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4 16:02: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生如蝼蚁 美似神明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实录
《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此文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将人生价值和美好品行尽情展现,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在本课教学中,通过默读和圈点勾画的方式,紧扣“美”字,以“文字之美”开端,“文本之美”构架,“人性之美”结语,完成一课。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吃早饭了吗?
生:有/没有......
师:吃过的同学是自己家里做的还是买的?
生:买的/做的。
师:那现在买早饭一般是什么支付方式?
生:微信或者支付宝。
师:同学们都知道支付宝是很好用的支付方式,那你们知道支付宝中有一个公益项目,叫做蚂蚁森林吗?
屏显: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截图。
师:蚂蚁森林的操作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去收集能量,然后积攒能量去种下相应的树种,但是我经常忘记收能量去浇水,所以种得数量不多,在如此简单的情况下,我七八年的时间只种了几棵树,但是有一位老人在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种了三十多年树,终将荒原变沃土。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植树的牧羊人》。
二、教学主体
师:同学们预习过了,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1看下这篇文章的来源,了解作者其人。
屏显:作者简介
让*乔诺(Jean Giono 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生:齐读。
师:同学们了解到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生:法国。
师:编选外国文章的过程中离不开译者,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是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的,所以这篇文章翻译的“信达雅”面面俱到,我们就从文字之美开始阅读这篇文章。
屏显:文字之美
连线小游戏(请同学上黑板连线,检查文字预习情况。)
坍塌 沉默寡言 刨根究底 不毛之地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底。
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深沉而少言语。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师:这位同学全都连对了,预习效果很好。那么同学们看一下本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生:《植树的牧羊人》
师;请同学们来给黑板上的标题加一个标点符号,同学们会加什么呢?
生1:引号,加在“牧羊人”三个字后面,因为我预习了文章,他一直在种树。
生2:感叹号,因为他种了很多很多树。
生3:省略号,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可以继续写下去。
生4:问号,看到这个题目,我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一个牧羊人要种树呢?
师:同学们的选择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的理由都很充分,表达也很清晰,今天我们在这个题目上下功夫是因为我们要学习“小说”这个文体,大家请看大屏幕。
屏显: 文体之美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生读)
师:那么我们按照小说三要素的顺序,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请大家,首先默读课文,勾画时间、人物变化和环境变化,梳理文章思路,学习写作手法,填好下面的表格。
屏显: 变化之美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次相遇
再次相遇
最后相遇
师:同学们已经勾画了很多关键词,请问这篇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初次相遇牧羊人是什么情况呢?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1: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
生2:自信、平和、生活得一丝不苟。
师:那高原的情况呢?
生3:到处都是荒地,村落成了废墟,环境很恶劣。
师:那再次相遇牧羊人和高原有什么变化呢?
生4:牧羊人的身体很硬朗,不再放羊了,开始养蜜蜂,但是一直在种树,人还是沉默寡言的样子。
生5:高原开始有了生机,有了溪水。
师:有了溪水就有了希望是不是。那最后一次相见,牧羊人和高原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生6:这个时候牧羊人已经87岁了,还在种树。荒原上有了村落,人们幸福地生活。
师:大家找的都很准确,牧羊人渐渐老去,高原呢?
生:越来越好了。
师:那通过这个表格,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生:对比。
师:非常好。高原经过几十年的改造环境越来越好。下面请同学们从下面描写环境的句子中,任选其一,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美。
屏显:景色之美
下面是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生1: 我选择第一句,这个句子把树木比喻为铺在高原上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多长得茂盛的特点。
生2:我选择第二句,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桦树比作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特点,让人感到生命力的年轻与活力。
师:第二句只有比喻吗?有没有其他的修辞手法
生:还有拟人。
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句子的修辞手法不止有一个哦,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我们前面提到这篇文章是小说题材,作者除了是作家之外还是编剧,因此《植树的牧羊人》除了入选我们的教材外,还被拍成了电影,并且获得了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短片,老师给大家截取了几分钟的混剪,请大家欣赏文学变成影像的魅力。
屏显:《植树的牧羊人》三次相遇混剪(四分钟)
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变化很大。
生:最后人们都是欢声笑语地生活。
师:那请问是谁把不毛之地变成世外桃源的?
生:牧羊人。
师:那我们继续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看一下任务要求。
屏显:人物之美
5分钟小组合作,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总结牧羊人的性格特点。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生1:他是一个爱生活的人。课文中写道:“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文章中提到他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但是他没有沉沦,而是认真生活着。
生2: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他要将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他停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师:这一段找得很细致,那这是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哪一种?
生:动作描写。
生3: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这并不是他的土地,但是他一直坚持种树,不求回报。
生4: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作者想要知道更多关于牧羊人的事情,但是牧羊人还是先赶着羊群去吃草了。
师:同学们的答案都是有理有据的,表达也很充分。那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文字。
屏显:
他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
他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
他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
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师:大家齐读气势很大,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答案无意中形成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很好,那我们再看这些形容牧羊人的词语,你们发现和我们最近学过的哪一课哪一段很相似?
生:《纪念白求恩》最后一段。
屏显: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师:同学们,不管是议论文还是小说,其实第四单元的文章都希望我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会一些修身养德的道理。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篇小说其实是虚构的,但有一位育人者实打实地感动了中国,大家知道张桂梅校长吗?
生:知道/不知道。
师:请大家看链接资料,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下张桂梅校长与牧羊人有何异同?
屏显:美人之美
张桂梅,从2008年开始,建立免费女子高中,到2020年的12年里,共帮助了1804名学生,让她们走出大山走向梦想。在张校长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成为了医生、教师,还有学生去往西藏保卫边疆。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生读)
屏显:写作背景
《植树牧羊人》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
生:时代不同。但是精神都可嘉。
生:相同之处都是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不同之处是牧羊人为了和平,张桂梅校长是为了女性的权益。
师: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说道:“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情。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可以给这世界留下很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学习的过程也是长大的过程,希望一课一得,一人一得。最后请大家齐读寄语,送给彼此,也送给自己!
屏显:美美与共
一些文字,一些图片,一些人,都会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情,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数也数不完!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 ,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分析了牧羊人;回顾了白求恩;认识了张桂梅,他们作为个体单薄,但精神厚重,人格伟大。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希望同学们把握机会,珍惜和平,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 ,给自己带来幸福!本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