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九中与侨光中学 2023 秋季高一年联考语文答案
1. 【分析】A 项,“这与其他诗人的自我认知全然不同”有误,范围扩大,
原文说的是“一般诗人作品中的‘我’只是一个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笔下
的‘我’却常常自认为是一个暂落凡尘的谪仙”,可见不是有所的诗人都与李
白的认知全然不同,只是“一般诗人”。 C 项,“这类作品的格调并不高”有
误,无中生有。D 项,“在求仙或求长生的表象下,寄托了对现实的寓意”有
误,原文说“这些游仙的诗篇真正以求仙或求长生为主题的并不多,更多地寄
托了现实的寓意”。
2.C【分析】"完全不同"错误,原文是“较大差异”。另“呈现《游天台山赋》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代背景,两者形成对比”有误,原文呈现两文不同
的创造背景说明“两篇作品在游山时的侧重点、艺术技巧的使用以及游仙的情
感寄托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两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只是一种
客观陈述,只是构成比较,并不是将两者对立。
3.D【分析】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李白游仙诗直接以自身为主角,体现个人生命
意识的强烈表现。D项体现了李白直接以自身为主角,体现其个人生命意识;A
项是李白游仙诗中以当世神仙家为塑造对象的游仙诗。B 项是李白游仙诗中借
神仙故事来讽喻当世的游仙诗;C 项是李白游仙诗中作为山水诗之流裔的游仙
诗;
4.①材料一侧重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神游与形游作为最
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
②材料二侧重孙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突出其游仙文学差异与其时代背
景息息相关。
③材料三侧重李白游仙诗以自身为主角,突显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其产生的
原因。
第①②两点各 1 分,材料一要突出“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材料二要突出“孙
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第③点 2分,写出“李白游仙诗以自身为主角”1 分,写出“强
烈的生命意识”1分。
5.①神游为主要形式,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具有超越时空、挥斥八极的
能力,如“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②在诗歌中则是纵情高歌并任意挥洒,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
文中也毫不避忌虚饰的色彩,借梦游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摇曳生情与瑰丽多姿,
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
开。”
③不仅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
《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游仙的形式彰显内心对现实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
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每点 2分,能答出 2点即可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6. B 【分析】“表明本文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有误,小说固然使用了真实的
人名、地名,但小说具有虚构性。
7. D 【分析】“体现了武昌城内人心惶惶”错误,意在鼓励在场人们要看到胜
利的希望。
8.①“大医”有精湛的医术。张医生做手术时,手术刀巧妙地避开伤员的肩胛
背动脉, 游走在肌肉与神经之间,很快剥出弹头的位置,足见她医术精湛。
②“大医”有崇高的医德。张医生一天做十台手术,疲惫时她用鼻子深吸嗅
盐来刺激自己,继续投入工作,彰显了敬业奉献的精神。
③“大医”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小说中医生跟士兵同赴战场,共克时艰,
体现了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每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8. ①从人物上看,张医生以此传说缓和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她的乐观与宽厚。
②从情节上看,引用此传说照应了上文“奉献乃吾侪之任也”的铮铮誓言。
③从主题上看,作者以此传说表明革命成功必须付出代价,革命者必须奉
献担当。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此传说丰富了小说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悲壮气息。
(每点 2 分,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元和元年”作句首时间状语,其后断开,排除 BD;“百余篇”作“乐府
及诗”的后置定语,之间不能断开,“乐府及诗百余篇”作“作”的宾语,之
间不可断开,排除 C。“规讽时事/流闻禁中”属于对称句;“禁中”作“闻”
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
11. C 【分析】(A项表述均正确。B项,“恃才少.所推可”中的“少”,译为
“很少”,“少.无适俗韵”中的“少”则指选项“少年时代”选项称两者词义
不同,正确。C项两个“居”词义不相同,“居.大不易”的“居”指居住,“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居”,意为“处于,处在”。选项称两者词义相同,
错误。D项“不尚艰.难.”.中.的.艰难,指作诗或文章时用语艰涩难懂,《登高》
的“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词义不同,正确。)
12. D【分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
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13.(1)河朔乱,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4分)
(1)河北发生暴乱,(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
被任命为杭州太守。(采分点:“言事”“不见听”被动句“除”各 1分,句
意 1分。)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4分)
(2)(白居易)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
2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采分点:“老妪”“解”“录”各 1分,句意 1分。)
14.①因上疏进谏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事,惹怒权贵,招致怨恨。
②因传言其母落井致死,但他却不知避讳写下《新井篇》一事,权贵借此诽
谤,他遭到贬谪。
(1点 1分,答出 2点得 3分)
【分析】由原文“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
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
用。’贬江州司马”可知宰相被杀,白居易上疏皇帝请求抓捕凶手,得罪了权
贵,权贵借他写的《新井篇》诽谤他,因而被贬江洲司马。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年近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
去京城游玩,拜见(当世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依仗才华,很少有
他推荐认可的,他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
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就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
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
士科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考中,被朝廷授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
作一百多篇乐府诗,讽谏时事,(诗歌)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后非常喜欢,
召见他,并且授任他为翰林学士,后来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强盗刺杀了宰
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强盗。有权贵不满
他越职上书,对他十分不满。不久后就有流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
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
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
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意气受挫。但他能顺其
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时间后,又被调任
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
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
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在家中去世。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饮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
(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也就消沉。在履道里购
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
开凿八节滩,游玩享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有过光着头,像簸箕一
样张开腿坐着,畅谈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
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
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
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
3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晦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
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
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
的。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
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和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
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去世
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
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
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15. C【分析】“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无中生有,全词主要表现词人对时
事的伤感。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词人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
含在这一问句中,感慨苍茫,意味深厚。
16.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
成,怀古是为伤己;
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哀颓,
怀古是为讽今。(1点 3分,答出 2点得 6分)
【解析】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
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并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
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紧跟着下阕重点展现周瑜的英气勃发、年少得志,并
由人到己,结合“多情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
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怀古是为伤己。
《满江红 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
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
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
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
胜之速。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
感慨苍茫,意味深厚。结合注释“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
少有胜利”可知,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
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
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自己再也无心观赏了。
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怀古是为讽今。
17.(10 分,一空 1分)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契阔谈讌(宴,都可得分),心念旧恩
4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
(4)声非加疾也 假舟楫者
(5)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8. ①鱼龙混杂 (形容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答“良莠不齐”也可以;“鱼
目混珠”不可,该词是指拿假的冒充真的。)
②触手可及(形容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接触到。答“垂手可得”“唾
手可得”也可以。)
③推陈出新 (能形容“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它以新的
面目出现”即可,该词有较多近义词。)
答出一个成语得 1分,共 3分
19. 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
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4
分)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但……和……,不
但……都……”不能搭配,应改成“无论……还是……,无论……都……”;
二是动宾搭配不当,“凝结着……朴素的人生”不能搭配,应该在“人
生”的后面加“哲理”。(修改一处语病正确得 2分)
20 . (3 分)
①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老行当给人们带
来的美好感受。
②拟人,“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
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正确分析一种手法得 1分,两种手法均分析正确方得 3分)
21.①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万物滋长”“生机勃发”,意思对即可)
②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 (能扣到与“与自然接触”即可)
③劳动教育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能扣到“教育方法”“教育方式”即可)
(答对 1处得 1分,共 3分)
22. A【分析】A“寻常”是常常、经常。B、C、D三项中的“寻常”都是平常、
5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普通的意思。
23.作文 60 分【审题】
本次作文的写作方向及写作内容,针对当下社会错误的偶像观,意在引导
考生对偶像的思考:我们应该摒弃什么样的偶像?我们心中的偶像应该是什么
样子(有何特征表现)?为什么我们要崇拜这样的偶像?社会需要怎样偶像?
第一段材料南京大学学生对顶流明星到来的冷漠与无视,第二段材料上海民众
对 34 位科技明星的欢迎与崇敬,两相比较,意在告诉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偶像
观,偶像不应该是徒有漂亮脸蛋和华丽外表的影视明星,而应该是真正具有实
力和内涵,为人民、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等。
提示语阐释了偶像概念,从偶像对个人成长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效
应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意在构建一个对学生友好的写作语境,助力议论文写作
刚入门的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而对反面现象的概述则是在引导学生反思当下社
会错误的偶像观,关注社会现实,从而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写作要求有三个任务,第一是写作者的身份定位,界定学生身份为新时代
青年,这意味着在写作时须关联当下,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思考;第二是问题
引导,点明写作的核心话题;第三是要求结合材料,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写作,
对偶像话题作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立意】 切题立意:
1.青年当追求富于正能量的精神偶像。
2.偶像崇拜不能迷失方向,盲目崇拜。
3.追随英雄偶像,献身祖国建设。
4.谁感动中国,谁就是青年的偶像。
5.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将有专业、有勇气、有担当的人当作偶像。
【关于“等级评分”】
文章要贴近时代,力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
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
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评分标准:
1.本次作文建议分四个等级打分:第一等 53-60;第二等 44-52 分;第三等
36-43 分;第四等 0-35 分。建议从 42 分切入。没有回应材料中错误的偶像
观的,不能评 50 以上。好文章要敢于打高分,差文章也要敢打低分。
2、一类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一方面阐明正确的偶像观,并深入分析;另一
方面能回应材料中错误的偶像观,把文章立意与考生个人生活体验、时代问题、
人生经历等相联系,有现实意义。评分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
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②文体特征鲜明,论述说理深入,逻辑严密;③
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能围绕偶像这一话题,阐明正确的偶像观,有理有据,说理充分,有
一定个性化思考认识。评分要求:
6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较鲜
明,结构完整;③语言通顺。
三类卷,只完成完成偶像这一话题,罗列现象或结构不够完整。评分要求:①
中心较明确,内容单薄;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③语言较通顺。
四类文,①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
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一类(60-53)
60-58
57-56
55-53
二类(52-44)
52-50
49-47
46-44
三类(43-36)
43-40
39-36
四类(35-0)
35-25
24-14
13-0
3 其他评分要求:
(1)书写与卷面应该作为赋分的一种参考标准。书写美观,卷面漂亮,在赋分
区间可酌情加 2 分;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在赋分区间可酌情加 1 分左右;
书写潦草,卷面不洁,在赋分区间可酌情扣 1-2 分左右。书写潦草、卷面不洁
者一般不宜评 50 分以上。
(2)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
重复的不计,扣满 5 分为止;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3)书写字数 600 字左右,有完篇的在整体赋分的基础上,减 4 分;未完篇
则 28-25 分;
字数 500 字左右 25 分
400 字左右 20 分;
300 字左右 15 分;
300 字以下不超过 10 分。
只写标题的,给 2 分。
7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8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泉州九中与侨光中学 2023 秋季高一年联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材料一:
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现存的文本看,后世
虽然在作品的数量上超越了先唐,但在主题内涵、要素构成上却很难有大的突
破。
从游仙的形态看,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与亡魂之
游潜藏于人们信仰深处不同的是,生魂之游频现于游仙文学中,尤其是描写梦
魂之游的作品更是触目皆是。从唐代王勃《忽梦游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李贺《梦天》,到宋代陆游的《记梦》、梅尧臣的《梦登天坛》,无不沿
袭着这一传统。凭借巫术或方术而达到的魂魄分离状态下的生魂之游,在后世
文学中虽然出现频率较低,但也还留有踪影。《长恨歌》中所说的“临邛道士
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
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时,这种魂魄分离的生魂之游也会
发生意外,传说中的铁拐李离形而去,神游华山,朝见太上老君,结果他的徒
弟误以为他已死,竟把他的肉身火化了,以至于他回来之后,无所依附,不得
已附着于乞丐之尸,结果弄得个蓬头垢面、袒腹跛足的丑陋形象。
与神之游相对的形游,在后世游仙文学更是常见。曹唐《大游仙诗》、《小
游仙诗》,说来说去的无非是仙人之游或求仙者之游,是很典型的咏仙诗。当然,
也有不少文人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的。其中,李白又跟其他诗人有很大
的不同,一般诗人作品中的“我”只是一个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笔下的“我”
却常常自认为是一个暂落凡尘的谪仙,由此他能够超越时空、挥斥八极,“飘
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而上皇亦热情款待,“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古
风》其四十一);在“西岳莲花山”,又有美丽的玉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入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古风》其十九)。
(节选自朱立新《论先唐文学的游仙主题》)
材料二:
游仙是诗文创作的一大永恒主题,最突出的当属屈原与宋玉等人的《楚辞》
1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作品。屈原被疏远流放后,徘徊行吟于山泽水畔,对现实中污浊黑暗的苦闷久
久不能忘怀,他意欲求仙意获得解脱,故对光怪陆离的神仙生活进行大胆的想
象。至于国强民富的大汉盛世,游仙在一些散体大赋中也颇有体现。魏晋时期
更是游仙创作的高峰期,不仅作家与作品数量众多,还出现了以“游仙”命名
的作品。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思想更加兴盛,郭璞致力于创作游仙诗,成为
游仙文学作品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然而,这些游仙的诗篇真正以求仙或求
长生为主题的并不多,更多地寄托了现实的寓意。
在众多的游仙作品中,东晋文人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与唐代著名诗人李
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两者虽一诗一赋,文体有别,但
作者都通过幻想或梦游的方式对美丽奇特的仙境以及多姿多彩的神仙生活进行
了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并如闻其声。总地来看,两篇作品在游山时的
侧重点、艺术技巧的使用以及游仙的情感寄托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
两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孙绰生活在玄风极盛的东晋王朝,在赋作中通过对
天台山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体悟“道”的奥妙无穷,获得了心灵的清净与超脱。
虽以神游的方式游山,但诗人尽量隐藏虚构的成分,于虚构中见真实,在平淡
中显奇巧。而生活在繁荣强盛的大唐王朝的李白,在诗歌中则是纵情高歌并任
意挥洒,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文中也毫不避忌虚饰的色彩,借
梦游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摇曳生情与瑰丽多姿。一赋一诗,虽篇幅有限,但读
者却能管中窥豹,由此感受到东晋和盛唐在社会思想与文人心态上的巨大差异。
(节选自梁雅阁《孙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
材料三:
游仙诗从其本质来讲,是个体借用原始的神话、神仙故事及相关活动方式,
展开对长生升天及神仙世界的想象式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游仙诗,其
实都是一种自我抒情的方式。但汉乐府的游仙诗,则以一种相对客观、写实的
方式来陈述仙事,其中有一些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记述的,表现的是群体的求
仙热情,其中个体或者说自我的色彩并不突出。建安诗人尤其是三曹的游仙诗,
自我色彩开始突出。阮籍会合玄趣的游仙之作,与曹植的作法接近。郭璞《游
仙诗》,如锺嵘所说“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实是“坎凛咏怀,非列仙之趣”,
自我意识是很强烈的。但是从写作的模式来看,郭氏这些作品,直接以“我”
为主角讲述升天游仙的作品并不多,更多是讲述神仙故事,其实是较多地继承
汉乐府、汉赋中的游仙写作传统。这也是后来文人游仙诗的正宗之体。至于东
晋以后在道教徒中流行的仙真诗、步虚词,倒是以神仙的“我”作为主角来展
2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开叙述的,但失去了强烈的、与现实中生命困境密切相关的情感,也失去了一
种“风动”的艺术效果。因此从未被视为典型的文学创造,最多只能说是一种
道教文学。
比起唐代其他诗人的游仙诗,李白游仙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最大程度地
拉近神仙与自身的距离,在很多时候直接进入神仙诗歌。从神仙道教的一方面
来讲,几乎从他同时代的人开始,李白就被神仙人物化,其临终也被塑造成一
种仙去的故事。后来的道教典籍,也把李白列入神仙谱系中。如明代王世贞《列
仙全传》就叙述李白成仙故事,说李白水解为仙,屡曾显现,并有“东华上清
监清逸真人”之号。这当然是道教徒的构造。但这与李白在诗中对自我神仙形
象的塑造有直接的关系。但即使在将自身形象纳入神仙境界时,李白的游仙诗,
与步虚词、仙真诗也是不同的,他始终是以凡人的身份来虚构遇仙故事的,其
境界都是稍纵即逝,并非久住仙境。这种叙述的根源在于,作为受儒家理性影
响的文人,李白对于长生升天,其内心深处仍然抱着一种怀疑。其实是一种强
烈的生命意识,交织着超越现实的愿望,使得以李白为代表的一部分古代诗人,
不能抗拒这种最能张扬生命的自由、独立意识的游仙幻想。这当然也是因为神
仙文化本身的丰富性与其特殊的魅力所致。
从主观精神的方面来说,李白对原始性的神仙意识的执着,不仅是个体生
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在封建时代,文
人无疑是个性意识最为突出的特殊群体,但儒家知识分子及士大夫的身份,又
让他们自觉地承担着维护整个封建体制的任务。因此在他们的现实人生中,常
常是最大程度地抑制个体意识,尤其是自由的意识。但是对个性化与自由的追
求,不仅存在于知识者和自由意识中,同时也存在于人类的天性中。对古代的
文人来说,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希企隐逸、遨游山水的行为,其次则是
更为夸张的游仙行为与意识。
李白对神仙之事,其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刘熙载云:“太白诗多有羡于
神仙者,或以喻超世之志,或以喻死而不亡,俱不可知。若昌黎云:“‘安能
从汝巢神山。’此固鄙夷不屑之意,然亦何必非寓言耶 ”此论比较中肯。他的
诗中,一方面酣畅淋漓地抒写神仙幻想,另一方面却经常抒发求仙不得的悲哀,
其实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神仙之说的质疑。他的求仙,其实是希望超越现实、
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的一种反映。
(节选自钱志熙《略论李白游仙诗体制类型及渊源流变》)
3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白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自认为能够超越时空、挥斥八级,是暂落凡
尘的谪仙,这与其他诗人的自我认知全然不同。
B. 李白深受儒家理性的影响,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因而即便将自身纳入神仙境
界时,其内心对长生升天仍然持一种怀疑态度。
C.汉乐府的游仙诗常以相对客观的方式来陈述仙事,表现的是群体的求仙热情,
自我色彩并不突出,这类作品的格调并不高。
D. 郭璞是东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游仙诗人,其作品深受玄学与佛教的影响,在
求仙或求长生的表象下,寄托了对现实的寓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游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但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
这不仅与时代背景、社会风气有关,还与诗人的经历与情感寄托息息相关。
B. 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通过援引白居易《长恨歌》的相关诗句说明先唐之后
的文学中依旧存在凭借巫术或方术而达到的魂魄分离状态下的生魂之游。
C. 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呈现《游天台山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代背
景,两者形成对比,论证了两文在游览侧重、艺术技巧、情感寄托上的完全不
同。
D. 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刘熙载的评价说明李白游仙诗中的矛盾,既
有畅想神仙生活的酣畅淋漓,又有想要超越现实生活又求仙不得的悲哀。
3.下列材料,最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
无踪。(李白《玉真仙人词》)
B.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迹成蔓草,徒悲千
载魂。(李白《古风四十三首》)
C.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
画出。(李白《登峨眉山》)
D.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
紫冥。(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4.三则材料均围绕“游仙诗”展开,但各有侧重,试分析。 (4 分)
5.结合三则材料,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关内容谈谈李白的游仙诗的特点。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大医
马伯庸
张竹君伸出右手,从布鞘里取出一把薄如柳叶的手术刀。
五根修长的手指轻轻一握,便和刀柄上的波浪纹完全贴合。这个动作她已
做过不知多少次了,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这把刀是她从夏葛女医学堂毕业时,
院长富玛利亲自所赠,用来表彰其优异的成绩与巨大的勇气。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这把手术刀伴随着她从广东到上海,又从上海来了
武昌,早已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每次握紧它,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叮嘱
的情景,总会浮现在张竹君的脑海里:“Dedication is our specialty。”—
—奉献乃吾侪之任也。
张竹君握紧了刀,看向眼前的伤员。
这是个民军的伤兵,左肩中了一枪,子弹卡在肩胛骨与锁骨之间,很简单
的小手术。
唯一的问题是,她太累了。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汉阳失守的第三天。大量败兵拥入武昌城
中,伤员数量激增,这让红十字会与赤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疲于奔命。张竹君今
天已经做了九台手术,这是第十台。她握着刀,明显感觉到有些眼花。
张竹君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嗅盐,放在鼻下深吸一口。一股强烈的氨气味
道像长矛一样刺入鼻腔,刺激得整个人一激灵。趁着这股劲,张竹君迅速拿起
手术刀忙活起来。
从手术一开始,病人便不住地颤抖,没办法,止痛药物在数天之前便已用
罄,医师们只能靠一点点烧酒来做麻醉。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张竹君不得不
找来方三响,让他用一双大手死死按住对方,以确保不会干扰手术。
手术刀巧妙地避开肩胛背动脉,游走于肌肉与神经之间,不一时便剥出了
弹头位置。
张竹君暗自松了一口气,正准备放下刀换镊子将弹头夹出来,却不防一声
惊雷般的爆炸从外面响起。
这是来自清军的炮击,他们自从占领汉阳之后,拉了数门大炮到龟山上,
每天居高临下朝武昌城里不断轰击。那个伤员正疼得死去活来,骤闻爆炸声,
吓得迸出一股绝力,竟挣脱了方三响的压制,身体向前顶去。偏偏张竹君因为
过于疲惫,注意力有些涣散, 一下子被伤员撞歪了身体,手术刀“当啷”一声
落在了地上。
5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方三响急忙松开病人,要过去搀扶张校长,却发现她的右手血流如注,从
虎口到手腕内侧被刀割出一条血口子。方三响见状大惊,这刀身上的血污尚没
清洗,极容易造成感染。张竹君却先抬起左手,强忍剧痛道:“我的手不成了,
先叫孙希来给病人做完手术。”
自从武昌变成前线之后,红十字会和赤十字会不得不联起手来,在蛇山脚
下的一处英商别墅内设立临时医院。此时孙希、峨利生和其他几位红会医师就
在不远处忙碌着,与这边只隔一道布帘。
听到方三响的召唤,孙希急忙赶过来,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连忙
接过手术,继续帮伤员拔弹头。方三响则把张竹君搀到旁边的藤椅上,抓起旁
边的烧酒壶直接淋上去。红会储备的酒精一早便用尽了,只能靠当地酒坊捐的
十几坛樊口春烧酒支撑。对酒徒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佳酿,至于消毒效果只
能说是聊胜于无。
这个刀口狭长而深,边缘平直,可见刀刃之锋锐。不幸中的万幸是,总算
没伤到神经与肌腱,但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再执刀了。
张竹君全程神色淡然,任凭方三响拿开水烫过的棉布条做包扎,半点仪态
不失。直到姚英子也闻讯跑过来,从地上捡起手术刀,张竹君才有些心疼地问
道:“刀口有没有损伤?”
姚英子举起刀刃端详片刻,摇摇头。张竹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抬起手掌,
自嘲道: “我小时候听阿妈讲故事,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
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可见名剑须用血祭。这刀跟随我这么多年,到今天我
才想起血祭,真是屈就它啦。”
姚英子心疼道:“您快别讲话了——方三响,你包扎之前,敷抗毒粉了没
有?”方三响两手一摊:“没有,硼酸早用光了,只有烧酒。”姚英子大急,
伤口不敷硼酸,极容易导致化脓,怎么可以不敷? 张竹君抬手劝道:“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你别责怪三响,要骂也是骂沈敦和。讲那么多大话,怎么物资却
送不上来?”
对于这种日常嘲讽,姚英子和方三响装作没听见,好说歹说把她哄去后屋
休息。从后屋出来以后,姚英子小声抱怨道:“唉,张校长真是的,这个事情
怎么好怪到沈董头上,还不是因为军政府那些人乱来?”
从汉阳撤退之后,战时总司令官黄兴主动请辞,宣布返回上海,再图北伐
云云。结果没过两天,大都督黎元洪也离开武昌,跑到下游九十里外的葛店,
如今城里只剩一个蒋翊武主持大局。这一系列变动,导致武昌城内人心惶惶。
6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方三响归队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此时听到抱怨,眉宇间的郁结更深了。姚
英子懊悔地拍了一下脑袋,正想着怎么转移话题,方三响却主动开口道:“今
天军政府的公告说,江浙沪联军已占领了南京,整个江南尽归义军所有。英子,
你不必气恼,各省援军正纷纷赶来,武昌只要自己多撑一撑,便不会垮掉。”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开篇对张竹君的手术刀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读者意识到手术刀对医生的重要
性,这与后文张医生担心手术刀受损的情节相呼应。
B. 敷毒粉、硼酸等医药用品的描写,武昌、汉阳等地名以及黎元洪、黄兴等历
史人物的呈现,表明本文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C. 文中直接引用了富玛利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叮嘱,英文原句形象地表现了张
竹君忠于所学,翻译句又进行了强调。
D. 本文情节从张竹君医生做手术到她误伤自己,接着孙希前来救急,最后以张
医生伤无大碍结束,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7. 文末通过对话简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张医生责怪沈敦和只知说大话,未及时输送物资,主要是出于缺少物资的急
切心理。
B. 姚英子认为物资匮乏另有原因,表明医疗人员对时局的认知不尽相同。
C. 战时总司令黄兴返回上海,大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昌,证明军政府工作较为混
乱。
D. 方三响分析了义军的作战形势,开导英子不必气恼,体现了武昌城内人心惶
惶。
8. 本篇小说标题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大医”之“大”体现在
何处。(6 分)
9. 干将、莫邪铸剑十年不成,他们的女儿舍身跳下炉子才铸出神器,这是一
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本文将“名剑需用血来祭”与张竹君手术中不小心划伤自
己的情节联系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7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
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
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
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
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
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
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
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
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
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
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
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
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
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
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六 白居易》,有删节)
【注】①勋庸:功勋。王功曰勋,民功曰庸。此处指功臣权贵。②科头:不戴
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
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
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
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
士/历左拾遗
8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男子 20 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恃才少.所推可”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少”
字含义不同。
C.“居.大不易”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中的“居”
词义相同。
D.“不尚艰.难.”与“艰.难.苦恨繁双鬓”(《登高》)中的“艰难”词义不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白居易很有诗才,顾况因为白居易的诗作对其态度逆转,甚至夸赞白居易
的诗才可以让他居天下都不为过。
B.白居易关心时事,他曾经创作了讽谏诗作,受到皇帝的赏识,因第一个上
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得罪了权贵,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C.白居易的诗歌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很受欢迎,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
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
释两家思想,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3.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河朔乱,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4分)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4分)
14.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根据
本文内容简要概括白居易此次“谪居”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
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
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很少有
9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5.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虽不如苏词
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
B.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刻画出波
澜壮阔的中流水战,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今如许”三字陡然转折发问,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
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 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
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6.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二者用意不同,
请比较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
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
会落得“ ”的结局。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
快畅谈,念念不忘旧日的恩情。
(3)韩愈《师说》中的“ ”是李蟠爱好古文的具体表现,而
“ ____________ ”则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也是以文相赠的原因。
(4)荀子《劝学》中论证要善于凭借外物时说,顺着风呼喊,“_____________”,
但会被听得更清楚;“_____________”,不是因为能够游泳,而横渡江河。
(5)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
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
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① 。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
中记录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
10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过程,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不但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
和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
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
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
② ,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
时代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
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
③ ,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
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3 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到,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
自然景观,① 。从惊蛰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一
年之计在春耕,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故而,惊蛰来了,春忙也来了。四
时五谷,皆始于此。
春忙如故,农事寻.常.。除了春光春色,古代的诗人们也将目光瞄向田间地
头,捕捉农人的身影和农事的繁忙。“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人间务生
事,耕种满田畴”,这些诗句,既提醒农人不要误了农时,也描绘出了农人生
活的艰辛与不易。
时代更迭,岁月变迁。现代化的今天,劳动形态也日益多元。那么,传统
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
而是人需要耕种,尤其是中小学生。② ,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
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
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
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③ 。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
11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
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
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
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
教育。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3 分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寻常”与文中“农事寻.常.”的“寻常”意思不同的一
项是 ( )3分
A.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5 月中旬,由关晓彤、张一山、范丞丞主演的电视剧《曾少年》,
在南京大学取景,本以为娱乐圈的三大顶流齐聚南大,一定会引起粉丝的轰动。
没想到的是,学生根本没有反应。
2023 上海科技节于 5月 20 日拉开帷幕,涵盖老、中、青三代的 34 位“科
技明星”亮相科技节。鲜花和掌声簇拥着陈凯先以及樊春海、韩斌、朱合华、
陈玲玲、胡金波、陶虎、徐凡等科学家。
偶像是精神食粮,是榜样力量。偶像鼓舞着我们勇毅前行,激励着我们努
力向善。可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盲目崇拜偶像,只注重漂亮外表,在颜值崇
拜中迷失自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心中的偶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如何看待偶像?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
围,字数不少于 800 字。
12
{#{QQABLQYUogCIQBAAABgCAQVICAOQkAACACoGAAAEsAIAw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