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把一种食物放在火上烧,如果闻到一种烧焦头发或烧焦鸡毛的味道,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 )。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2.下列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蛀牙的是( )。
A.饭后漱口 B.多吃糖类食物 C.多吃冰冷食物
3.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悦耳、刺耳 B.嘈杂、响亮 C.多、少
4.用同种瓷砖切割成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砖条,用小锤敲击时。当用相同的力敲击这些砖条时,它们恰好能发出“1、2、3、4、5、6、7”的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出的声音是瓷砖振动产生的
B.“7”的音是B瓷砖发出的
C.瓷砖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
5.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较多的一组是( )。
A.小米、馒头、土豆 B.鱼、大豆、牛奶、鸡蛋 C.菠菜、白菜、黄瓜胡萝卜
6.用相同的力敲击如下图所示的两支不一样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 )。
A.高 B.低 C.强
7.如图,在停止对大钟的振动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
A.人耳朵的错觉 B.大钟仍在振动 C.大钟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8.“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常锻炼身体,能使心肺功能增强
B.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身体健康
C.每天锻炼的时间越长,身体越健康
9.某小组在检测食物的营养时,拿一种食物在纸上用力一划,留下油脂;捏碎后再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这种食物可能是( )。
A.青菜 B.花生 C.猪五花肉
10.为了增大肺活量,下列有效的方法是( )。
A.坚持锻炼 B.多吃水果蔬菜 C.保持良好睡眠
11.关于人的牙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牙齿有不同的形状是为了美观
B.人的牙齿分为门齿、尖齿、臼齿
C.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12.下列食物中,( )是植物类食物。
A.牛奶 B.面包 C.鸡蛋
13.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呼一吸算两次呼吸
B.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C.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4.用相同的力量敲打盛水的玻璃杯杯口,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 (填“高”或“低”)。
15.竖笛是利用 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
16.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
17.用大小不同的力量敲击音叉时,音叉震动的快慢也会 产生的声音大小也 。
18.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
19.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粗,声音越 。
2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强弱是物体振动的 大小决定的。
21.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它是以 的形式传入我们耳中的。
22.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 振动产生的。
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肺部得到锻炼,增加 ,向血液提供更多的 ,使精力更加充沛。
三、判断题
24.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就可以让物体发出声音。( )
25.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水中的鱼,这说明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
26.吹气球时,胸腔向外扩张。( )
27.人在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相差很多。( )
28.听小耳与听觉神经相连。( )
29.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中类别是不一样的,比如烤好的羊肉串按生食和熟食分,属于熟食;按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来分,属于动物类食物。( )
30.食道像一根管子,用来输送食物。( )
31.人体从呼吸过程中获取氧气。( )
32.说话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
33.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肺活量越小身体越健康。( )
四、连线题
34.请将各类牙齿的名称和作用连起来。
五、简答题
35.二胡只有两根弦,它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声音的?
36.如何提高肺活量?
37.我们的牙齿对食物有什么作用?
38.下面三幅图分别是用不同的力量拨动同一把钢尺的情况,请你猜测一下这三种情况发出声音的强弱,按音量从大到小将这三幅图进行排序(排序号),并说说你这样排序的依据。
(1)我的排序: 。
(2)我的依据: 。
六、实验题
39.为了研究人体的呼吸,华华自制了一个模型,如图。
(1)这个模型中,各部分分别模拟的人体呼吸系统中的哪一部分?请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 B. C. D.
(选填“肺”、“胸廓”、“气管”或“膈肌”)
(2)用手向上顶“膈肌”,此时模拟的是 过程,气球体积变 ,外界气体从肺经过 排出体外。
(3)用手向下拉“膈肌”,此时模拟的是 过程,气球体积变 ,外界气体经过 进入肺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略
2.A
【详解】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牙齿间隙经常夹进食物的纤维,它们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都有害。我们可以通过正确刷牙进行清除,以保持口腔卫生,所以饭后漱口、每天正确刷牙可以有效预防蛀牙。
3.C
【详解】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悦耳、刺耳、嘈杂、响亮都能用于描述声音;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多、少。
4.B
【详解】发出的声音是瓷砖振动产生的,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A的质量最小,所以用相同的力敲击时,它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最高的;说以发出“7”音的是图中的A。瓷砖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
5.C
【详解】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蔬菜,蔬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等营养物质,C符合题意。
6.B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敲击如下图所示的两支不一样的音叉,右边的音叉振动慢,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低。
7.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在停止对大钟的振动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大钟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8.A
【详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说明经常锻炼身体,能使心肺功能增强;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并不是每天锻炼的时间越长,身体越健康,体育锻炼应该科学适量。
9.B
【详解】检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变透明,说明这种食物含有脂肪,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根据淀粉遇碘会变蓝的特性,在食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分析三个选项,即含有脂肪又含有淀粉的食物是花生。
10.A
【详解】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坚持锻炼,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11.C
【详解】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
12.B
【详解】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牛奶和鸡蛋来自动物类食物,面包属于植物类食物。
13.A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14.低
【详解】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越高。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水越满,杯子振动越慢,听到的声音越低。
15.空气
【详解】竖笛是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笛管内的空气就会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产生振动和共鸣的空气柱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使笛管内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16. 耳 鼓膜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的结构中,直接接受声音刺激的是鼓膜,它能将声波转变为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转变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17. 不同 不同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大小不同的力量敲击音叉时,音叉震动的快慢也会不同。敲击的力量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18. 音高 音量
【详解】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根据音色能辨别发声体。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音高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音量不一样。
19.低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20.幅度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1. 振动 波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 声带 翅膀
【详解】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人们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23. 肺活量 氧气
【详解】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使肺部得到锻炼,增加肺活量,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精力更加充沛。
24.×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这种说法错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只有物体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
25.×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水中的鱼,这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题意错误。
26.×
【详解】吸气时,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舒张,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我们呼气时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完成呼气。吹气球时,是呼气的过程,吹气球时,胸腔收缩。
27.√
【详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逐渐增加,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气体。心跳的作用是匀运输氧气,运动后心跳加快才能运输更多的氧气。
28.×
【详解】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9.√
【详解】生活中我们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中类别是不一样的,比如烤好的羊肉串按生食和熟食分,属于熟食;按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来分,属于动物类食物。
30.√
【详解】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食道像一根管子,用来输送食物。题目说法正确。
31.√
【详解】人体通过呼吸,外界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以及维持体温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到体外。
32.√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说话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3.×
【详解】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肺活量小说明人体的肺部功能不强大,肺活量大说明人体的肺部功能越强大,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4.
【详解】一般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有32颗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主要负责切断食物,犬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臼齿主要是磨碎食物。
35.二胡虽然只有两根弦,但弦的振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弦越短,振动频率就越快,声音就越高越脆。
【详解】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二胡虽然只有两根弦,但弦的振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弦越短,振动频率就越高,声音就越高越脆。
36.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如可以经常性地做一些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
坚持耐久跑、游泳、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
【详解】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如可以经常性地做一些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坚持耐久跑、游泳、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像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37.牙齿可以用来切割、咀嚼、撕碎食物,帮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详解】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消化。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3种,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38. ②③①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详解】观察三次图中尺子振动的幅度,按由大到小排序是②③①。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因此,按音量从大到小排序是②③①。
39. 气管 肺 胸廓 膈肌 呼气 小 气管 吸气 大 气管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详解】(1)如图,A.代表气管;B.气球相当于呼吸系统中的肺;C.玻璃罩相当于呼吸系统的胸腔;D.橡胶膜相当于呼吸系统中的膈肌。
(2)用手向上顶“膈肌”,此时模拟的是呼气过程,气球体积变小,外界气体从肺经过气管排出体外。
(3)用手向下拉“膈肌”,此时模拟的是吸气过程,气球体积变大,外界气体经过气管进入肺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