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wō)。
B.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he)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C.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xiá)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D. 泥点儿贱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niē)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B. 身亡所寄(死亡)
C. 天,积气耳(聚积的气体) D. 其人舍然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但他还是一意孤行,简直是不可救药。
B. 面对骇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C. 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反复思考,随声附和。
D. 安装这个版本的安全软件,是高枕无忧还是引狼入室,这样的问题一直让人困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使首都的空气更加清新。
B. 今年我读了大约10本书左右,感觉收获满满的。
C. 线上教学是否高质有效,关键是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D. 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难道妈妈在我住院那段时间生了重病离开了我们,爸爸做了一个机器人妈妈?这个想法突然出现在我心里,让我________!再看看花瓶中那束已经________的向日葵,回想起妈妈之前精心________花束的样子,我开始________我的想法。
A. 毛骨悚然 枯萎 装饰 笃定 B. 不寒而栗 枯干 修饰 坚定
C. 毛骨悚然 枯干 装饰 坚定 D. 不寒而栗 枯萎 修饰 笃定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________;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________;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________;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①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②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③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乐章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7.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氏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发扬”和“继承”互换位置)
B.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称为婚姻女神。(将“但是”改为“因此”)
C.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删去“是否”)
D. 市政府决定针对一些对城市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发布专项整治行动。(删去“比较”)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 “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 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 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 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写,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的景象,体现了诗人积极乐现的人生态度。
10.文学常识。《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籍)作家。1835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共写了《________》《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________》《夜莺》《________》《她是一个废物》等160余篇童话。
11.活动前,学习委员编写了一则介绍材料。阅读这则材料,完成题目。
故宫旧称紫禁城,堪称中华文明之瑰宝。中华文明绵____五千多载,① 了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形态,紫禁城正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这种历史悠久、多元一体的特征。
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六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于中华大地。六百年间,它曾遭受过雷火之灾,还曾被外国侵略者践踏和掠夺,但它同时也被一代代故宫人潜心守护、尽力保养修缮着。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的抢救和修复,而今的紫禁城重新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为了庆祝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希望借此让游客领略故宫贯穿六百年“时”“空”的历史文化,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紫禁城宫殿技术之巧与馆藏艺术之美,展柜里精美珍贵的展品正在② 中等待着人们走近它们,倾听它们对中华文明的无言诉说。
(1) 在材料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沿 潜(qián)
B.延 潜(qiǎn)
C.沿 潜(qiǎn)
D.延 潜(qián)
(2) 根据语意,在材料序号处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融合 ②激荡
B.①集合 ②静默
C.①融合 ②静默
D.①集合 ②激荡
(3) 学习委员查到,“丹宸”的意思是“宫殿、朝廷”。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给同学们说说故宫特展命名为“丹宸永固”,表达了怎样的美好祝愿。
12.《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小说围绕“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______(人名)就有______、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牛魔王等也都各有所长,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与“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信’之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个含“信”字的成语。
(3)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老人江新波的事迹感人至深,阅读下面材料,仿照示例,为他拟一则颁奖词。(50字左右)
江新波,男,84岁,2009年他的小儿子罹患癌症去世。当初为了给小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老伴长年卧病不起,小儿媳没有工作。追悼会上,江新波抚摸着小儿子的遗像老泪纵横:“儿子,向亲戚们借的救命钱,我们不能赖。你放心,欠下的债,我一定会还清!再苦再累,也不能丢掉诚信!”
10年来,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靠着种菜、养牛,偿还了20多万元债务。
【示例】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2019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马旭的颁奖词)
14.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1) 解释词语。骇人听闻:
(2) 皇帝为什么“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
(3) “两个家伙正以全副精力织布”的目的是什么?
(4) 两位诚实的大臣为什么抢着介绍?
(5) 两个“难道”表现了皇帝什么心理?
(6) 皇帝不说实话的真正原因是① ;② 。表现了皇帝的 和 。
(7) 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的主要方法是( )
A.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C.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D.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15.《天上的街市》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诗人想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语。
① 及其家穿井 及:_________ ②闻之于宋君 闻:_________
③国人道之 道:_________ ④今一人言市有虎 言:_________
(2)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 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4) 读了上面两篇文章后,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17.(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②大梁也远于市,而议③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⑤。(选自刘向《战国策 ·魏策》)
【注】①质:作人质。②去:距离。③议:非议,说人坏话。④竟:最终。⑤见:召见。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传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目:_____日坛取经记
日坛校园,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假如《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到了日坛,他们会学到什么呢?请你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中任选一个,将“日坛取经记”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内容具体,描写生动;(2)书写工整、清晰、易辨认;(3)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师生姓名;(4)不少于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娲”应读“wā”。
B项,“和”应读“huo”。
D项,“贱落”改为“溅落”。
C项,都正确,故选C。
2.【答案】B
【解析】B项解释不正确,正确的解释应为“无,没有”。故选B。
3.【答案】C
【解析】C项,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用在此处与“有主见”“反复思考”相矛盾。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解答】
A有误,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有误,“大约”和“左右”表意重复,删去一个。
C有误,一面对两面,删去“是否”。
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作答本题,首先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注意上下句的联系。
可根据前文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选择,如“吉他”可以“弹奏”;春风可以“拂去愁云”;“良师”可以将人“引向阳光的地带”。据此排列为:③①②。
故选A。
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最后“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解答】
ABC三项修改正确。
D搭配不当,应将“发布”改为“开展”。故D项修改不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选项A“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理解有误,诗人虽然处境凄凉,但是仍怀有报国之心。故选A。
9.【答案】C
【解析】C项错误,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现的是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感情。故选 C。
10.【答案】安徒生 丹麦 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要注意所举出的文章名称是安徒生的。可举出的篇目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红鞋》,《沼泽王的女儿》,《美丽的公主》,《千真万确》等。所以可以任意举出其中的篇目填入空缺处。
11.【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示例:希望故宫永续辉煌。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和字音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解答】
延:延长;沿:顺着;绵延:有连续不绝和弥漫延续等义,故为“延”。潜:隐藏,不露在表面。只有一个读音qián。故选D。
2.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词义辨析。题空①: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集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句中形容“多种文化形态”,故选“融合”。题空②:激荡:冲击使动荡;静默:寂静,没有声音。句中主语为“展柜里精美珍贵的展品”,故选“静默”。故选C。
3.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根据题干部分可知“丹宸”的意思是“宫殿;朝廷”。“固”有“坚定,不变动”的意思。“丹宸永固”意思是宫殿永远存在。这是为故宫特展所命的名,可知是希望故宫永续辉煌。
12.【答案】①孙悟空 ②火眼金睛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由“筋斗云”可知第一空为孙悟空,孙悟空(也称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由开天辟地产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因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而被尊为“美猴王”。拜菩提祖师,并得到真传,拥有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的本领,出师的孙悟空未得兵器,在东海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钢之躯,后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眼睛被熏成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可据此作答。
13.【答案】【小题1】言语真实。
【小题2】示例: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等。(任选其一)
【小题3】示例:10年艰辛,始终不忘他人滴水之恩;生活再难,也不逃避欠下的债务。你虽是一位朴实的老农,却用坚强不屈的臂膀,谱写了一曲诚信如金的人间赞歌。
【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对汉字的解读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判断汉字的意思。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言语真实。
2.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即可。这里写出一个含“信”字的成语即可。
3. 本题考查学生写颁奖词的能力。写颁奖词,应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本题写作时要阅读材料,仿照示例,为江新波写一段颁奖词。要概括出江新波的精神事迹。
14.【答案】【小题1】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小题2】因为皇帝要在群臣中显示自己的尊严。
【小题3】为了欺骗皇帝,得到更多的实惠。
【小题4】显示自己能看见那奇特的布。
【小题5】恐惧、骄横。
【小题6】①害怕别人说他愚蠢;②害怕自己当不成皇帝;虚伪、骄横
【小题7】D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词语基本义,其次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此处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语句,联系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皇帝“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的原因是皇帝要在群臣中显示自己的尊严。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语句,联系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本题可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目的。“两个家伙正以全副精力织布”的目的是为了欺骗皇帝,得到更多的实惠。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作答即可。两位诚实的大臣抢着介绍的原因是显示自己能看见那奇特的布。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反问句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反问句式修辞的特点,体会反问句式表达效果。其次,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即可。两个“难道”把皇帝的恐惧、骄横更加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了解词语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此处能够表述出“让人吃惊”之义即可。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联系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皇帝不说实话的真正原因是①害怕别人说他愚蠢;②害怕自己当不成皇帝。表现了皇帝的 虚伪和 骄横。
7.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能力。人物描写及作用的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其次,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解答】
D.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的主要方法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 街灯街市物品人生活。
目的是为了表达诗人追求幸福与理想的愿望, 也激发人们的勇气。
【解析】略
16.【答案】【小题1】
①待,等到 ②使听到 ③讲述 ④说
【小题2】
①对待传闻如果像这样,就不如没有听到。
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小题3】
宋君对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小题4】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意思接近即可)
17.【答案】【小题1】(1)像这样寻求传闻,还不如没有听说。
(2)集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了,但是三个人说就真成了有老虎。
【小题2】①(甲)文中的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但是“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证)精神;
②而魏王尽管有庞葱已将谣言的可畏解说到位,但还是“三人成虎”。
③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应不信谣,不传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或“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意思对即可)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闻”“若”“明”“然而”等关键词的理解。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实际,做出正确理解。①(甲)文中的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但是“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证)精神;②而魏王尽管有庞葱已将谣言的可畏解说到位,但还是“三人成虎”。③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应不信谣,不传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或“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18.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是“____日坛取经记”。题干说,假如《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到了日坛,他们会学到什么呢?请你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中任选一个,将“日坛取经记”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任选一人补充即可。
第二,写作方法:想象作文,我们要天马行空,但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有具体的情节和事物,按照某一条主线进行想象。比如选唐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来到我们学校以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奇的发现,学校里有哪些先进的科技让他大开眼界。要把你想象出来的事物具体地描绘出来,可以对他的出现进行详细地介绍,注意顺序要合理,想象要合理,要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想象得越大胆越新奇越好。还要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包含其中。习作的主体要详细地介绍所要想象的学校的具体情形。文末可用一句话自然结束,也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总结全文。