暑交替日月升降的生命;
有人喜欢一粒种子,在它的微小孱弱的身体里却蕴藏着无比强大的生长力量;
有人喜欢一株小草,从它生长环境中不难发现足以感动人的生之伟大的意味;
也有人喜欢……
是的,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生命的路是进步的,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破晓的微光划破黑夜,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虫的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再微小的光也是光,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卡塔尔世界杯中,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画面与《早安隆回》的旋律相互交融,令人激荡难忘。对足球的热爱是梅西人生中“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一路前行”;绿茵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是球迷们“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们一路前行……在你的人生中,也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直激励着你一路前行,成为你夜空中“最美的星星”。
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 600 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
阿尔贝特·史怀泽认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选出下列各项中哪些符合题意(),哪些偏离题意()。
A.让青春在拼搏中绽放光芒
B.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会走向成功
C.用一次次的坚持和挑战展示生命的坚韧和力量
D.真的勇士敢于微笑地直面惨淡的人生
E.要精彩地活着,让生命活出价值、活出意义
F.热爱生命,呵护生命
G.有一种生命,彰显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的精彩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从“化石”“种子”“小草”三个事物里整体感悟,提取感点,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即从三个不同事物中分别提取感点来写。如果考生除却“化石”“种子”“小草”,而选取写另外的事物,那么,所选择的事物也必须是“微小”的,富有正能量的,并且能够“接地气”的,富有象征性的事物,诸如,“太阳花”“向日葵”“空心菜”“流星”“溪流”等。
读懂鲁迅的名言,这句话证明什么都阻止不了生命的进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在世经历坎坷是必然的事情,或许某个阶段的确不尽人意,但是纵观整体,人类的文明与发展还是不断进步的。或生命是无处不存在的东西,有精神、有理想、有拼搏的运动,才构成活泼的生命。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表达感悟和联想。行文时,注意选取典型的物象,如从化石身上看到生命存在形式的久远,种子微小的身躯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小草平凡的生长却有伟大的精神,由这些来写自己对生命认识和感悟的过程,可运用欲扬先抑或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体现生命的不可遏抑,认识生命蓬勃发展的力量。
立意:
1.凡是生命,在任何情形中照例有它美好的一面。
2.只要跟着太阳和明星就会永远闪耀。
3.生存本身需要坚韧与顽强。
4.追求就像燃起生命之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2.例文:
青年微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每一点火光发挥自己的功用,便可以燃起熊熊的烈火,点燃那无边的星河。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要等待“炬火”,我们要热切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奉献自己,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弱也要发光发热,我们要不断砥砺自我,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要担当青年的责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李大钊曾言:“青春之人,当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当将个人之梦想汇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祖国的建设添一份光,发一份热。正如每颗星星绽放自己的光芒,所以才有了这漫天星河。 正如北斗三号卫星独立运行,55 颗卫星中的每一颗都是功不可没。只有人人努力发挥好自己的功用,才得以共同造福人类,服务社会。每个向上的整体,都是团结的。而那团结又是由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汇聚而成。个体的力量如果说是一朵的浪花,那么整体的力量便是滔天的巨浪;个体的力量如果说是一缕缕的丝线,那么整体的力量便是粗实的麻绳;个体的力量如果说是一点点的火舌,那么整体的力量便是冲天的火光。
青年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青年的尊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与国同在,我们应将小我融入大我,我们要为祖国复兴,民族振兴发出自己的微光。
将个体融入集体,团结协作,努力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可以使团体走向成功。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团结协作,个体努力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的同时,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完善,潜力的发挥。在与他人合作时,可以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既可以加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使自己的品格和能力不断完善。
我辈之青年,应以完善自我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为果,在团结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时代的洪流中激流勇进,展现中华少年的磅礴之力和爱国之心。每一点荧光,汇聚起来,便是人间星河。每一点火光都是平凡的,但是当它们汇聚起来,发挥好自己的功用,便可以从自身的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成就燎原之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破晓的微光”和“萤火虫的微光”虽然渺小微茫,却依然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足可见微光虽小,却也是值得我们肯定、感恩的事物。而材料最后一句“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则说明,我们是“微光”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发出这“微光”的,另有他人。
由此,考生可以思考,微光喻指人的精神魅力,或者困境中的希望,人生的信念追求等,抓住正面力量,从积极方面去选择主题。如“星星之火”,也是可以燎原的,抓住每一丝微小的光芒,才有巨大的进步;即使再微小的光芒,我们也要感激;微微晨光点亮这喧闹和繁华世界;微微温暖融化那心中冰雪;即便是一抹微光,也让生活更加美好。微光也可以象征亲情、友情,或者联系现实写疫情下中国人怀有必胜的信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等。而对于这“微光”的发出者,则应选择平凡的人和事。需注意避免选择著名人物,如钟南山、袁隆平等,他们本身是太阳,所以发出的光剧烈而耀眼,不是微光。而选择的人、事越是平凡,我们越是需要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让其不平凡;我们越是要用抒情议论让表达出的精神、感情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写作时,若写成记叙文,行文构思时,可以写父母那让你震撼、促你进步的眼神、期待、关爱、付出,甚至是某个细节,都可以作为传递给你力量的“微光”;可以写同学的理解、信任、宽容、无私给你启示、让你顿悟,也可作为素材;可以写自己的自信、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让你获得力量。若写议论文,可用总分的结构布局谋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强调个人力量虽然微小,但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片光明。然后从个人与团体的角度分析,微光的巨大能量,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集腋成裘,聚沙成海,人人都努力奉献于社会,自然汇聚光明和温暖;再从个人价值实现的角度分析,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燃烧,个人要在时代的大潮发光放热,以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把握机遇,才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可运用引证法来论证,如联系经典诗文艾青《光的赞歌》的内容和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一起发光,才能把周围的这片阴霾照亮”等。
立意:
1.汇聚微光,终成暖阳。
2.萤火虫的微光,奉献的力量。
3.青春之光,烛照世界。
4.青年微光,照亮时代。
3.例文:
生命中最美的星星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就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星星,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就像那颗闪耀的星,一直引我前行。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反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时至高考,我依然始终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头顶高悬一颗闪亮的星星,引导并抚慰着我。我生命中最美的星星啊,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路有你,我一往无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助卡塔尔世界杯这一热点,说明梅西因为对足球的热爱这颗“最美的星星”,而一路在足球生涯中勇敢前行,以及与梅西相似的许许多多运动员,因为拼搏精神这颗“最美的星星”而奋勇向前的例子,引发我们对于自身成长历程的思考。其实,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也会有许多让我们感怀的事情、让我们感动的人物、让我们受益的哲理,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这些东西,或许通过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某一本书的载体呈现出来,让我们有所收获,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结合材料最后的信息,写作时要注意,对于文章给定的标题“夜空中最美的星星”,不能是激励他人的那颗“星星”,而必须是与自身相关,体现出某一事物、精神对自己的激励。对此,构思行文时可以首先把握好“星星”这一对象——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而试题并未规定文体,对此,可以叙述自己与“星星”的交往经历,具体描述这颗“星星”身上有怎样的闪光点,因而能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也可以采用抒情散文或议论文的形式,说明我们应该选取怎样的内容作为激励自己前行的“星星”,这些“星星”又拥有的怎样的力量,为何能够促使人进步等等。
立意:
1.奋勇向前,向星而行。
2.他的鼓励是生命中最美的星星。
3.勇战逆境,找到生命中最美的星。
4.【答题空1】CDEFG
【答题空2】A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共包含三则名言类材料。
第一则,这句话是要求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命,既要承受人生道路上出现的种种不幸、挫折、打击与失败,更要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限的、永恒的。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该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中去,努力学习与工作,为社会作贡献。
第二则,只有了解生命,才会珍惜生命;只有热爱生命,才会感知生命的可贵。这种发自一个人自己内心对于生命存在的不易和珍贵认知,也许才是生命的最高觉悟。生活给予我们的有病痛的折磨、有离别的伤感、有等待的焦灼、有陪伴的辛苦等。正是在世事无常中的坚持和坦然面对时所彰显生命本色,才会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平淡无奇,不那么碌碌无为,不那么了无生气;才会让我们在生命面临危难时真正懂得首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拥有去爱亲人、爱一切的能力,才会让我们真正懂得:一个人活着,不仅该为自己坚强地活,更需要为爱着我们的人努力地活,这才是对生命觉悟最具体、最真实的诠释和践行。
第三则,这是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的一段文字。从道德高度启示我们,生命应当以“善”来展现意义和价值。对于“善”的理解可以多种多样,文章可以写得大气磅礴,如民族大义与个人生命的取舍的思辨、生命价值的实现与道德良知的约束等等;也可以写得温婉曼妙,如绿叶的奉献与落红的化泥,甚至一只麻雀的拼死护雏、一只蝴蝶的艰难蜕变、一株小草的顽强生长等。总之,要写出生命为何需要“善”。
由此可见CDEFG符合题意,AB的“拼搏”“不屈不挠的努力”不合题意。
5.例文:
渺小的生命依旧可以优雅
青蛙在湖中央被冻住,用生命凝结成最优美的姿态,让世人感叹渺小生命的优雅。它为了寻找伴侣,向尚带寒意的水流独自出发;为了回到深水处温暖的家,在冰中拼命挣扎。它失败了,却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个生命来到世上是幸运的。那春夏秋冬的轮转,那日月星辰的变换,那风,那雨……作为生命来到世上同样是悲哀的,无论是人类或是青蛙,无论是高等或低等,伟大与渺小,生命终将会离你而去。所以生命是平等的,外表渺小平凡的生命,同样可以活出伟大的姿态。
只要内心有爱,渺小的生命同样可以变得很优雅。电影《微观世界》中有这样的片段:两只蜗牛在路上相遇了,他们彼此用触角互相问候,最终相拥在了一起。如果你看过,一定也会为这至美的画面叹服。当一个生命个体冲破内心的壁垒,不为任何目的与私利,只为与另一个体相拥,生命就会焕发出纯净而绚丽的光茫。这无关乎生命的渺小与伟大,长短。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巴金的话提示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爱情、友情、亲情,自由、平等,温暖、春天……凡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去追求。纵使难逃气候的魔掌,纵使追求注定悲剧,没有飞蛾扑火的勇气,又哪有破茧化蝶的绚丽?当更多青蛙还在沉睡,当其它青蛙劝它放弃,这只勇为蛙先者带着温暖的梦想出发了,虽然失败,追寻的身影却被定格成永恒。
为了追求自由的时光,为了摆脱严寒的束缚,它选择了追求心中的梦想,完成生命中一幅伟大的作品,昭示世人:只要有追求,渺小的生命依旧可以优雅。
青蛙如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生命在茫茫寰宇中都是卑微的,生命因爱与追求获得永恒,令人敬畏。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负重十四年,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实巨著。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磨难、困苦阻挡不了他的步伐,面对死亡,他亦坦然面对。钱锺书与扬绛老人的一生,数历浩难,几经流离,但他们心中却一直怀着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之信念,用漫长岁月刻出了有如《围城》《管锥编》的创作……这些生命本身是渺小的,如沧海一粟,但爱与追求让他们在天地间永生。
张晓枫曾被几棵不分昼夜飘散云状种子的树深深震撼,她写道: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的奇迹,青蛙是可怜的,青蛙亦是伟大的,它唤醒人们对生命的悲悯与珍爱。
让我们怀着虔诚之心,敬畏天地间的一切生灵。生命,多么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这则故事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青蛙”,一个是“摄影师”。在这个故事中,青蛙做了些什么呢?青蛙跳进了冰湖,结果被活活冻死。青蛙跳进冰湖的时候冰湖肯定没有结冰,因为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就误认为冬天过去了,于是就跳到湖里了。那么,青蛙的误判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譬如,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相;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要慎思之;我们要克服片面的主观认识;我们要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反对经验主义;我们不可纵容自己的误判;我们要对盲目行为说“不”……那么,青蛙的身上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呢?从青蛙“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不难看出,青蛙是为爱而献身的,它也许不知道气温会回落,但它也许就知道气温有可能回落,但为了它的爱,它愿意冒险。这种冒险精神也是值得书写的话题。而从“摄影师”的角度看,他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他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这说明他是个善于发现美的人,由此,我们可以悟出,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另外从他对青蛙的同情可以看到摄影师还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由此,我们可以悟出,人要常怀悲悯之心。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原因思考的方法去进行写作。如对于青蛙,青蛙死的深层原因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追求,但没有充分分析其所面临的处境,而贸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同时这种死又揭示生命的本质,其精神是何其的悲壮,令人感动;而摄影师感到格外伤心的深层原因是青蛙努力追求成功,却没有成功,是被青蛙的这种进取精神所打动,体现了对弱小的同情,对失败的哀叹,对失败者不应以结果成败来看待。因此,从上述青蛙和摄影师的相关分析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去进行写作,就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了。
立意:
1.三思而后行。
2.认清事物的本相。
3.不能被表象迷惑,慎思之。
4.不以成败论“青蛙”。
5.美并无高低贵贱,也无关得失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